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者:黄建辉    所属单位:信阳市第一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8-01-08    浏览数( -) 【举报】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这是我在《走进新课程》一书中看到的话。这句话,我记忆犹新。在今天这样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发展齐头并进的时代,学习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已成为各国教育学者以及教师们的重要方向。

以前的教学,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学生是接受知识。我们只一味地去传授知识,却从没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想过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好地学习。多媒体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所以,当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推出之后,老师们都想改变以往的单向信息交流的模式,力求给学生创设出一个大信息的学习平台,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尝试,探索创新。那么把多媒体运用到教育工作中去,更有利于发展全新的现代化教育。

一、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考虑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的目标也由原来单一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之后的课堂对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和积极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明显的作用。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一门课,上课氛围比较沉闷,老师授课也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教学方法单一,很难让孩子牢固地掌握知识,更难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学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当信息技术走近课堂、走近语文、走近学生,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化静为动,能将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能化无声为有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恰到好处的运用这些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内容中去,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教学时,多媒体的使用特别显著。例如:教学《会睡觉的植物》时,我便利用多媒体的动画,让孩子看到各种植物在白天和晚上的状态是怎么样的。还可以让孩子们合作,一个孩子读书,另一个孩子在屏幕上将植物的状态展现出来。在这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记住要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在走不出户的情况下,认识了更多的植物,了解了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

多媒体的使用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在低年级阶段教学显著,在中高年级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理解文章同样也有很大的效果。

例如:教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荷花》一课,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描写荷花开放的三种姿态,我在课前便下载了一部分荷花系列图片,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同学们陶醉于那动人的如仙子一般的荷花中。结合这些美妙的图片,我让学生配着音乐对课文那精美的语句多次品读,读出了荷花之美。教学效果自然不用说,我想在每个孩子脑海中,这一课、这一篇文章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在展示的同时渲染了浓浓的气氛,加上教师的指导性讲述和激励性评价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我们尽可能地将文章中的“情”化为可听到、触碰到的真实感受,达到了“入境始于情”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怎能不乐于学习呢?

二.  运用多媒体化解语文教学重难点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在往常的教学中,可能一个知识点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十分茫然。多媒体教学可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进行艺术加工,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化难为易,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的内化,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你根据内容需要,合理选择并使用多媒体,并确定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点,一定能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

例如:教“青、请、蜻、清、晴”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山)”。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阳光灿烂,蝴蝶、蜻蜓到处飞舞的生动画面,让学生想一想,这样的大太阳,是什么天气?应该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日字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生动的日字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晴”字。还可以利用这幅图一齐记住“蜻蜓”的“蜻”字。这样,学生就能轻易地记住这些字。当老师总结识字方法后,在每次教学新的生字,便可以让孩子看图,或者想象画面来记住这个生字。学生根据这一方法记住更多的生字时,继而就会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这就是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在教学中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令学生耳目一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原本枯燥、难以记住的生字变得生动、有趣。

三.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也说过这样一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体,但并不代表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形象阶段,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较强的材料,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如:教学《七律 长征》时,我利用多媒体再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会遇到的种种困难场景,然后问学生“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份子,你会怎么样?你能不能坚持下来呢?” 顿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他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再如教学《大江保卫战》时,我将文章的部分内容利用视频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让孩子真实的感受到当人们面对天灾时的无助和解放军们明知道前面危险万分还是勇往直前的精神。学生不仅能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急,更能理解课文排比句所表达的内容。紧接着,我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场景同样用一组排比句表达出来进行语言训练,学生说得很通顺、很丰富。这堂课,学生了解的不仅仅是曾经的历史,更能身临其境。

教学,不正是创新思维擦出的火花吗?

又比如:以往的作文教学都是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往往都是围绕一个作文题目或一段材料后学生们便静坐下来冥思苦想,这样的结果最终就是孩子东拼西凑,或者仿照例文去写。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灵感,收效不大。当信息技术出现在语文教学中时,我们也开始尝试将这些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在上课时我们运用提前收集的一些图片、文字等材料将孩子带进文字当中,让乏味的题目和例文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高效、充满活力。让学生可以进入文字的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积累、丰富自己的 “材料库”,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为动笔写作打下基础。如:我在五年级下册习作一 “观察自然现象”的指导时,我认为这个主题很宽泛,学生们平时也很少会故意去观察这些自然现象,所以不知从哪里下手。于是我便收集了各种形状的云、月亮等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再结合例文,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和同桌说说平常看到却不太关注的一些自然现象。学生们再也不用愁没有话可说,没有内容可写了,这节课,我上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这显然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总之,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多媒体辅助教学必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了它,小学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有效,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