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发布者:姚能娟     发布时间:2017-11-08 浏览数( 10) 【举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也因此具体化,变成直观的、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如果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就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对于新课程的改革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但是,制作应用课件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现根据我校目前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谈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些体会。

  一、化难为易,充分利用资源

  在多媒体教学初步开展的学校,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为了一节公开课,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才设计出课件,而在平时教学中则敬而远之。

  影响多媒体教学普及的原因,除了硬件数量的不足以外,最重要的则是相关课件的匮乏以及制作的困难。是否可以另辟蹊径呢?其实办法还是有的。一是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课件,可用比较流行的、功能强大的多媒体制作软件,辅以专门的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及动画软件制作完成。当然,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而一般的课件不妨试试使用易学易用、效率较高的powerpoint软件。二是采取“拿来主义”。目前课堂教学的课件逐渐增多,学校可适当购买一些,组织电教人员下载,这样使用起来就方便了。如果现成的课件不适合教者的教学意图,可考虑利用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重新组合与加工。

  二、准确选题,恰当使用课件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学媒体的采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来选择,将不同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自然实验教学用多媒体课件有时就如实际演示更直观更有说服力;理论问题、微观世界的活动、宏观世界的变化等等,采用多媒体课件则有明显的优势。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有利于教师的教,更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我们可以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

  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理解,让他们思考,让他们交流,让他们质疑。

  课件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布局要突出重点,同一画面对象不宜过多,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无益信息干扰。注意动物与静物的色彩对比;前景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等等,以保证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对象。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因为这些不但容易使人疲劳,而且干扰学生的感知。

  三、科学设计,灵活运用课件

  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必须时时以学生为中心来提醒自己。课件结构可采用模块化,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能力较强的教师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让自己的教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多媒体教学之精髓。

  课件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最好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为便于教学,尽量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方便前翻、后翻、跳跃。对于以学生课堂练习为主的课件,要对学生的输入做即时应答,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训练次数、训练难度;对于演示课件,最好可以根据现场教学情况改变演示进程。

  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教学效果好。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