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任务 > 正文

《如何让语文教学富起来》

  发布者:叶文静    所属单位:商城县思源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2018-05-01    浏览数( -) 【举报】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面对极具现代意识的语文新课程,面对变革中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再次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教学改革牵涉面广,暂且不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课堂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让语文课堂教学富起来,展现语文课的魅力。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哪种风格的课堂教学都要求有活力,要摒弃那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有位专家曾说“要增强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命意识”,“让生命涌动”。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知识的探索、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达到最佳状态。吕叔湘先生也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活”是语文教学法的精髓,“活”是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我认为“活”的语文课堂就是富起来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堂富起来了,语文教学自然而然的就富起来了。那么如何让语文教学富起来?首先要让语文课堂富起来。那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富起来呢?

    一、依托文本,拓展教学空间,让语文课堂教学富起来。

    教师要研究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想点子、做文章。每课的教学目标应不求全而求精,集中一点打攻坚战。对不同的文体应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对篇幅长短不一的文章,可运用长文短教、短文长教的方法。一句话,要始终抓住文本,灵活运用教材。

    (一)以文本为中心,学会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让语文课堂教学富起来。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这一媒介来实现其审美功能的。阅读教学也同样应当从语言切入,进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因此,对作品语言的揣摩,应当是语文教学首先关注的问题。如《伟大的悲剧》是一篇极具抒情色彩、内涵丰富的文章,但对于文中“悲”之所在,不能只停留在贴标签似的分析上,而应引导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找出作品中人物一一离去时最悲痛的描述,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人物语言的特色,进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

   (二)以文本为基础,寻找作品中意义的空白点,拓展想像空间,让语文课堂教学富起来。

    教学中,教师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应努力寻找作品中意义的空白点,不断拓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想像空间,培养他们的想像能力。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的空白点,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主旨,从而赋予读者参与作品再创作的权利。引发思考,激起联想,是文学欣赏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而对作品中意义的空白点的发现,正是达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文学作品中意义的空白点,大到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命运的发展,小到人物对话的神情、细节产生的缘由等。如欣赏小说,要善于抓住情节的多元发展态势,通过猜测、构想来丰富作品的内涵,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最后一课》的故事是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的,人物命运的未来发展有着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可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以文本为平台,重温复读,挖掘深层意蕴,让语文课堂教学富起来。

    从文学欣赏的角度上说,对一篇作品的全部内涵,没必要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穷尽的阐发,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对作品的理解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其审美接受具有历时性特点,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有时需要被学生逐渐地发掘出来。这就要求文学作品的教学目标应当设计得尽可能单一一点,不必面面俱到。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过去学过的文学作品进行复读,使他们对自己熟悉的作品产生新的认识,进而提高审美能力,丰富审美经验。如教《春》,自然要介绍朱自清先生,复读《春》一课。学生小学时读《春》,对作品中情感的把握未必准确,也体会不深。到了初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此时再读,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读出生活,读出成长,读出思想,也可以从另一侧面读懂作者。学生初中时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读小学时的《三味书屋》,不仅有助于认识鲁迅的写作风格,更可以从现实和想像的不同角度去观照文学作品。事实上,一篇作品的全部意义不会也不可能被某一阶段的读者解读完,只有在不断延伸的接受链条中,作品的深层意蕴才能逐渐被读者发掘出来。教学过程中注意适时提及学生熟知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观察,便会获得新的审美感受。

    二、着眼学生,提升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堂教学富起来。

    我们所说的“把课教活”,不仅是指教师应当如何“教活”,而且还指通过教师的努力,怎样真正让教学的对象——学生“学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在研究教材思路、教学思路的同时,还要研究学法思路;在熟悉教学内容、教学流程的同时,还要对自己施教的对象了如指掌。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正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其好奇心;要及时解开症结,指点迷津;要适时点拨,推动学生思维进程;要有效矫治思维盲点,纠正学生思维偏差。吕叔湘先生说得好:“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们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

   (一)以教材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富起来。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步,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变得越发重要,但影视作品不能完全替代文本。教学中过多地依赖图片、影视,不但不利于解读作品,有时反而会扼杀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语言信息去捕捉形象,启发他们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照作品,积极调动他们的联想、想像能力,鼓励他们在所阅读的作品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于对传统的观念作补充或修正,并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教施耐庵的《智取生辰纲》,很自然地会想到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有关片段,学生的认知就可能被他人的解读所取代,从而失去了个性。如果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寻找杨志有哪些不足之处,去思考杨志虽然精细,生辰纲又何以被劫?这样,人物的性格、故事的情节、文章的主题便更清清楚楚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以课堂为“沙龙”,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会独立思考质疑。让语文课堂教学富起来。

    独立思考,是正确解读作品的前提,也是当今学生十分缺乏的一种品质。文本的解读,应该有接受者能动的参与,通过讨论交流,把文字材料变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变成充满哲理光辉的思辨材料。如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读者会看到于勒这个人物形象的可怜、可恨之处,但如果从更深的社会文化背景去思考,就会发现这一形象的可悲之处。分析《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人们常常把他视为可有可无的多余人的代表,其实,在他身上多发现一点人性的东西,或许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些。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薄弱点,让语文课堂教学富起来。

