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一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作业周期 : 2017-10-242018-04-09

作业要求 :

      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提交一份关于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建议在word文档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到编辑框内。请在培训平台校本研修成果处进行提交,标题须为【校本研修成果】+姓名/学校

      注意事项: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了不影响学员的考核成绩,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第一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提交者:学员许岩岩    所属单位: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8-03-28 19:40:19    浏览数( 2 ) 【举报】

【校本研修成果】+许岩岩/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

【课题名称】

信息及其特征

【学习任务】

1、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例子,探讨信息应用的情况,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2、通过专题研讨,深入探究信息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信息应用的基本价值。

3、结合案例分析,通过分组研讨,搜集、分析和概括典型例子,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学习重点】

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学习渠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实例,把握信息含义,了解信息特征,关注信息应用,体验信息文化内涵。

【学习方法】

1、采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充分利用历史典故等资源,拓展学习视野,挖掘丰富内涵,获得知识。

3、将搜集整理的资料分类归纳,分组进行专题讨论(或利用BBS进行课堂讨论)。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

【学习过程】

环节

学习流程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演示游戏软件“跟我来找碴”,通过分组竞答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从两幅相似的图画中找出不同之处,进行情境渲染。

2、演示完毕后,讨论两个问题:

(1)概括而言,你从两幅图中找到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符号、图形、文字或者其他内容)

(2)你依据图中的哪些信息判断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从而提高了查找效率?

通过这种思维活动,你是在经过获取信息、比较信息、判断信息和作出决策的过程。

从游戏中引入,让学生对信息的形态有一个感性认识。

(二)案例学习

1、浏览课本中提供的案例,例如“啤酒与尿布”“销售经验会”等。

2、分析、提炼:教师出示案例内容,学生结合信息应用问题,分析和评价信息的基本特征情况。(鼓励学生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通过抢答的方式概括信息具有的基本特征。

从案例中提炼信息的特征,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

在课堂上,按照研究题目的分类不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学习团队。各团队的学习任务如下:

(1)百战百胜队。通过查找文学典故、经济活动等途径,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人们分析和运用信息,突出反映人们的谋略。

(2)真假难辨队。查找一些有关信息陷阱、战争史料等内容,了解信息的应用价值问题。

(3)永不褪色队。搜集有关人们把握机会、信息寿命等方面的资料,探讨过时了的信息又是如何为人们创造价值的。例如历史档案、经典文学等。

(4)千锤百炼队。收集人们如何把各种信息综合分析之后,使信息产生新的使用价值的有关事例。

(5)百变一身队。从不同角度去看待某些现象或问题,人们对它的认识并完全一样,搜集这方面的有趣事例。

各团队以探讨信息的基本特征作为基本任务,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分析和比较,深入理解信息的特征。

1、各小组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分工合作,搜集与题目有关的典型例子,可以形成信息作品,例如专题学习网站等。

2、通过各种信息发布途径,全班同学共享和浏览各队搜集的资料或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学生交流学习结果,增强学习效果。

(四)论题思辩

    通过BBS论坛或小组形式,学生根据以下两个论题进行探讨、分析和发表意见,各小组负责人分类整理、归纳全班同学的主要观点,并结合课本内容,形成本班的学习成果集。

论题1:大多数人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对大家都有用,那些过时老化的、虚假的信息对人们来说是有害的。但有人认为,并不是所有过时了的信息都没有利用价值,有些东西时间越久远就越发的有价值。在讨论中请你要以具体的事例或证据为依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论题2:对于信息的认识方面,香农认为“信息就是一种消息”,维纳认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但有的学者却认为信息是客观事物属性及其运动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现。对于这样的观点,你对信息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对信息价值以及信息含义的问题讨论,对相关内容加深理解。

(五)拓展学习

今天,我们与信息再次结缘;明天,信息社会将对我们提出更大的挑战。从现在起,我们更加需要关注信息的应用问题,了解信息的一些基本特征,让我们一起激扬课堂,走向生活,走进信息世界,成为一名健康信息文化的传播使者。

