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任务 > 正文

如何让语文教学富起来

  发布者:薛敬华    所属单位: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8-04-12    浏览数( -) 【举报】

如何让语文教学富起来

潢川一中   薛敬华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两种特性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便是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夸美纽斯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人使用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所谓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怎样才能使语言课堂教学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一、规范――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命 

  孔子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语文教师要讲好课,必须讲规范的普通话。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其一言一行都是可以效仿的。如果教师上课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读音准确清晰,语调抑扬顿挫,必然会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如果使用方言、土语教学,那么即使妙语联珠,也会使学生听起来吃力乏味。 

  其次,要使用正确、周密的语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如果教师的表达不准确,定然不会传达出文章蕴含的思想和情感,甚至还会发生歧义,传递给学生错误的信息。所以无论是讲析课文,还是讲评作文;无论是讲述故事,还是引经据典,都应表达准确规范,不可使用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甚至自相矛盾之词,如“可能”、“差不多”、“大概是这样”等,这都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简约――语文教学语言的本色 

  古人云:“大道至简。”清代郑板桥有诗:“冗繁削尽留清瘦,待到生时是熟时。”何为“简约?”《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简明、节俭。”简约,不是简单的压缩和简化,它是一种更深广的丰富,寓丰富于简单之中。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程教学,如果教师教学语言��嗦,口头禅太多,就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简约的教学语言,即教学语言干净利落,不绕弯子,与中心无关的话不说,已说过的话不随意重复,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这样既节约时间,又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 

  笔者学校一位教师上《桃花源记》这一课时,在导语中说:“星期天我们到吕梁山风景区旅游观光,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大片大片的桃树林,还有杏树。一条清澈的河流蜿蜒流淌,河边杨柳依依。崔贺庄水库,河中鱼翔潜底,碧波荡漾,烟波浩淼,蔚为壮观。这美丽的地方,真算得上是‘世外桃源’啊!那么,为什么叫做‘世外桃源’呢?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段导语,词句虽然美丽,但对理解课文没有什么帮助,前面的景色描写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可以直接说:“我们常常把风景美丽而人们又不常到的地方叫做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就出自于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桃花源记》写了什么内容?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又说明了什么呢?现在让我们共同学习它。”这句导语更简洁明确,更易于理解。 

  刚工作时,一位老教师告诉笔者“对着整容镜练习教态,用录音机录制自己的课堂教学实况,坚持一段时间会有大长进的”。听完自己的实录,笔者果然发现自己有许多“啊”、“唉”、“嗯”等音节,还有“是不是啊?”、“对不对?”等口头禅。其实完全可以改变问法:“这个答案正确吗?”、“哪位同学知道,应该怎样回答?”、“是这样吗?”改变问法,既可以避免教学语言的重复,又可以启发学生多方面思考。 

  三、生动――语文教学语言的活力 

  韩愈主张:“唯陈言之务去。”毛泽东同志把那种缺乏生气、枯燥、死板的语言讥之为“语言无味,像个瘪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平淡的语言,平直的语调,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 

  所谓生动形象,就是在语文教学中,用新颖贴切的比喻、和谐幽默的夸张、具体生动的描绘、激情四溢的情感去吸引学生。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使之形成新的兴奋点之间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能延长注意力维持的时间,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知识的兴趣。 

  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生动呢? 

  (一)选用修辞 

  亚里士多德说:“语言的生动性是来自使用比拟的隐喻和描绘的能力。”说的就是善于使用修辞手法,能使语言生动形象。作为语文教师应使课堂语言生动形象,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巧妙恰当地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充分发挥想象,让学生神思飞越,达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的境地。 

  学完《我的老师》,笔者这样总结语文老师对魏巍的影响:“老师的爱好、老师的兴趣、老师的修养给了魏巍深刻的影响,就像种子一样深深埋在他的心中,以后就发芽抽枝了。他接近文学,爱好文学,并结出今天的果实,都和老师最初埋在他心底的那粒种子分不开。”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蔡老师对魏巍的影响,它要比空洞抽象评价老师作用如何伟大形象得多。 

  学完《化石吟》,“时光在你(化石)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绘……”“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法师,卓越的雕刻家!”这些使用比喻拟人的精美句子,可以化用到对苍天大树的歌颂。比喻是一枝小小的魔棒,在表达中把它指向哪儿,哪儿便化出新颖,化出神奇,展现出语言的智慧与魅力。一个恰当的比喻会使语言变得生动,有的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学完《春》,笔者总结:“朱自清说‘春天像落地的娃娃,从头脚是新的’;白居易说春天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杜牧说春天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朱熹说春天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苏轼说春天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引用诗句对春作形象化的描述,化抽象为具体,生动优美。 

