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2018历史教学专题总结

  发布者:张春省    所属单位:虞城县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8-02-25    浏览数( -) 【举报】

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材料阅读能力

                                     高一历史:    张春省  

     本人通过几年的历史教学经验,并结合对学生历史阅读理解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发现现在不少高中生在历史阅读理解能力方面非常差,从学生在看题、审题、答题中凸显了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我认为高中历史课堂应多培养学生历史阅读理解的能力。而且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采取多种渠道,持之以恒地去做,这样才能结合时代潮流和教学规律。现本人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自己教学经验根据历史科的特点、课本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阅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提纲式”阅读法 。对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内容,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自主掌握,可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进行学习,这就是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阅读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比如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就可列出这样的阅读提纲: “(1)革命的背景(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根本原因、导火线)(2)革命的过程(开始、内战时期、共和国时期、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结束) (3)革命的结果:确立资本主义政体——君主立宪制 四、历史意义(国际、国内)” 让学生从上述提纲的提示中去阅读,然后掌握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再遇到相似内容时,学生便会阅读了。

2、“问题式”阅读法 “问题式”阅读法,就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回答问题。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指导学生阅读“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表”,引导学生思考:该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什么?对中国的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有哪些?采用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从而“培养学生解读、判断、运用史料的能力以及历史思维能力”

  3、“地图式”阅读法。“地图式”阅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历史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历史知识、历史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比如在学习《红军的长征》时,地点变化特别多,把地图制成动画形式,利用多媒体演示变化情况,由学生照图去说,形象、直观而且容易掌握这些知识点。

  4、“评论式”阅读法。比如,评价“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秦始皇的功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先前储备的知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这些事件、人物、现象,进行分析、评价。它能调动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智力潜力,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及基本史实,对教材或史料的观点作出“我认为――”、“我想――”之类的评论。老师对学生的评论,要以鼓励为主,积极的肯定;对认识错误的应引导纠正。

  5、“比较式”阅读法 对于同类事件,同代人物,同时事件等史实,为避免混淆,强化 记忆或者归纳异同,掌握规律,可以釆取比较阅读法。比如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的比较,可以采用列表对照形式,表格分签订时间、双方、内容、影响等项目,多方位比较。要求学生速阅找出各项要点,然后读表分析归类。这样,既可减少盲目性,节省时间,又可增强直观对比性

二:阅读策略有以下几点:

 1、阅读理解材料读懂材料这是阅读理解能力最基本的要求,“阅读”不是简单的、粗略地浏览,而是要对材料有个基本的掌握,能够抓住材料中关键地字、词和句,特别是有关对时间、地点、人物等的表述。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B.他到浮梁买茶叶时住在“会馆”中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这道题就两句诗句,前提是学生先要读懂,然后从中找到关键的词句、时间、人物等。这道题的关键在于白居易是唐朝著名诗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行组成的封建性团体,故排除B。中国古代统治者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C。海禁政策是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是对外政策,故排除D。由此得出正确答案是A。

      2、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透过材料现象理解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例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钟麻,麻黄钟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A.  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  精耕细作的特点C.  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  注重因地制宜

    这道题的前提依然是先读懂材料,但最主要的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概括四则文献材料的主旨。第一则材料强调气候对农业的重要;第二则材料的意思是说农作物施用粪肥就像人吃药一样,不同的气候、土壤和作物需要不同的肥料;第三、四两则文献材料都强调农业生产要因时制宜。综合四则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农业强调不误农时,要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故正确答案为A项;B项不符合第一、三、四则材料的意思;题干材料不能体现C、D两项观点。

   3、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这一能力是对阅读理解的较高层次的要求,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要以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为主,结合所学为辅,如果放弃材料提供的信息,只用已学知识回答,则就失去了这类题的检测作用。

    例如、欧洲走向联合,促进了欧洲各国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初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曾说:“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在面临威胁时,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登纳认为“欧洲必须联合起来”的原因。(3分)“超级大国”的哪项举措让他担心欧洲会沦为“附庸”?(3分)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的“第三种力量”是什么?(3分)

    这一题主要考查了欧盟的成立,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结合课本知识做答,但既不能照抄材料原文;也不能只用课本所学回答,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如:“哪项”举措,而不是列举出所有举措。

    总之,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方面,除过教师应该负起责任以外,重点还是在学生。学生应该在克服畏难情绪的基础上,积极的配合教师,主动地参与到史料分析研究之中去,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的总结归纳,掌握技巧,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以便于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有意识的去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归纳,是培养学生基本阅读理解能力的最好方法。

                                                        2018年1月26日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