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如何展开

发布者:卡永军     发布时间:2018-01-02 浏览数( 0) 【举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如何展开

 

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其传统的教育模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大纲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为老师们提供参考交流,从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自身发展密切相关,在实际的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村教师还没有摆脱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没有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何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是我们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

对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大多存在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教师成为了整个课堂的主体,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样既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又约束了学生学习的创新思想,学生没有发现学习的乐趣所在,使得教育效果很难得到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往师生观念阻碍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教师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惧怕教师的威严,甚至在课堂上对不懂得地方不敢进行提问,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利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知识的学习;缺乏创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黑板以及粉笔成为了课堂的主体部分,班级学生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运用良好的教育方式,没有将每个学生顾及到,在教学中也没有做到与实践相结合,所教授的知识并没有得到学生的理解,一味的长篇大论运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些都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出现了教师讲课很认真,学生却没有得到所要掌握到的知识。那么,怎样将课堂教学发挥最大作用,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得以提高,是众多教育者应该进行思考的问题。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方案

1 转变传统师生观念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教师角色地位降下来,向学生可以进行沟通的朋友角色发展。交流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只有让学生主动进行沟通,才能直观的发现问题所在,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主动提问、乐于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道德与法治教育更是教学生如何做人,以及使学生具有良好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道德与法律教育其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应将自身角色不断进行转化,贴近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善于做一个倾听者,不仅要在课本知识上,还应关注学生平时的生活,如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时,应主动与学生进行交谈,为学生出谋划策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将道德与法律教育内涵真正地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实现其教育效果。

2 翻转课堂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告别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走进新的学习生活”时,其中的第一课是“我是中学生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刚步入中学的喜悦心情,使道德与法治第一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做好与学生的互动工作,结合课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讲述,关于成为初中生的心情与想法,结合课后的知识问答:新的环境带给我们哪些新感受与体验、如何融人新的班集体、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如何做到主动学习、学习的重要性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上台与大家进行交流。通过该环节教师成功将课本知识进行深化,并且基本掌握了每个学生的性格情况以及对学习的态度,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同时,教师应该利用班级网络群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普及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应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知识的少量渗透。通过翻转课堂实现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模式,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得以提升,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充满兴趣,从而使教育效果倍增。

3积极鼓励学生小组互助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应将分散的学生个体组成小组的形式进行管理,避免出现没有顾及到的学生,出现被遗忘的“角落”。例如,在进行“人生自强少年始”课程学习时,该课程主要有三个部分,扬起自信的风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走向自强之路,自强不息是学生应该具有的重要品质,教师应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对课程的讲解,教师设计问题,如你对自信的理解、如何才能使自己自信、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要自己做,如何走向自強之路等。设定问题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一过程中应鼓励多个答案的产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小组讨论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解答,这一过程的讨论中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也使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同时激发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兴趣,是法治道德教育达到了教育效果。

老师也可以设计小组竞赛环节,将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进行辩证讨论,设定反方与正方。例如,针对现在具有争议的一个社会现象:老奶奶摔倒了该不该去扶的问题,正方应说出扶的原因,反方应说出不该扶的原因。经过双方讨论,针对结果教师进行总结,给出正确的观点,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指导学生有正确的道德观念,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还是应该义不容辞。教师通过与生活相结合,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小组互助模式,告别了课堂的沉闷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性格内向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其中,实现了整体教育目的。教师也会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得到收获,通过学生的小组探讨,教师能准确知道每个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进行解决,通过小组互助使学生学习效果倍增。

三、总结

总之,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初中生有着重要意义,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思想与法律意识,老师应重视该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开拓新思路,优化其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通过翻转课堂以及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以及参与度,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