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主题活动

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发布者:李大宏     发布时间:2017-12-28 浏览数( 0) 【举报】

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乃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文言文。这些文言文流传千古,哺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成长,是我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适应新世纪需要,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在新世纪伊始,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就增加了文言文数量,这些被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精品,它们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栽体,它们是人文思想教育的素材,它们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

因此学生没有理由不学好文言文,我们没有理由不教好文言文。那么怎样才能教好文言文呢?我认为用朗读法。朗读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教学形式,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十分重视朗读。对于朗读的意义、作者有精辟的见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等,正因为古人重视朗读,所以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成就不得不归功于朗读的运用。

但是,当今的语文教师在应试教育的作用下,教文言文重讲解轻朗读,课堂上教师唱主角,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转,大用早已被叶圣陶、吕淑湘等前辈批判的逐句翻译的方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满堂灌的方法显然已经不适用,逐字逐句串讲翻译,表面上看,学生像完全懂了,但却是一种被动地接受,一种不动脑筋地获得,学生缺乏自主性、能动性,更谈不上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缺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文言文也就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不得不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朗读这一优良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下面从四个方面谈朗读的作用:

一、朗读能激起美感而引发兴趣

巴班斯基曾指出:“有的教师上课非常努力,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另一些教师好像并没有特别努力,但得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后者的教学和教育活动都符合学生心理,很协调,一切活动都考虑学生的长处和短处,考虑到他们的兴趣。”这就告诉我们,后者教法能激起学生美感而引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潜心学习,定会有较好的收获。文言文采用朗读法教学也正是符合学生心理,激起美感从而引发学习兴趣。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质优美、人文性强的好文章,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涵泳朗读,逐渐品味文中独特意境美,激发美感而引发对本文学习兴趣。有位著名作家回忆,自己中学语文老师讲林觉民《与妻书》时写道:“她在简要地介绍了作者和解释了‘绝命书’一词后,对课文内容未作分析讲解,就开始用沉静的语调动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们深深地受到感染,都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寂无人声的教室响起了唏嘘,竟至‘放声哭泣’。”可见,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能感染学生的心灵,在美感作用下,学生怎会没有学习课文兴趣呢?教师朗读课文后,就是对学生不作任何要求,学生也会自觉地去读注解、读课文,弄清字句等。这样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朗读有利于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朗读是言志传神,负载思想的一种语言表达艺术,是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教师有表情的朗读,必然使学生对作品“临其境,闻其声,睹其貌,见其行”,醉心痴情,进入角色,进而针对作品的有关描写,充分调动记忆仓库中的表象积累与生活经验储备,广阔地展开相似、相近联想,创造出活灵活现新的形象。现代接受美学也告诉我们,读者不仅是艺术作品的被动,消极的欣赏者,而应该成为作品艺术形象的主动参与者及积极地再创造者。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必然使学生对文言文作品中的人物情态去积极主动地想象和再创造,因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讲授《促织》中成名捕蟋蟀一节,用轻声朗读“侧听徐行”,“如寻草芥”,“冥搜未已”,用急促声朗读“逐而得之”,学生就会随着老师轻重缓急、高低长短朗读,结合自己捕捉蝈蝈儿的情景产生联想,再现出成名捕虫难,失虫心焦,复得而喜的人物形象。

三、朗读能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王尚文先生说:“语文教材不是储藏知识点、训练点的宝库,不是学生思考和语言训练的范本,不是例子,而是培养语感,开发心智的引擎,是为了学生不停地进入生活,不停地变成一个人铺设的言语之路。它应当以优秀的言语作品吸引他们,点燃他们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广化、深化、美化、敏化他们的语感,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人,优秀的人。”文言文的语言习惯虽然离我们现代语言习惯远,但它必竟是那个时代凝练的概括性强的语言,何况现代汉语语言是对古汉语语言的继承和发展,它们之间有不可割断的血缘关系,甚至现代汉语语言还有直接保留的古代语言,可以说文言文是培养语感、进行语感训练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材料。文言文朗读教学则是培养语感,进行语感训练,提高表达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用高低、强弱、缓急长短的语调,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使学生如临其境,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用昂扬急促的语调朗读樊哙闯帐对项王说的一番话,读出樊哙的愤怒,使学生感受樊哙忠诚与耿直,坚毅与勇敢。

学生朗读过程也是广泛汲取语言营养的过程,朗读多少篇之后,多少次朗读之后,大量反复地含英咀华之后,说千道万地难讲清的搭配习惯,语言规律等语感难题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那潜移默化的成果随之日益显露出来,学生不但可以在写作时模仿,消化那文笔,还可以在说话时对照,就用那词章,脱口而出,出口成章,从而达到思维精密,情感丰富,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迅速趋向准确和生动。

四、朗读有利于体会文章的内容、感情、特色

文言文的语言很讲究语气、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如果不朗读,很难把握作品中应有的感情、特色。因此对文言作品必须通过朗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它充满活力,跳跃着生命,从而使学生从内容、感情、特色全面地体会作品。如课文《项脊轩志》通过老妪追忆母亲。写母亲只用短短的两句,“几寒乎?欲食乎?”用轻缓低调朗读。那因儿而哭动了怜爱的年轻母亲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出现在学生面前,不用教师多分析点拨,学生就能从朗读中体会到作者回忆往事,怀念亲人,体现作者极为悲痛的心情,也能体会到作者是用生活琐事用真情感编织成文的特点。

这样进行朗读法教文言文,不费时、不费力,而且自然、亲切,不用照搬教参说明,无须进行要点的罗列或过渡,它完全兼及了文章的内容了解、感情体会、特色把握,甚至兼及思路、情调、风格等内在美的探索领略。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朗读,才能对课文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才能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才能使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感情、特色等。因此我们必须得新审视和高度重视文言文朗读教学。加强文言文朗读教学,通过教者的范读、引读、导读,学生的轻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让文言文中无声语言变成声情并茂的语言艺术,让朗读贯穿于文言文课堂教学全过程,让朗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施行。

主题活动

最新主题活动

置顶主题活动

精华主题活动

热门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