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

发布者:孙晓娜     发布时间:2017-12-12 浏览数( 0) 【举报】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的《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板书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把握教材领悟目标

本节课就是要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接下来继续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是进一步学习一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开端。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分类、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为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为: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二、教法灵活,突出主体

  “教学有法。学无定法”根据本课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特点,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和小组合作法,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采用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学法多样,拓展创新

在学法指导上,我遵从学生“初步感知――-形成概念――灵活运用”的认识发展规律,所以本节课我突出了“动手操作、自主探案、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说一说,认一认,试一试,做一做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多种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为了展示崭新的教学理念,我的教学流程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的形成,所以本节课教学过程我设计如下:

四、过程详尽,层层递进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2、引导探索,自主学习。

3、巩固应用,发展提高。4、交流评价,体验成功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开始新课的学习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新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课本13页情境图,找一找,上面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个物体是长方体?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入手,建立长方体的表象,接着设疑:你看这些物体的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为什么像牙膏盒这样的物体同学们叫做长方体?而球却不能叫做长方体呢?长方体到底有哪些特征呢?从而引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激起了求知欲,自觉、有意识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2、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抓住目标,让学生合作学习,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分四个层次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所带的长方体的物品,如牙膏盒,化妆品盒,药品盒等,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我们该从哪几个方面去探究它?学生在观察的时候,老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引导他们观察、并用自己 的话说一说长方体的外部构成,这时学生会说:应该从长方体平平的面、直直的边和尖尖的角这几个方面去研究它,是呀,面边角,这是学生对长方体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得用课件演示:长方体表面平平的部分是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的边是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长方体的顶点。这样使学生对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展开研究长方体的特征铺平道路。

2)师生共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解决重点。

这部分重点教学我把学习任务制成表格,

 

1)长方体有     个面?

2)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

                        

                        

3)哪些面完全相同?

                         

                         

4)长方体有     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6)长方体有     顶点?

派发给让学生,鼓励学生参照自己带来的实物,用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等方法,探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观察、发现、总结长方体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适当引导,循序渐进。在数面、棱、顶点时可能重复或遗漏,所以在此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数的时候不要随意翻转手中的学具。此外,学生可能会认为相对的棱只有两条,教师要再次给学生观察的时间,使学生发现长方体相对的棱有四条。然后,各小组小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从而得到,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时个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共有3组长度相等的棱。长方体一共有8个顶点,在这个活动里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精神。并突破了教学重点。

C、认识长方体的立体图。

由实物到几何图形,是认识的又一次飞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凭借,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些长方体,如果把它们画下来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画图表示长方体。

让学生拿自己的长方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学生观察后发现,最多能看到它的三个面。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长方体放在桌子的左上角进一步观察,你看到了哪三个面,哪三个面看不到?学生实践后用课件演示,如果把这个长方体放在左前方观察,所看到的图形就是这样的。(课件演示)在这个图形中,你看到了哪几个面?哪几个面看不到?结合课件告诉学生,看不到的面用虚线表示。这叫长方体的立体图,看图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上、下、左、右这四个面画的是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表示的却是长方形。然后让学生指一指书上立体图形的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加以巩固。

这样的设计在学生头脑中共同构建,由实物特征、图形,形成长方体的概念,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D、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我先出示长方体框架,让学生思考:长方体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么分?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一样长吗?假如要想知道长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只需要量出几条就可以了?在认识长方体图形的基础上,课件演示并讲解长、宽、高的概念,(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突出强调由于长方体放置的方式不同,其长、宽、高也随之变化,(结合立体图说明,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中棱叫做宽,和地面垂直的棱叫做高。)然后,教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接着让学生指出自己手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再量一量手中这个长方体框架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这样做的意图是让学生的手、眼、脑协同发挥作用,以形成长方体的表象。

D、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汇报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特征,下面看一个魔术表演,这是个长方体,我变变变,现在变成了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和原来的长方体比,哪儿变了,哪儿没变?

那你们认为正方体在面、棱、顶点上又具备哪些特征呢?

小组拿出正方体,讨论后学生汇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因为正方体也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只不过它的6个面相等,12条棱也相等。我接着问,你们发现正方体的长宽高都怎么样?(一样长)由于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所以统称为棱。这个环节,通过长方体变成正方体的动画,把正方体的特征化难为易,学生初步体会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较好地达到了学习目标 。                                            

3、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为了加深对长方体的特征,我进一步结合情境设计了如下练习

1、          判断。

长方体中12条棱中,长宽高和有4条()

长方体6个面中不可能有正方形。()

正方体一定是长方体,长方体也一定是正方体()

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灵活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我会填。把下面图形各个面的面积填在表中。

 

 

 

 

 

 

 

面积

 

 

 

 

 

 

让学生区分计算某一个面的面积时需要用到哪一条棱的长度。这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上根据所求问题筛选出有效信息解决问题。

3、用硬纸板制作 一个长为7厘米,宽为5厘米,高为3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这样的练习既巩固了之前发现的长方体的特征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使本课得到了升华。

4、总结全课,自我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觉得这本课谁表现得好?像他学习什么?课末的评价,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它能总结本课学生的表现,体现教师的指导价值,并在互相评价中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应如何做才取得更好效果

五、板书实用,重点突出

  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我在设计板书时遵循了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再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尝试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评委们,老师们,数学的魅力在于生活,数学的生命在于探索,让我们以不用扬鞭自奋啼的姿态和冲劲,以直挂云帆济苍海的魄力和胆色,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再写新篇。谢谢大家!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