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国培计划的一些思考

发布者:郑玉婷     发布时间:2017-12-26 浏览数( 0) 【举报】

一、国培计划实施效果

1、“国培计划”的实施极大地丰富了教师培训的形式和内容,给山区教师提供了更多地了解和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的机会。参训教师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对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2、培养了一大批国培“种子教师”、市县级骨干教师,种子教师、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笔者自2006年开始,曾先后参加过远程培训、“国培计划”脱产置换、县级机构培训者培训等8次培训,我的专业发展、教学管理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提高。从培训效果来看,个人认为置换和短期集中效果好于远程培训,置换和短期集中设置较为合理,安排有示范课、观摩课和实践活动内容,与平时教学联系紧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远程培训中偏重于线上的理论学习,线下校本研修等活动不足或跟踪指导不到位,其效果大打折扣。

二、存在的问题:

1、“国培计划”未能实现全覆盖,出现重复培训。

我乡现有教师113人,其中50岁以上教师27人,有14有在教学点任教,年龄问题、信息技术能力薄弱、工学矛盾、参训学科等原因使“国培计划”没有实现全覆盖,个别学科指标数大于学科教师总数,出现重复培训。

太平畈乡“国培计划”项目参训情况统计表

类型

学校总数

教师总数

参训人数

未参训人数

小学

11

73

39

34

初中

1

34

31

3

幼儿园

1

6

5

1

2、培训硬件条件问题。教师在岗位上由于工作任务繁忙无法静心学习,休息时间又因为缺乏硬件条件不能充分学习,培训机构对远程培训的当地组织管理和支持服务工作没有落实。

3、“按需施训” 落实不充分。其一,参训学员来自不同的区域、学校,且素质能力差异较大,培训内容理论偏多,提供的案例远离参训学员教学实际情况,难以做到针对学员需求。其二,实践课程脱离参训学员实际,过程监管与训后跟踪指导不力,学员任职单位校本教研难以与其整合,难以建立学习共同体;其三,置换培训中培训机构与师范院校、挂职锻炼学校协调不力、培训管理部门培训评估不力。顶岗教师存在专业不对口、置换时间不同步等问题,挂职锻炼或“影子教师”环节得不到实践基地学校的全力配合,带教导师因自身工作量大而难以精心指导学员。

4、远程培训的班级管理(或工作坊)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跨县区分班或工作坊(人数太多)管理很难落实到位。

5、培训平台不能满足学员工作与学习需要,大多属于一次性产品、专利性产品,学员无法进行后续学习,更没有相关教学资源。

6、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使骨干教师离岗时间长,短期集中培训时间相对集中、多在学期中间且人数较多,工学矛盾突出,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一个萝卜一个坑”,选派工作难度大,教学点尤甚。

7、培训项目多,培训机构之间没有进行有效整合与协调。往往出现几种培训同时进行,任务重,管理人员不足,增加了管理难度,市县教师培训机构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8、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价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培训实施没有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机构进行有效沟通与协调,出现问题既不了解也无法及时解决。参训学员所在单位无法直接监管学习情况,同时国培项目培训人数多,布置时间迟,培训主题内容与地方教师培训需求有较大差异,难以有效组织线下校本研讨。

三、实施建议

1、整合培训模式。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三类培训模式单一,脱产研修与集中培训的承办院校缺失网络研修平台支持,远程培训的承办机构难以掌控网下研修,整合三类培训模式,网络研修、课程学习(或集中或岗位自学)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县级培训机构跟进指导、资源服务和训后返岗实践、校本研修,节省培训经费,改善培训硬件条件,改进学习平台、资源平台、交流平台的建设,推动“国培计划”高效实施。

2、分层分类,按需施训。根据《中小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培训标准,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工具》,根据测评结果确定培训层次及类型,全员覆盖。测评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征求地方培训机构、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设置培训主题,制订中长期培训规划,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学习机会,不同的人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开发资源。国家统筹安排,选择具备优质培训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优质中小学、社会培训机构和教育家开发培训资源(如依托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来建设),集培训学习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交流互动平台于一身,建设开放性教学资源。训后让所有的教师仍能长期享受到平台上的优质资源,开展训后研修与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各地培训机构可基于参训者设置适切的课程,根据国培计划的目标与任务,开展“一主两地”的式培训,即以“高等院校科研课题或本地教师培训需要”为主线,依托高校的课题研究成果在本地建实践基地,高校理论与学校实践,“上得着天,下能着地”, 地方培训机构及其实践基地和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进行研修学习。

3、完善管理机制。国培项目管理平台及时发布国培计划方案,各级培训机构与教研部门根据培训主题制订本地区培训计划,建立起施训单位、地方教师培训机构与受训教师任职单位之间的联动机制,对参训教师采取多方参与的全程综合测评考核。

4、网络学习平台应开发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程序,既解决培训硬件条件不足问题,又能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较好地解决工学矛盾。

5、培训课程的设置上:

①国际教师教育学倡导教师学习的三大定律——越是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实践反思越是有效。国培计划课程设置也要遵循这三大定律。

②教师培训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自2010年实施的国培计划过分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忽略了教师技术素养类课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学校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是必然的。因此,培训内容与须与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相结合。

③教师培训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自2004年农远工程实施以来,我们一直走着“先配备设备,再培训”路子,使我们的设备并不是用坏的,而是处于闲置态度,直到淘汰。在新一轮培训中,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大数据时代给教育带来哪些革命性的变化(如微课、慕课),今后教育可能会使用哪些设备,设置近期、中期、长期课程,彻底打破“先配备设备,再培训”的路子,先入为主,供教师自主学习。

④教师研修亟待儿童研究的支撑。教师研修需要汲取包括脑科学、教育神经科学在内的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开拓儿童研究的视野、人类学习研究的视野。(钟启泉)

⑤教师研修的重心在于课堂研究。以课堂研究为切入点,丰富教师的PCK知识,锻造教师的教学实践力。(钟启泉)

6、致力于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以课例为载体的培训方式,开展 “课例+问题”、“课例+报告”、“课例+研究”研修活动,贴近教师、贴近教学,教师易于接受,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7、发挥国培种子教师作用,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如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名师网上工作室等。

8、建立起“地方武装”。建立以县教师培训机构为主体的地方国培项目执行团队,赋予相应的“行政”职能,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国培计划”高效实施。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