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新课程标准下小语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发布者:宋晓美     发布时间:2018-01-16 浏览数( 0) 【举报】

新课程标准下小语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新蔡县思源实验学校  宋晓美
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特征是问题性、开放性、自主性。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良好的效果。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所谓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结合教学实践,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尊重主体,让学生有探究学习的主动权。

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只有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获得发展,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学生要知道学什么,怎样学,怎样用。作为教师应提供各种条件,积极引导、激励学生,唤起学生内心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内在动力,激活学生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念。

如何让学生有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呢?最好的方法是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让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选择学习的方法等等。例如,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文时,可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全文,边读边想,把自己喜欢的地方划下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然后喜欢朗读的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表达出来,喜欢画画的也可以把这种美景画下





来,喜欢唱歌的也可以编写歌曲把美景唱出来。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进行读、品、评、赏、画、唱……他们各抒己见,说得头头是道,读得有声有色,画得栩栩如生……学生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就有了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就乐于参与探究学习。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要创设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即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的应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言、争辩、探究。一旦学生看到自己的探索成果,就会产生探究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莫高窟》时:

师:同学们,藏经洞中曾藏有什么文物呢?

生(纷纷举手):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

师:回答得很好。

师正要继续讲述下去,只见一学生高高举手。

生:老师,我还要说。

师:(略作停顿、意外地)很好,请说。

生:藏经洞中藏有‘结晶’。

师:哦,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这些文物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好,这位同学读书真细心,想的真巧妙,连老师没发觉的地方,他都发现了。老师要向你学习!大家要向他学习!

(这位学生喜气溢于脸上,整节课思维活跃,不断举手发言。)

对于学生的一些反常举动,教师应该像呵护尖上的露珠那样细心谨慎。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给予充分肯定,这样民主型教师高度重视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三,树立信心,让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

有专家预言,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作为新世纪的下一代,他们的知识水准、能力水平不能只停留在教师教的基础上,他们应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知的途径,这对他们来说一生受益。在教学中,不在于教师教多少,关键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了多少,要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成功探究的喜悦,给学生树立自信心。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探究性阅读呢?教学中可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质疑问难。对一篇课文的学习,应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开始,放手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大家讨论、解决。如教学《陈增巧破巫术》时,对于课题学生展开了质疑,学生问:“陈增破的是什么巫术?”“为什么说巧破巫术?”“还有比陈增更好的办法吗?

”针对这些有价值问题,学生就有了探究学习的目标,因此,接下来的时间,我就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些问题,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研究学习,学习效果非常好。

2,焦点争鸣。对于课文中关键性的、有争议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去发现有研究、讨论价值的问题,在小组中展开研讨,并努力阐述自己的理由。例如教学《穷人》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认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学习本课重要的问题。学生的观点比较统一,认为关键的问题是“桑娜是否应该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这节课我就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从桑娜、渔夫、西蒙、自己四种角度思考讨论:这样做是否恰当?对此,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谈出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理由,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对课文也感受体会得更加深厚、透彻。

3,比较整合。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于学以致用,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的课文在内容上或结构上有相互关联的地方,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其这样的课文进行比较整合,发现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如学习第九册第三课《古诗两首》,我引导学生打破学古诗的常规,对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进行了比较整合的探究学习。上课开始时,我问:“这两首诗为什么编在一起呢?”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这两首古诗有许多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是写物的”“这两首诗都是借物抒情的”……学生说出了各自的理由。对此,我进一步引导:“这两首诗各有什么特色?”学生在小组内继续探究、交流,有的说:写的物体不同,第一首是“石灰”,第二首是“梅花”;有的说:表现的物体的品质有所不同,第一首是赞美石灰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第二首是赞美梅花的清香;有的说:这两首诗的写法一样,都是借物抒情,第一首是表现了诗人不怕牺牲,清白做人的高尚情操,第二首是表现了诗人刚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大家都能读懂古诗,找出依据,完全在自己的探究学习中学习两首古诗。

4,实践体验。语文教学要重点放在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能力上,要给予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学习,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最终形成能力。可根据课文内容的实际,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本剧。如故事性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黄鹤楼送别》、《半截蜡烛……也可根据有实验操作内容的课文或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模拟,进行实验操作,在具体的体验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四,拓宽领域,让学生多渠道地探究学习。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组中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首先,要突破教材,引导多途径的积累。“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语文教学不能只围绕课本转,要适当增加容量以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要求学生收集课外阅读的文章,可以上图书馆,可上网,可去新华书店购买……阅读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摘录,平时不断地交流运用。其次,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渗透,鼓励多角度的思考。如学习《夜晚的实验》时,可引导学生从其他科技书上了解哪些发明是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发,引导学生来介绍新的发明。

总之,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实践,变单一渠道为多种途径,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质量。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