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提交本一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周期 : 2017-10-172017-12-31

作业要求 :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并附教学照片2--3张。

要求:

1.作业内容必须是自己的原创,杜绝抄袭现象,各工作坊坊主严格把关!
2.字数500字以上。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务必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提交,逾期将无法提交,这将会影响您的考核成绩

发布者 :耿老师

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提交本一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提交者:学员刘玉环    所属单位:清水县贾川乡中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15:52:35    浏览数( 0 ) 【举报】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清水县贾川乡中学  刘玉环

一:设计思路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侧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将学生按照基础不同进行分层:A类学生为基础最好的学生,B类学生为基础中等的学生,C类学生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表达与展示,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知道细菌和真菌培养的步骤

2、能力目标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的组织教学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法

学法:观察法  讨论交流法  探究法

教具准备

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面包;木耳、蘑菇;培养的菌落;探

究实验所需的材料和用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出示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面包;木耳、蘑菇等实物和图片,提出问题:1、牛奶、米饭为什么变质了?2、面包放久了为什么会长毛3、木耳、蘑菇是什么呢?

学生积极观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C层学生尝试回答,AB层学生进行补充,最后达成共识:自然界广泛分布着细菌和真菌。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尤其是C层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变质的牛奶、米饭是由细菌引起的,咱们能看见吗?怎样才能让它露出庐山真面目呢?

针对学生的总结利用多媒体展示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1、配制培养基时为什么必须加入营养物质?2、配制好的培养基为什么要进行高温处理? 3、什么叫接种?

对学生的表达及时做出肯定,鼓励孩子进一步学习。

不能

自主阅读教材56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孩子认真倾听、评价,达成共识。

针对问题,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C层学生进行展示,B层学生补充,A层学生总结归纳,达成共识。

疑问:经过培养,细菌大量繁殖后会出现什么情景呢?继续进行下面的学习

学生产生认知上的疑问,激起学习探究的欲望

 

 

 

使CB层学生觉得自己其实挺聪明的,有继续学习的兴趣。

 

 

 

 

 

 

观察菌落

给学生分发提前培养的菌落,同时多媒体展示不同的菌落,请孩子们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提出问题:1、什么是菌落?2、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各有哪些特点?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表扬、鼓励,同时多媒体展示菌落、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菌落的实物和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表达,其他学生倾听、评价、补充、总结。

 

观察展示的菌落,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并在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及时做好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提高。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些环境中更多一些?哪些环境中少一些?哪些环境中没有呢?

给学生提供探究活动所需的材料和用具,多媒体展示需要注意的问题,利用下节课交流探究成果。

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交流,进入探究活动的状态。

分组讨论交流设计探究活动的方案,利用现有知识预测探究结果,然后实施探究方案,并做好记录,下节课交流探究成果。

利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欲望,进入探究状态,通过活动继续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和感想是什么呢?

C层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B层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A层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及时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什么进步,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运用引导的教法和学生自主观察、讨论、交流、总结、探究的学法,将新课标的理念充分应用到教学中去。利用讨论、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展示的欲望,安排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时,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让学生认真地讨论,充分利用提示,预测实验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加强生生、师生的交流合作,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来的学习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六:课堂练习

1.想证明手上有细菌或真菌,需要将手指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此步骤属于(  )
   A.配制培养基      B.接种细菌或真菌
   C.灭菌            D.培养菌落

2、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肉眼能看见的一大堆细菌或真菌就叫菌落

   B.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

   C.只要有合适条件,无需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形成菌落

   D.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小

3、某同学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发现其中一个比较大,呈蜘蛛网状,该菌落很可能是哪类生物的集合体(  )

 A.霉菌  B.细菌  C.微生物  D.大细菌

4、下列现象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无关的是(  )

   A.买回新鲜蔬菜要用水浸泡         B.饼干长霉

   C.医生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先消毒   D.香蕉腐烂

5.下列有关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每个菌落由大量不同种细菌组成  

   B.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种类   

   C.细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D.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形成的

6.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这主要是因为(   )。

   A.罐头密封很严,细菌无法侵入

   B.罐头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 

   C.罐头在封罐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封罐后罐内没有细菌

   D.罐头在封罐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封罐后罐内细菌无法生存

 

7、设计实验,探究咱们教室内在开窗和不开窗两种情况下,空气中的细菌数量。

  (1)可采用自然沉降法采菌:打开培养皿,让它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让空气中的细菌自然沉降在培养皿中。

  (2)选择开窗两节课后采样和不开窗两节课后采样。

       你的实验过程是:                

       你的对照实验是:                 

      你的结论是:                       

      根据你的结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2-27 16:23:57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