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浅议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发布者:马兰花     发布时间:2017-12-29 浏览数( 0) 【举报】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相比新课标对阅读的具体要求来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显现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教学方面分析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来自学生方面的问题 
  1.不想读。由于学生缺乏对课外阅读意义的认识,阅读兴趣不浓,上网、打游戏、打闹嬉戏几乎占据了他们所有的课余时间。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对“阅读”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区。他们认为,阅读就是指读好语文书,只要钻透那薄薄的一本语文书,认真上好那短短的一节语文课,加上大量的练习,那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有着这样错误的认识,他们自然对课外阅读是不屑一顾,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 
  2.不会读。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要想理解其主题思想,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 
  3.没得读。农村经济文化建设落后,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学校图书阅览室藏书太少,疏于管理,很少时间向学生开放,难得的资源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来自教师方面的问题 
  1.教育观念落后,教学目的片面。当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仍然是传统教学占主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难以开展,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语文的情绪。阅读教学教学目的局限于知识的归纳与传授,忽视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忽视学生阅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2.学生主体缺失,教学形式僵化。目前农村初中阅读教学形式还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漠视学生学习和阅读的主体地位。阅读内容仅局限于教科书,大多由教师指定,课程建设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既不符合新课标精神,更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3.教师功利至上,评价单一乏力。目前语文教学的评价中,恰恰就是缺乏对孩子课外阅读情况的评价机制。一学期终结仅有的一张试卷上,基本上都是语文书上的内容,教辅书上的题型,有多少是检查和评价课外阅读的情况的呢?单一的测评方式就是对学生一学期语文知识和素养的唯一评定标准和评价依据。这种评价机制忽视了学生的动态发展,严重挫伤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语文教学的急功近利,过分强调应试训练,片面追求升学率,围绕考试的指挥棒教与学,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学什么,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新形式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1.教师以身示范,提高阅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爱上阅读,乐于阅读。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教师应发挥榜样作用,用实际行动给力。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教师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量,了解更多非本专业及众多边缘学科的知识,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 
  2.整合优势资源,营造阅读氛围。教师要定期组织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一日要闻等活动,让学生介绍在课外阅读中所了解的故事、要闻、风俗、奇闻,跟大家交流,还可以布置学生办手抄报、板报、墙报,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在班级图书角,如《求是》、《读者》等,通过这些途经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可以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 
  3.教会学生阅读方法,统筹安排阅读时间。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习惯于阅读漫画等“文化快餐”的学生来说,较长篇幅的作品使他们望而生畏。很多学生阅读兴趣有了,阅读习惯好了,但没有掌握科学阅读方法,致使学生阅读能力低下,阅读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读书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法批注发提纲法等)。 
  让我们一起从农村初中教育的实际出发,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努力挖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闪光点,使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花永远璀璨夺目。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