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几点策略

发布者:杨军红     发布时间:2017-12-14 浏览数( 14) 【举报】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越来越需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学生,课堂上死气沉沉,不够"配合",那么学习效率也就不言而喻了。


学生不主动参与学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有的是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是评价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教师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和谐课堂呢?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把学生只看成不懂事的孩子,不愿与学生交流,学生怎能愿意接近老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本就无从谈起。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从改善师生关系开始,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心。    


2、 强化自身素质,准备充分


教师和蔼的教态,整洁的板书,渊博的知识,激情的语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基本条件。这些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学多练,功在平时,功到自然成。    


关于准备充分,主要是两方面的准备:


一是学生的准备。也就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提前预习,学生准备充分,在课堂上才有充足的底气,发言的资本。


二是教师的准备。上课之前老师要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做到深入浅出,还要利用好现代多媒体教学,力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


教师胸有成竹,思路清晰,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才不会出现老师不知所措,学生不知所学的现象。


3、从学生的主导需要入手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当个人和群体因缺乏某种刺激时会呈现一种不平衡状态,对这种不平衡状态以及要求达到新的平衡的体验表现为需要。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目的产生于需要,活动的动机也产生于需要。活动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入手,想方设法阐明所学知识与他们未来的生活、未来的发展的利益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以推动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4、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兴趣


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兴趣,是经常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人们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兴趣,除产生于认识需要外。还产生于人的好奇心、好胜心。  


因此,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创造条件,如设疑、质疑,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想知而未知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动、动脑、动口、动手,在学有所得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形成认识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求新知识的热情。就会成为学生较稳定的,持久的学习动力。  


5、教学方法新颖灵活多变


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不仅跟人们的需要、兴趣、活动的目的直接联系,而且与人们从事活动时大脑皮层神经元兴奋程度密切相关。当大脑皮层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时,注意力就易集中,积极性就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丰富有趣,教学方法新颖灵活多变,能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兴奋程度,扩大兴奋面积,促进学生注意力稳定集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