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活动教学

发布者:唐春玉     发布时间:2017-12-28 浏览数( 0) 【举报】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活动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对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大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它符合新课程的的这种要求,通过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语文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通过活动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升。

     1、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活动教学的展开找好基点

      教材文本是课程转化为教育活动的中介,也是课堂教学主要内容。但是教材是一个“死”的文本,而教学活动是一个“活”的过程,是由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时空条件和不同的情境下生成的动态的过程,有很多差异性和不确定性。柳斌也曾指出:“要有好的教材。有了好的教材以后,还要精心地钻研教材,采用先进的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的思想,建立教育教学的新的理念,使得我们的教育质量尽快地提高。”因此,教师要运用活动教学思想指导和开展教学活动,应立足于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技能要求,以及学生的经验。由于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段小学生身心发展尚处于幼稚阶段,他们好动爱玩,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应尽量设计动态的教学过程,通过活动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所设定的活动内容应贴近他们的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唤起他们表达表现欲望,进而获得可能的发展。

       2、创设活动情境,激发正确学习动机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持下,创设情境已成为教师们积极采用的,以引发儿童自主加入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真正的学习是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发生的,学习者正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获得了知识,学习与认知本质上是情境性的。在语文活动教学中,创设适合儿童心理状态的思维情境,引导他们爱学、乐学、会学,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中,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身临其境地获得对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思维品质,丰富感情。通过创设积极有效的情境,或感染、或激发,营造浓郁的思考氛围,诱发学生进入强烈的求知期待之中。等时机成熟,教师或提出教学目标,或引导学生畅谈感受,或组织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为全课学习奠定最佳的情感和心理基础。

       3、适时安排活动,做到精而不繁,稳而不乱

     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儿童的兴趣为活动生成的出发点,精心的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服务于教学内容的游戏活动,这样既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自由探索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此时,教师可以巡视观察,积极介入其中答疑解难,有机指导,适时调整自已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兴趣是学生参加活动的最直接、最真实的理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活动引入课堂,对激发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变静态的课堂教学为动态的语文活动,进而使学生在玩中学、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有重要作用。

    (1)游戏活动。更适合于中低年级的学生,它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2)操作、实验活动。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某门知识,不是要他把此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真正的知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主动获取的。通过实践,学生懂得了创造力就是换一种思维方式的道理。(3)课堂表演活动。一般运用于有形象、有情节、语言生动的课文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提升审美和鉴赏能力。(4)其他活动形式。如绘画、歌唱、小记者招待会、故事会等。在活动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不断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

      5、积极参与,正确引导,合理恰当评价

     马拉古兹曾指出:“教育乃是由复杂的互动关系所构成,也只有环境中的各个元素的参与,才是许多互动关系实现的决定性关键。”活动教学是师生共同构成的双边活动,它的功能只有在教师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才能得以有效发挥。教师作为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调控者,他们引导活动方向和把握探究的主体,在活动中应即时的、不断地与学生对话、协商、质疑或建议,以推动或扶持的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

     教师对学生进行客观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多组织开放的评价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动力,同时也应当体现持续性,自然的与学习整合在一起。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之外,多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学需要组织开展许多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根据本人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认为语文老师应该组织一下活动来促进语文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实践语文,亲近语文,玩味语文,升华语文。

         一,诗歌朗诵活动。

              一般每个学期可以组织一次,选择一个多媒体教室,推荐有朗诵水平的同学参加,可以屏蔽,可以当作一种欣赏课。

        二,名著电影欣赏活动。

              每个学期可以组织三次,老师有计划的选择名片和同学一同欣赏,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

        三,对联欣赏课。

          可以布置学生自己搜集对联,也可以布置相应的上联,让学生思考对出下联,而后拿到课堂展示,以此相互促进,丰富学生的文化常识。

          四,猜字谜活动。

    中国汉字是最最美丽的文字,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妙解。让学生猜字谜,其实就是让学生感悟汉字之美,品味汉字之魅。把各种字谜拿来课堂上让学生竞猜,不仅可以生动课堂,也可以增加文字常识。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