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主题活动

口算乘法一课体会

发布者:翁萍     发布时间:2017-12-05 浏览数( 0) 【举报】

    《口算乘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中的教学内容。它属于“数与代数”这一领域中的“数的运算”这一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很大的比重。而“运算能力”已作为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提出来,标准中是这样说的,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运算能力并非一种单一的、孤立的数学能力,而是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等的有机整合。所以仅仅停留在运算的巧和快,可能误导了对运算的理解。
    下面就以《口算乘法》这节课为例,来谈谈如何通过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俯视教材,把握前后知识间的联系。
    口算不但是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其中,“口算乘法”在小学数学里分四个阶段出现:
    (二上)表内乘法——(三上)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三下)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四上)两位数乘一位数及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
(二上)“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乘法口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必须熟练掌握。
    (三上)“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和得出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生往往口算这类乘法时,往往喜欢这样说:先不看0,算完后积末尾添上0。这是一种描述的语言,是一种机械记忆的方法,这样的描述有时容易产生误解,所以我们尽量回避。计算教学应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如10×2→1个十乘2得2个十,就是20;总结方法时,不能就课论课,解决燃眉之急,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要考虑学生的后续学习,要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总结出来的方法能真正的为以后的学习服务。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因此,在这节课里我们倡导:类推的方法。如:20×3→先用口诀计算十位上的2×3=6,再类推出20×3=60。类推的方法,是后两个阶段的基础。
    (三下)“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如300×20→这个时候如果讲算理,3个百乘2个十,得6个千,是6000,就不能很好说清楚,如果第二阶段的口算乘法把“类推的方法”夯得很扎实,学生在这个阶段就能水到渠成,利用300×2=600,这是学生在(三上)已有的知识,类推出300×20=6000;或先算3×20=60,也可以类推出300×20=6000……这样,前后知识有机串起来,学生的学习是连贯的,学生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具备了一种学习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四上)“两位数乘一位数及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个单元的口算,这个单元学习是整数乘法运算的尾声,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所学知识是学生熟悉的,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比原来更大些,但方法一样。如160×3→既可以用类推的方法,先算16×3=48,再类推出160×3=480,也可以用拆分的方法,先算100×3=300,60×3=180,再算300+160=480……所以,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口算方法。
    二、吃透文本,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1、例题分析:
    例1,按照递进的关系教材安排了这样几个学习内容:
    2×9  →  2×10  →  20×3  →  200×3  2000×3(做一做改编题)
◆教学2×9时,不能仅仅满足“二九十八” 会用口诀算,还要突出乘法的含义,知道它表示9个2,通过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2×10服务。
◆教学2×10时,借助乘法意义更为重要:
①列式要依据乘法意义。9个2用乘法计算,类推出10个2也要用乘法计算。
②计算要依据乘法意义。学生在9个2的基础上,再加1个2,得到10个2,也就是2×9=18,18+2=20,或想10个2相加是20,这是借助情境里特定意义理解。如果抛开情境,针对算式2×10,想乘法算式的意义,既可以表示10个2,又可以表示2个10,2个10就是20,得出结果。
要注意:教材在这里的编写意图,不是体现算法的多样化,而是体现今天新知结果的推导,需要依据乘法的意义。
◆教学20×3时,同样,依据乘法的意义,先解决列式问题,再解决怎么计算。学生会化繁为简,直接想算式本身的意义,3个20是60,或2个十乘3等于6个十,就是60,算理算法都得以体现。为了与以后第三、第四阶段的口算乘法接轨,在这里借助“2个十乘3等于6个十”强化类推的方法,十位上的2乘3得6,所以20×3=60,让学生体会到:原来借助乘法口诀能一步算出来,而今天的计算,用乘法口诀只算出十位上的2×3不行,还需要推出结果为几个十、几个百……。
◆200×3  2000×3(做一做改编题),在20×3的基础上,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可以直接类推了口算方法与结果了。
通过这样四个层次的递进安排,教师要把它们的内在联系沟通起来,让学生自主探索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习题分析:
    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了口算的方法,没有一定的形成性训练,是形成不了技能的。所以,有必要设计一些适度、高效的计算练习。基本技能的形成,虽然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适度,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作,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教师应把握技能形成的阶段性,根据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地落实。
