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作业周期 : 2018-03-052018-05-31

作业要求 :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季羡林爷爷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德国留学生活了十年,过了四五十年以后再次去了德国,回来后感慨万千,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随语言大师季羡林的文章走进德国,或许你能从中对德国人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脊、嫣

三、由浅入深,探究文本

1、看课题,体会“让”的意思。将“让”字去掉,与课题作比较:(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自己的花是别人看的。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加上“让”有主动的、心甘情愿的给别人看的意思。

2、浏览课文,发现文中藏着的“让”。请你发现一下,文中哪些句子告诉我们德国人养花是“让”别人看的?看看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1)学生浏览课文,发现“让”,教师巡视点拨。

2)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对以下句子作深入引导。

句子一: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请学生读,理解“脊梁”的意思。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句子二: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德国人养花真是与众不同,非常奇特呀!)齐读。

3、德国人的“让”,让出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德国人是怎样养花“让”别人看的?他们这样养花有好处吗?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丽”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文中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就说到了: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找出具体描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句子,划上横线。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这里景色真美呀,这段文字也很美!同学们再默读这两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抽学生读文,结合你的生活所见闭眼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想看看这样美的画面吗?(出示图片)师解说: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抽几生,读出“花团锦簇”的形象),它侧重写花的形态;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点几组,读出“姹紫嫣红”的味道),它侧重写花的色彩。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

预设二:应接不暇

<1>不光一家窗前是这样美,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呀!放眼望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 理解“应接不暇”: “暇”什么意思?(空闲,没事的时候。“暇”与时间有关,所以要记住它是“日”字旁。)“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应接不暇”呢?(看图)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花多而美,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

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

爸爸过生日,来了很多客人,全家接待不过来,这也叫--

<3>生活中,你还有“应接不暇”的时候吗?

这里的鲜花如此美丽,如此壮观,让人应接不暇呀,我们欣赏到了德国奇丽的景色。你能通过朗读再现这样的美景吗?

3)指导朗读

作者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到了德国。(齐读)

同学们,我们就在德国,到街上去看看吧!(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

这里花如海,总也看不够啊!(背)走过任何一条街--

内容理解了,读的遍数多了,自然就能背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读成诵”,也是我们惯用的背诵方法。

4)过渡:走在美丽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旷神怡,自然地让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人们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课文中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说(齐读)--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5)理解“耐人寻味”的意思。(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得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四五十年过去了,季羡林爷爷又一次到了德国,又一次看到了这奇丽的景色,当朋友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吗?他说:(齐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季羡林说的“美丽”指什么?“德国人有什么特点?”。

3)猜度季羡林的“梦”。--“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结合季老的《留德十年》、《再回哥廷根》文章片段,说说季老到底做了一个怎样的梦。)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2、推荐阅读:季羡林爷爷的回忆录《德国印象》。

发布者 :李岩岩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提交者:学员朱丽丽    所属单位:佛阁寺镇吴岗小学    提交时间: 2018-03-19 19:01:14    浏览数( 0 ) 【举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播放德国相关图片,感受德国。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导入课文

1.谈话:刚才大家在上课之前看到的那些图片是德国风景图,看完以后感觉如何?(指名回答)是的,德国是一个美的像童话一样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跟随季羡林老先生一同走进德国,感受德国。齐读课题——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题目中有一对反义词,特别有意思,注意读好,再来一遍。

3.请大家默读课题,一边读一边想,你心中有什么疑问?(指名说)

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问题,其实都在说着同样的一个话题,那就是: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朱熹是我国南宋大教育家,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看屏幕(出示朱熹说过的话) 

2.齐读。

3.这些要求你们能做得到吗?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要求自由读课文。

4..按照我们大教育家的要求读书,有收获吗?初读课文德国给同学们留下怎样的印象,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

5.这是德国在同学们心中的印象,那么德国在季羡林先生的心目中又是怎样的印象呢?请打击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一两句话概括。

6..学生回答,顺势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齐读。

7.它“奇”在哪儿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默读全文,把有关让你感受“奇”的内容画下来。

三.认真研读,感受奇

(一).感受家里奇

1.课文中描写奇的内容很多吧!说能把找到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听。

生:“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屏幕出示

2.谁能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3.你读得字正腔圆,给大家开了个好头,你能不能推荐一位可能比你读得还好的同学。(推荐读书)

4.孩子们,咱们班上哪些同学家不养花?举手给老师看一看。

5.没有举手的说明都是家里养花的同学,那咱们能说是家家户户都养花吗?

6.请说“家家户户”是什么意思?(出示)

7.每一家,每一户都在养花,就叫——(示意读)

师:奇就奇在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8.屏幕上的句子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你感受到奇?看看谁是慧眼金睛。

9.咱们看“脊梁”这个词,跟老师一起书空一下。把这个词语跟老师读两遍。

10.我们的脊梁在哪?指给老师看看,那花的脊梁在哪呢?谁能站起来指给大家看看。

11.引导:如果花的脊梁朝外,那花朵就朝......如果花的脊梁朝里,那花朵就朝......如果一朵朵花的脊梁朝里,那一朵朵花就朝......