     语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着想,也要着眼于实际,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虑。进入初中,由于练习考试往往更多的侧重于课外知识,所以学生常常产生“上语文课无用”的错误认识,因而,常常表现为不认真听课,不认真读课文,习惯于突击做练习。要彻底改变这一错误的认识,就必须从激活课堂教学入手,一方面从研究教材多元功能出发,发现教材的实用点实施教学;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薄弱点,因人施教,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用。针对初中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的主观表述最为薄弱的特点,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将课文作为阅读文本,侧重抓住文中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进行阅读训练。围绕“生命力”这个词,让学生体会阅读过程中的宏观把握;围绕着“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句话,在细读全文的基础上,分别训练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对文中信息的搜索提取能力及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只有把“活”这把钥匙真正地交到学生的手里,才算完成了自己的职责。

    三、重视教法,整合各种因素,让语文课堂教学富起来。

    教学法不是一堆公式,其关键在于操作者的活用,教师的教法思路同样有一个求活的问题。要研究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灵活地加以运用,适时地进行操作。诸如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大小课堂的互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等。就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而言,我以为以下的方法可以一试。

   (一)寻找师生情感的契合点,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让语文课堂教学富起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对课文的理解,犹如二次创作,因而,对学生的“期待视野”要作出相应的预测,做到真正了解教学对象的兴趣爱好、欣赏水平,使自己对作品的阐发能适应学生“期待视野”的变化,力求让学生进入某种情绪状态,借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这两者应该是共生互动的,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以激活语文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营造氛围,激活情绪,借以调节欣赏者的“期待视野”,让学生在适度的距离间产生求知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例如读古代诗词,可以通过欣赏音乐来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古典小说,可以通过与影视作品的比照来加深对形象的认识;读长篇小说节选,可以通过了解全书故事情节来加深对作品的了解。这样,在学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经验后,会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在学生进入了相应的情境,有了浓厚的兴趣后,作品的意义就会充分体现出来。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唯有在主体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其素养才能得到迅速而全面的发展。如:

    (1)、组织课外语文小组,教学生自己编课本剧、演课本戏,进行讲故事、诗歌朗诵、背诵比赛,以课外辅导手段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办语文知识手抄报。语文知识手抄报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在这块学习的园地里,学生既可评析自己的优秀习作,又可介绍读写常识;既可梳理归纳基础知识,又可进行精彩片断赏析;既可辑录名言警句,又可一事一议等等,许多同学通过办手抄报收益匪浅,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

  (3)、向报刊、杂志推荐优秀习作。罗曼·罗兰说:“唯有创造才有欢乐”。学生的习作发表在报刊上,家长看到欣慰,亲戚看到高兴,朋友看到喝彩,学生也感到了一种经过艰辛努力的小小成功,无言之中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不断改变阅读的角度,学会取舍教学内容,让语文课堂教学富起来。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不仅要对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出不同的特色,而且要把相同类型的课文教出不同的风格。一句话,要使自己所教的每节语文课,其教学方式方法力求不雷同,有个性。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学会取舍,学会变换角度。如教《范进中举》,可抓住人物的出场,以出场带动全文阅读,串联相关内容,并从出场看吴敬梓人物个性化描写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在此基础上,再提供写作情景让学生练习人物的描写,使学生学有目标,练有方向,把课本教学与阅读、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实际效果甚好。

   (三)探索全新教学手段,整合可以利用的各种因素,让语文课堂教学富起来。

新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全新的技术。对于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要设法拓展课堂的空间,把课堂延伸到网络。我曾尝试将鲁迅的《孔乙己》上成网络讨论研究课。我将学生分成5个组,按照对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语言特点、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分工,要求学生分别从网上或研究论文、书籍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而对作品进行深入探讨,然后将研究结果设计成网络论坛。借助网络平台,学生可以不断地点击、发帖,并相互讨论,以丰富研究的内容,进而不断提高探究的能力。

    四、体验成功,实施激励评价,让语文课堂教学富起来。

    每个学生在思维、记忆、分析、理解、创新等能力上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无论他们之间存在何种差异,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期待赞扬”。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教师的赞扬是学生最大的收获。,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让他们准确写出一个成语,背会一首诗,回答一个问题,做会一道题等;课堂回答问题时、作业批语、作文评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多说“你真棒”“说得真好”之类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我能行”。即使学生出了错,也应该选择合适的语言,和缓的语气,如“没关系”、“再想想怎样说更好”等句子加以鼓励、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在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同时得到进步,万不可伤及学生稚嫩的心灵。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筛选正确的信息,理出课文思路,掌握文章结构,领悟作者意图,最终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和熏陶感染。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引进竞争机制,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方法,在学生表现出色时,及时地给予奖励,一堂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评比。如此,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思维,活跃紧张的气氛,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而且对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再适时适地的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等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正如爱默生所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语文训练,不断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我们努力去研究,去探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机制,能有效地改变机械、沉闷的课堂气氛,激活课堂教学,让语文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富起来。


研修任务

最新研修任务

热评研修任务

热门研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