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提交本一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周期 : 2017-10-172017-12-31

作业要求 :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并附教学照片2--3张。

要求:

1.作业内容必须是自己的原创,杜绝抄袭现象,各工作坊坊主严格把关!
2.字数500字以上。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务必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提交,逾期将无法提交,这将会影响您的考核成绩

发布者 :耿老师

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提交本一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提交者:学员魏俊梅    所属单位:土桥中学    提交时间: 2017-11-13 17:56:53    浏览数( 0 ) 【推荐】 【举报】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熟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甲午战争经过和《马关条约》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严重危机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促成清王朝进行军事改革和中国各界民众奋起救亡图存的一个重要转折。

②通过对义和团运动起因和结果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义和团运动是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但因它仍属于旧式农民战争,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所以最终无法阻挡住帝国主义的侵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对不平等条约内容的分析,激发学生对丧权辱国的切肤之痛,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②通过对两次战争结果的分析,使学生深刻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次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难点:甲午战后中国各阶层的探索

四、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跨度大,理论要求较高,针对高一年级新生的特点,应注重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联系学生已有知识,构建知识联系,建立和巩固教学效果。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可采用“问题式”和“导学式”教学方式,在教师积极引导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配合质疑答疑、原始史料阅读、论从史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应提供新的材料,注意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六、课前准备  结合PowerPoint课件,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总结疑惑

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调研存在疑惑和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 展示目标

组织学生观看《甲午风云 》片段,——提问:“今年是纪念甲午中日战争多少周年?”“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真实写照。面对凶残的侵略者,中国军民开始奋起抗争!历史不容忘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段浸透了无数先辈血与泪的历史。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战争爆发的原因

课堂设问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还与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设置情景:展示日本大陆政策的相关图片及当时的一些战争言论(学生讨论,得出认识)

(1)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强盛,但保留浓厚的封建残余;而且日本国内市场狭小,积极寻求对外侵略扩张——“大陆政策”(蓄谋已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2)朝鲜东学党起义是战争的导火线

2、战争的经过、结果

设置情景:展示丰岛海战的图片和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

课堂设问二: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哪一年?经过如何?(动态地图显示)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爆发标志:丰岛海战(1894年)

重大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幻灯片显示部分网址,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3、战争的结果及条约的签订   签定《马关条约》——最严重、大大加深(如何理解)

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定了《马关条约》。(图片)

《马关条约》内容

危害

赔二亿

加剧了人民负担,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割三地

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致使台湾和祖国分离半个世纪

开四口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允设厂(资本输出)

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战争的影响 

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原来不起眼的小国日本则一跃成为亚洲的强国,中国人也因此被称为“东亚病夫”。同时,日本在《马关条约》中的巨大获利也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了。(《时局图》)

(展示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地图,让学生体会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

(将学生分成四个组,分别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清政府;维新派;革命派;农民。通过四个场景表演重现当时历史。)

   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始了军事改革,建立起新式陆军;

各阶层以不同方式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成为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爱国知识分子试图通过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机,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决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义和团运动

课堂设问三: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时间和概况:(展示图片《打鬼烧书图》

课堂设问四: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如何评价?(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扶清灭洋”

爱国性:口号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义和团沉重打击侵略者,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落后性: “扶清”的提法将“中国”“朝廷”“大清”等观念互相混淆,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政府的警惕性;另外,“灭洋”的提法说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笼统排外的思想

课堂设问五:应该怎样评价义和团运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但是,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义和团的组织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其口号具有盲目仇外的弱点;其斗争结果不能促使中国走向进步,只能更加落后。

(思考)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都以农民为主体,都以暴力斗争为主要方式,都反抗过中外反动势力,都被中外反动势力剿灭,都暴露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 

:(提示)①时代背景不同②斗争主要对象不同 ③斗争水平不同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堂设问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结果如何?(学生阅读教材,展开讨论)根本原因: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阻止和打乱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引起了它们的惶恐。

借口:以“救护驻华使馆”为借口。

结果:战败签约《辛丑条约》(幻灯片展示条约内容,思考:《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战后的巨额赔款,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便于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合作探究)把《辛丑条约》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进行比较,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的过程。(表格展示,一目了然) 

 战争与条约

影响

程度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再次遭到破坏,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外国资本的输入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课堂总结: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都以失败而告终。尽管清政府在甲午战败后开始了军事改革,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都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但社会制度的落后,导致中国一败再败。1901年初,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它说明改革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将向何处去?在下一节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九、板书设计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既定方针;可能性;必要性

(2)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1)爆发:丰岛海战(1894年)

(2)主要战役: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大连旅顺战役

威海战役

3.结果及影响:《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的程度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八国:英 俄 德 法 美 日 意 奥 

2.经过:

3.结果及其影响:《辛丑条约》的签定——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

当堂检测

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3.《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规定主的主要危害在于

A.便于日本向中国扩张势力             B.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C.列强的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D.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其重要影响之一是

A.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  B.朝鲜为日本所吞并 C、日俄关系得到缓和  D.辽东半岛被日本长期占据

5.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①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剧②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③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④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19世纪末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中期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设厂的权利

7.甲午中日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其灭亡

8.《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商品输出        B.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本输出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使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9.“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十、课后反思

本课重点讲的是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史实和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在教学过程中,对战争过程可以略讲——课件中的图片足以让学生明了。提出问题后要适时加以引导,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甲午战争对今天中日关系的影响,及我们应如何自强不息,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老师评语

课件和教学设计一致,操作性强。

评语时间 :2017-11-13 21:10:22

附件

  •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ppt 下载 预览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