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根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7-09-212017-12-31

作业要求 :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内容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媒体及设计意图写清楚。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发布者 :耿老师

根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旦周多杰    所属单位:治多县民族中学    提交时间: 2017-11-13 11:12:50    浏览数( 0 ) 【举报】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端午的鸭蛋

一、教材分析

本文由端午的种种风俗入手,自然引出家乡的鸭蛋,最后再重点叙写端午的鸭蛋。在闲适自由中体现全文的严谨和谐,在平淡的叙事中洋溢着生活的情趣,流露出作者对童年、对家乡的一份深情。

本文的学习重视“读”与“写”的结合,以读带析,引领学生体会文章的情趣美,使学生在理解本文主题的基础上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识,通过课堂练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化素养。

二、学生分析

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的能力,需要布置学生提前搜索相关的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以读带析,品味文章的情趣美。

2.学习细节描写,挖掘平凡事物的情趣美。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

本课的教学借助多媒体增强直观性与形象性,创设了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地感受到文章的景美,人美,情美,文美,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知识竞猜,激趣导入

师: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多媒体展示诗歌及屈原图片,营造端午的传统文化氛围。)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节日吗?(学生答)对,就是端午节。这是一个祈福避邪的传统节日,民间保留着许多美好的节日风俗,今天,我们要学习散文名家汪曾祺的作品《端午的鸭蛋》,去看看他的家乡、他的童年是怎么过端午的?在本课学习中,我们将采用以读带析法,读懂文意,读出情趣美。

师:你能读准下列加点字字音吗?

师:请根据意思说出短语。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肃然起敬) 

没有人能够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莫名其妙) 

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曾经沧海难为水) 

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囊萤映雪)

学生观看课件,掌握字词

网络资源

(二)听读课文,感知文意

1.:下面请听配乐朗读,同学们小声跟读,看看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哪

些有趣的端午风俗?其中最有家乡特色,最让他快乐的是什么?

(借助网络资源,展示有声有色的朗读视频,既创设了丰富多维的学

习环境,也能以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回答:

端午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

子、    午饭吃“十二红”。

2.师:文章第1段,作者不惜笔墨、细细描绘,渲染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端午风俗画,在这种种风俗中,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为什么呢?

3.师:作者家乡的端午风俗真是丰富多彩,在孩子眼中,每一项都是那么有趣。但是作者认为最具家乡特色、最让他快乐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答:端午吃鸭蛋、玩鸭蛋。

学生观看课件,朗读课文

课件

(三)演读课文,品味情趣

(一)演读23

1.师:下面,我们将采用演读法来品味23两段,请一位同学扮演异乡人,夸张地演读“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再请一位同学扮演古人袁枚,很庄重、很文雅地演读《腌蛋》一文;其他同学扮演作者,满怀骄傲自豪地告诉读者你家乡的咸鸭蛋可是无可比拟的!我的家乡是水乡,开始——

2.师:同学们读得多有情味啊!尤其是这两句:

1.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一个“哦!”字,真是把异乡人“肃然起敬”的神情朗读得活灵活现。

2.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这一句中,“曾经沧海难为水”大词小用,显得十分庄重,“实在”二字重读,则表现了作者对他乡鸭蛋的不屑,对家乡鸭蛋的情有独钟。

同学们再读读,感受一下!

3.通过刚才的演读,你也感受到了小小鸭蛋名气大了吗?何以见得?

异乡人的称赞、所卖鸭蛋标明“高邮咸蛋”、“我”的自身体会、袁枚的《腌蛋》一文。

4.那么,高邮鸭蛋和别处鸭蛋相比,究竟有何特色?

质细、油多、蛋白柔嫩、蛋黄通红

5.很好!你看,作者的家乡高邮是水乡,出鸭,鸭蛋也多,所以高邮人善于腌蛋。腌出的鸭蛋色味俱佳,而且常常能吃到双黄蛋,真是令人无比惊喜!在那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能吃上家乡美食,岂不快哉!这又是一大乐趣。

(二)演读4~6

1.师:鸭蛋固然好吃,但对于童心未泯的孩子来说,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玩”,鸭蛋有什么可玩的呢?下面老师将和同学们合作演读4~6段,一起来体会体会孩子的那份快乐。我扮演毫无情趣的成人读“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及“这有什么好看呢?”同学们则扮演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向我讲述鸭蛋的玩法,开始——

2.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看,小小鸭蛋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挂鸭蛋络子、做蛋灯

同学们不妨展开想象,去体会孩子挂鸭蛋络子和做蛋灯的乐趣。

在大人眼中,“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可是,孩子们却说——

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

一个“有”字,多么坚定的语气。同学们肯定能理解这份童心,想想,孩子们精心做好了“鸭蛋络子”可是要拿来互相比较的,比什么?比谁的颜色好看,比谁的形状秀气。可是一点儿也马虎不得的。

这一句写的是孩子们吃鸭蛋、做蛋灯的过程——

2.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孩子们吃鸭蛋是多么小心啊!“敲去空头”还不能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洗净,晚上还要到野地里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细心地在空头的地方糊上一层薄罗。孩子们的动作多么娴熟、轻巧!做好了,“一闪一闪地亮”,果然是“好看极了!”是不是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

(采用演读法,转换角色,让孩子们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对文意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感受深厚情意

作者以平常如话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让我们感受到了节日的丰富有趣;满怀骄傲自豪地介绍了家乡鸭蛋的独特风味,让我们感受到了美食之趣;又以孩子的口吻描述了鸭蛋的各种玩法,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的纯真童趣。小小鸭蛋,真是趣味无穷!

世上美食千百种,作者成年后离开家乡,到过的地方很多,吃过的美食一定也不少,为什么唯独对这小小鸭蛋如此津津乐道呢?对,同学们说得很好。因为这是家乡端午特有的风俗,是和童年生活密切关联的鸭蛋,这小小的鸭蛋寄托的是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时光的美好怀念啊!

学生结合课件来掌握文章含义并小结

课件总结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文由端午的种种风俗入手,自然引出家乡的鸭蛋,最后再重点叙写端午的鸭蛋。在闲适自由中体现全文的严谨和谐,在平淡的叙事中洋溢着生活的情趣,流露出作者对童年、对家乡的一份深情。

本文的学习重视“读”与“写”的结合,以读带析,引领学生体会文章的情趣美,使学生在理解本文主题的基础上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识,通过课堂练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化素养。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1-24 13:46:52

实践研修成果

最新实践研修成果

推荐实践研修成果

热门实践研修成果

热评实践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