练习十五第1题:
10×4     10×6      10×8
20×4     40×6      60×8
300×4    500×6     700×8
    不要以为这就是随便的几道口算练习题,如果细细观察、体会,你就发现里面蕴含着一些规律,如果横着看:第一排都是10乘几,第二排是整十数乘几,第三排是整百数乘几;如果竖着看:第一列都乘4,第二列都乘6,第三列都乘8。
    学生做这一题时,边做边就会发现题目类似,有规律,在计算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去观察、比较,利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捷径,快速口算,不仅发展了学生思维,还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练习十五第2题、第3题:
    这2道题是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应用意识也是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这里应让学生充分找信息(特别是隐藏的信息)、找问题,独立完成后,重点汇报:怎么列式?怎么算?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三、打磨课堂,有效实施口算乘法教学。
    《口算乘法》这节课,知识点看似很简单,不少学生即使课堂上不教,也会算得数,对于计算课,我们仅仅只追求学生会算结果吗?显然,是否定的,我们要发挥计算教学更大的价值。如何通过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经过专家的几次指导和我们的课堂打磨,使我们逐渐认识到:
    1、紧扣乘法意义,沟通内在联系。
    前面已经分析了每一个例题都是依据乘法意义来延伸新知,来帮助学生思考“怎么算”,它可以说是这节课的“根”,我们在教学中要紧扣乘法意义,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初次试教时,我们没有体会到“乘法意义”的重要性,仅仅只是学生列式2×9后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停留在列式上,没有为“怎么算”服务。如果是这样,这个“根”扎得不够深,更多的学生由于遗忘,只能人云我云。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加大了力度,复习口算表内乘法时,最后一道5×3,让学生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还补充了“3个8是多少?6个2是多少?”唤起学生对乘法意义的回忆。另外补充“60里面有(  )个十,700里面有(  )个百……”数的组成知识,为理解算理做铺垫。当一次次强化乘法意义后,学生在计算2×10自然能联想乘法意义在2×9的基础上递推出2×10得20,还可以联想到2个10是20,以及后面的3个20是60……学生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从旧知中去感悟新知,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2、巧用学生资源,充分理解算理。
    教过这个内容的老师都知道,学生在计算这类题时,一般说:0先不看,算完后把0加上。因为这是最直接映入学生眼帘的,学生擅长这样的描述,虽然学生的描述有歧义,作为教师要回避这种说法,但可以巧用这个资源,把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引导。
    如,教学2×10时,学生说了各种方法,其中一种就是:2×1=2,2后面添1个0,就是20。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2×1=2,1是哪来的?这个1在什么数位上?表示的是1个什么?学生就逐渐清晰:1个十乘2等于2个十,就是20,真正理解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理。算理是计算的依据,学生头脑中清楚了算理,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计算,不明白算理的算法是机械的算法,对计算技能的形成是不利的。
    3、发挥教师主导,掌握口算方法。
    从前面教材解读中,我们已知道: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乘法意义,可以想出各种方法来得出2×10的结果,学生呈现出多种的方法是他们最原始的想法,但这节课不是追求算法多样化,而是追求“类推”的这种口算方法,这之间需要教师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朝“类推”这个方向思考。所以,教学中除了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外,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
    在教学20×3时,问学生:你是怎样算的?有的学生想:因为3个20是60,所以20×3=60;还有的想:2个十乘3等于6个十,也就是60。教师牢牢抓住算理,以它建“桥”,引导学生:十位上的2乘3等于6,6表示6个十,所以20×3=60。学生懂得道理,会算结果,但不习惯这样表达,教师就多次地要求学生:你能用这个方法口算出200×3吗?你们能用今天学的方法,算一算吗?通过指导说、指名说、小组互说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牢固地掌握口算方法。
    4、设计梯度练习,形成口算技能。
    要想学生形成口算技能,必要的练习少不了,但不能盲目练,要有侧重点、有层次,学生才能正确运用方法,形成技能,提高口算能力。
    这节课,共安排了3道练习题和2道作业题。
    第1题:是仿照教材中的练习十五第1题编写的。采取独立在答题纸上完成的形式,让学生边做的过程中边感受题目之间有规律,教师再指向性挑选几题说计算方法。通过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提炼方法,巩固口算方法。
    第2题:看卡片口算。题目是随机出现的,没有规律,每一位学生都要思考计算,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形成口算技能。
    第3题:练习十五第3题。是应用性练习,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最后说明:计算课的教学,仅口头练习不够,要有独立的课堂作业,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
    我们初次试教时,想练习的层次性更强,不仅有基础题,还有提高题,设计了一道练习十五第11题。由于学生在第1课时里还达不到有序地思考,就放弃了。所以,练习题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它最大的价值,使学生学有所获。
    关于计算教学,我们还在不断地摸索、探究,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在座的专家、老师给予指导,今天的不足将会成为我们今后研究的动力,使我们走得更远、更高。
   
 

主题活动

最新主题活动

置顶主题活动

精华主题活动

热门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