  (二)选用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生动的材料还需要用生动的词句表达出来,才会获得生动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选词造句方面下功夫,要使用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表达思想,如汉语中最具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等。为了使教学语言更加生动,在叙述或说明问题时,就要适当变化句式。句式多样能避免呆板、单调,使语言更富于表现力。 

  学完《故乡》,笔者引导学生学习“横”、“刻”、“抖”、“飞”等动词使用的精妙。看见一位老人用刀划着橘子,笔者说:“岁月切割着四季,四季切割着老人,老人切割着橘子。”学完《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笔者引导学生注意类似“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的积累。看到情绪低落的学生,笔者说:“没有好的家世,只要有好的学校;没有好的学校,只要有好的老师;没有好的老师,只要有上进的志气!” 

  (三)讲述故事或事件 

  一位老教师在教《中国石拱桥》时,要求学生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课文在介绍赵州桥拱圈时写道“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孤型的桥洞。”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非要用“拼成”而不用“组成”。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解“我们在宴席上都吃过拼盘,这盘菜是由烧熟的鸡、鸭、鱼、肉等拼成,如果其中的一道菜坏了,比如说鸡坏了不能吃了,其他各道菜不受影响,还可以吃,如果把鸡、鸭、鱼肉放在一起烧,组成大杂烩,那么其中的鸡坏了,其他的鸭、鱼、肉都不能吃了。同样的道理,赵州桥二十八道拱圈也都是相对独立的,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因此要用拼成而不能用组成。”学生点头称是。 

  为了能把抽象的、深奥的道理或生疏的事物说清楚,可用常见的、具体的、熟悉的事件作对比。教例中教师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帮助学生打通思路,形象地理解了课文。 

  文似看山喜不平,说话最忌呆板。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够突破空话、套话的程式,能够给教学带来清新的格调,表现出生动活泼的形象色彩,引领学生登堂入室、渐入知识佳境,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四、情感――语文教学语言的血液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交流。”心灵交流即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通过语文教学语言实现的。在教学语言里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那么学生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学生就不会对教师的讲述产生兴趣。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情打动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这样的教学语言才富有感染力。 

  怎样才能产生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 

  (一)带着敬业精神走进课堂 

  教学工作是教师生活的主要内容,教师应把教书育人作为肩上的责任,怀揣着对学生的期望和信任去授课,以乐观向上的精神走进课堂,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心系学生,以学生之乐为乐,以学生之忧为忧。看到学生的进步,心头会洋溢着喜悦感,教师的语言就像汩汩清泉,涌入学生心田。 

  (二)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学生对话 

  现实中的语文课堂,许多语文教师的心灵常常是闭锁的,把学生当作考试的机器,把书本当成考试的工具,师生间是冷冰冰的、毫无生气的情感关系,课堂充斥着恐怖,充满着痛苦。现代教育理论下的语文教师应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去与学生对话,以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与学生交流,能认识到学生具有无限发展的潜能、学生是独立的自我发展的个体,能坚持循循善诱的原则,参与到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学活动中来。 

  (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领文悟情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师要生动形象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须“披文入情”。每个学生都拥有丰富的情感世界,语文教师应以饱含情感的朗读、叙述和分析,打动学生心灵,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 

  教学《最后一次讲演》、《友邦惊诧论》、《海燕》时,情感激越或热烈,音调高亢遒劲,语速迅捷;教学《背影》、《回忆我的母亲》、《周总理,你在哪里》,情感应深婉绵延,音调柔和或低转,语速舒缓;教学《食物从何处来》、《大自然的语言》,情感应平和,音调适中,语速一般。 

  教学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感人。没有情感的教学语言是一杯水,融进了情感的教学语言具有感染、感化、感召学生的力量。 

  对于语文课堂来说,语文教师是导演,是主导者;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来说,语文教师是决策者、管理者。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想让学生喜爱语文,对语文产生兴趣,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应追求具有驾驭语文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和具有管理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策略。作为语文教师的笔者,正努力朝着规范、简约、生动、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艺术化品质迈进。 

   


附件

研修任务

最新研修任务

热评研修任务

热门研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