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 :标题自理
作业周期 : 2017-12-27 —
2018-05-29
作业要求 :
根据项目考核要求,实践研修是本次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实践研修成果提交做如下要求,各位学员请在“实践研修成果 ”栏目中根据所发布的要求提交一篇实践成果。由班级辅导教师进行评阅。
题目: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1. 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标题自理
提交者:学员布麦热木·马合木提
所属单位:莎车县阿斯兰巴格乡阿格其艾日克村双语幼园 提交时间:
2018-01-13 18:45:29
浏览数( 7 )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分析与反思]教学设计,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策略,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教学评价,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生生、师生等交互网式的评价,还可以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育。
我听过一堂小学的课,《熟能生巧》,在总结全文的时候,老师问学生: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熟能生巧’的意思,就是熟练了就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或找出窍门。
B生说:我知道武士有‘百步穿杨’本领,卖油老翁有从铜钱孔中注油,不沾湿铜钱的本领。我觉得他们真了不起。
C生说:我知道武士很骄傲,觉得他自己很了不起,故意买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一点我觉得卖油翁做的比武士好。我喜欢老翁。 (以上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说得都挺好的。)
突然,学生D站起来说:我跟C不一样,我喜欢武士。因为武士身强力壮,他的本领能保护自己,保卫国家。而卖油翁的本领却不怎么样!我觉得武士比卖油翁厉害。
听了D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买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也是讨论交流的良好机会。接着,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能说明理由。
(学生稍稍安静) 有的说:我觉得武士厉害,因为卖油翁年纪大了,书上都称他为老翁了。如果让他去拉弓射箭,肯定是不行的,人老眼花,一定射不准箭。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我觉得卖油翁厉害。如果让武士去注油,肯定会把油滴在铜钱上。
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武士年轻,还可以在学,而老翁胡子都已经白了(从书上插图中看出来),不可能练成武士那样的本领了。所以,我觉得武士厉害。
又有一生说:我觉得老翁厉害,不但注油的本领高,而且人也很谦虚,不象武士那样故意炫耀。(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后去思考:是不是年纪大了,就不厉害了;武士和老翁的本领又是怎么练就的;老翁是在告诉武士,他比武士厉害吗;……请同学在课后再好好研究和讨论。 [分析与反思]
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从武士的年轻和老翁的年迈上去比较,从现在和将来去思考,还有的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与插图中去寻找答案,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教学策略
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
教学评价
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教师并没有否认学生的看法,只要学生不反党,不违法,不违反人性,他的回答,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生生、师生等交互网式的评价,还可以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提交者:古丽尼亚孜·麦麦提 提交时间:2017-12-27 10:02:40 评论数:0
教学活动名称
《三只猴子》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三只猴子》是一首诙谐幽默的儿童歌曲,旋律简单,歌词有趣,通俗易懂,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歌曲表现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这种情形与幼儿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能从歌曲中找到自已生活中的影子,引起情感共鸣。本次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顽皮的小猴子为音乐素材,让孩子们根据图谱有节奏地模仿小猴子跳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节奏,体会歌曲幽默、诙谐的风格和逐步学唱歌曲。同时教育孩子养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教学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尝试用不同的节奏表现歌曲,培养幼儿感知节奏的能力。
教学活动重点、难点
1.在活动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2.能用不同的节奏表现歌曲。
教学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歌曲音乐、歌曲内容相关图片,若干节奏卡片。
经验准备:大班幼儿已经能够完整律动
教学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倾听《三只猴子》音乐
(1)幼儿带着问题听歌曲(歌曲里唱到几只猴子?它们在干嘛?发生了什么事?)
(2)提问:三只猴子在干嘛? 后来怎么了?妈妈怎么啦?(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歌词图片,帮助幼儿梳理歌曲内容。幼儿每说一个内容,教师就唱出这部分歌词。)
二﹑节奏游戏,感知歌曲。
1.谈话:
小朋友们知道小猴在床上干什么?为什么猴子的头上会摔了一个包呢?怎样跳头上才不会起包?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小结:
(1)播放音乐一遍, 幼儿站在原地,跟着节奏尝试跳。出示节奏︳ⅹ ⅹ ⅹ ⅹ︳
(2)幼儿三人一组,扮演三只猴子,手拉手跳节奏︳ⅹ ⅹ ⅹ ⅹ︳教师清唱第一段歌曲。
2.分段练习。
(1)更换节奏︳XX X X X ︳观察XX节奏一拍要跳两下,先用手试拍,请个别幼儿试跳,全体幼儿和老师一起熟悉第二段歌曲。
(2)再次更改节奏︳X X XX X ︳请个别幼儿上前示范,全体幼儿和老师一起熟悉第三段歌曲。
3.自编节奏
(1)三人一组,跟着音乐按自己编的节奏跳。教师每组进行指导。
(2)分组练习后,教师把个别组幼儿编的节奏放到了黑板上,进行练习跳。此时要求其他幼儿和老师一起进行伴唱。
4.合作练习。
(1)老师让孩子们商量出怎么分配跳拍子,得出最后一拍大家一起跳,教师请三名幼儿跳得好的幼儿上前示范跳︳ⅹ ⅹ ⅹ ⅹ︳
(2)幼儿集体三人一组跳节奏︳ⅹ ⅹ ⅹ ⅹ︳
5.集体唱歌:幼儿听音乐,和音乐一起唱。
三﹑听歌曲的第四段,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1)提问:最后三只猴子都到哪里去了?(播放第四段音乐)为什么小猴子都去了医院?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
(2)活动结束:进行安全教育。
四、疏松筋骨放松身体,结束活
老师评语
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来设计活动课,环节不要繁琐,教师要有思路
评语时间 :2018-04-24 1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