他们养花和我们的确不一样,多么奇特的民族呀!

12.看屏幕,老师说,同学们读屏幕上的话:

我们喜欢花的人才养花,他们是——

我们是把花养在屋子里,他们是——

我们在屋子里看一朵朵争奇斗艳的花时,他们是——

师:也就是说德国人在家里看不到争奇斗艳的花朵,看不到妩媚动人的花瓣,只能看到——(指名说)

13.你说怎能不叫人称奇呢!这是从哪个角度看德国人养花的奇怪?(板书:家里奇)

(二)感受街上奇

1.文中还有一处写出花的奇,谁找到了?(指名说)

师:好眼力!这是文中重点,重中之重!(出示)自由地吧这段话读一读。

2.听老师读一遍。

3.结合课文你知道“任何”是什么意思吗?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对了,每一条街是,条条街都是这样,才能叫——(示意读)

4.看课文,谁能把这段你认为特别美的词语找出来。

5.出示,看老师书写这两个词语,注意它的写法。有人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让我们试着读出它们的温度来。

6.谁能说说“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分别是什么意思?

7.出示:这就是花团锦簇,这就是姹紫嫣红。你们平时还积累哪些词语也是描写花的吗?(举例)

8.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把花的色彩和形态写出来了,透过这两个词语,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自由说)

9.多美的景色呀!看屏幕,作者是如何描写花的多?

大家知道刘谦吗?谁是他的粉丝,举手给老师看看。好!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我要测试一下同学们和我的心灵是否能相互感应!我说上半句,下半句要大家把我心里的话说出来!

走在德国的任何一条街,看来左边的,还想看......,看来楼上的,还想看......,看来远处的,还想看......,开了这条街,还想看......,老师的眼睛都忙不过来了,书中有个词叫————

10.一条街是——(示意读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两条街是——

条条街是——

12.此时此刻,你置身在哪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花的海洋,花的世界,自由读一读——谁能带我们走进这花的世界里(指名读)

13.当我们置身在花的海洋,花的世界里,就如同入了——(示意读)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马路比喻成什么了?

当我们漫步在德国任何一条街的时候,都好像走进了山阴道上,两边的楼房成了陡峭的山壁,山壁上开满了姹紫嫣红的花,长满了绿绿的叶子,走在这里,这哪里是在赶路,这分明是在赏花,这哪里还有意思疲惫,这分明只有赏花时的心旷神怡。带着这份心情,以来读一读感受一下!

14.如果说前面是从家里这个角度写出了奇,这里又是从哪个角度写出的奇?(板书:街上奇)

(三).感受永远奇

1.课文中有一处看似平常,但是也能让人感受到奇。(看屏幕,出示)

齐读,知道又是是什么意思吗?知道这是季羡林事隔多少年再次踏上德国土地吗?

师:四五十年就是半个世纪,半个世纪过去了,以前的景色依然如旧,半个世纪,不是一年,也不是两年,是四五十年,我们可有由此推断,德国在将来,在更久远的将来,依然如此,这难道不令人称奇吗?读罢!

2.这是永远的奇(板书)

四.有景悟情,感受境界

1.到了这时候,大家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这些都是作者在德国看到到奇丽的景色,感受到奇丽的民族。文中有一处对这个问题给了明确的解答,咱们小组合作找一找。

2.哪个小组找到了,读给大家听听。(出示)

齐读,再读一遍,把颇耐人寻味的感觉读出来。

3.这就是问题的答案,(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齐读(擦掉“?”)

4.德国事个优秀的民族,从养花可以看出来。(示意读)这也正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正因为有了(示意读)才有了这道奇丽的风景(示意读课题)。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随季羡林老先生走进德国,感受德国人养花的奇特,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其实,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一朵小花,让我们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姹紫嫣红在自己的心里,在别人的眼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玉树地震,举世哀恸,对“地震无情.人间有爱”最感同身受的,莫过于两年前遭受汶川地震的灾民们。当悲剧再次上演,“我们要用行动报答爱”,一些当年的四川灾民选择毅然北上玉树,尽己所能地帮助玉树百姓渡过眼前的这道难关。图片上的这两个人物一个叫宁健另一个叫刘安华。地震前他们在玉树开一家小餐馆,在玉树遭受7.1级地震的时候,他们每天花掉近4000元费用,免费为灾区人们提供热饭热菜。当记者问起他们时,他们只是淡淡地说:“在汶川遭受地震的时候,是全国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帮我们走出困境,重获生活的希望,如今玉树地震,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我们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们。”多么崇高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呀!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希望大家要用感恩的心去发现人人为我,要用真善美的行为去付出我为人人!


附件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3-19 19:26:15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