布置课外学习与实践:

范围:家庭、社区、城镇、农村

时间:从课余时间到日常生活(从今天到永远)

方法:观察、记录、分析、整理、归纳,最后形成调查报告。

内容:搜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1、学校门口的交通安全问题

2、某社区居民的年龄结构

3、超市里货物摆放与消费增长的关系

4、农作物害虫及其防治情况调查

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拓展的学习活动。

六、参考资料

1、补充资料

材料1:信息的分类

要准确地描述各种各样的信息并恰如其分地描述信息的方方面面,显然十分的困难。要清楚、具体地认识信息,必须对信息进行分类。

不过,信息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

按照信息的性质,可以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按照信息的作用,可以分为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干扰信息。

按照信息的逻辑意义,可以分为真实信息、虚假信息和不定信息。

按照信息的传递方向,可以分为前馈信息和反馈信息。

按照信息的应用领域,可以分成工业信息、农业信息、军事信息、政治信息、科技信息、文化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和管理信息等。

按照信息的来源,可以分为语声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据信息、计算信息等。

按照信息载体的性质,可以分为语声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电磁信息、光学信息等。

按照信息的生成领域,可以分为宇宙信息,地球自然信息和人类社会信息。

按照信息管理的层次,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材料2:生死攸关的信息追踪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北京时间),积蓄在地表之下巨大能量,在这一刻撕裂了中国河北省唐山市这片土地——转瞬之间,电闪风啸,地动山摇,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顿时化为一片废墟!

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发生了!

24万多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浩劫中丧生!

唐山地震,造成了全世界近400年自然灾害史上最惨烈的一次破坏。

虽然人们对地震的形成原因、地震带的分布等等,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但地震预报仍然是摆在地震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我国地震科学工作者,其实早在1966年就已经把警惕的目光投向了包括唐山在内的华北地区。在那一年的3月,河北省邢台地区接连发生了6.8级和7.3级强烈地震。当时的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加强对华北地区的地震预报工作。

这是一场对自然信息的追踪。

与千千万万人乃至整个国家命运攸关的震前信息,会以什么方式进入人的视野呢?

1972年,华北地区出现几十年不遇的大旱,旱区面积达123万多平方公里。

1973年,华北地区出现气候异常。

1974年,京津唐渤一带小震频繁

孤立地分析每一个别的信息,很难得出科学的结论,但把它们与地震活动的历史情况及大区域地震活动规律联系起来综合分析,我国地震预报的权威机构——国家地震局,终于在辽宁省海城地震前几个小时,成功地发布了临震预报。

海城地震预报的成功并没有解除地震科学工作者的戒备状态。因为,华北大地仍然在不安地躁动,京津唐渤地区仍然潜伏着地震的巨大危险。地层深处,巨大的能量迅速向唐山地下积聚,科学家不安地盯着华北大地。

距唐山地震15天,京津唐渤地区大旱、短期气象异常、水氡含量异常、地磁场强度异常、地下水位异常。

距唐山地震2天,河北廊坊地下水氡含量突跳异常。

7月26日上午,国家地震局和北京地震队的专业人员紧急会商,一致认为需要发动群众,大量捕捉临震前兆。

与此同时,动物界以自己的方式,比人类更敏感地接收到了大自然的异常信息。

7月25日,唐山的一个鱼塘里,成群的草鱼跃出水面,有的跳起30厘米高,有的竟像陀螺似的倒立在水面上旋转。

7月27日,有人看见屋檐下的老燕子衔着雏燕飞走了

28日凌晨1点多钟,某貂场的400多只貂炸窝似地在笼中乱蹦乱撞。

凌晨3点过后,某饲养场的100多匹马全部挣断缰绳,往大路上狂奔。一户人家养的100多只鸽子倾巢而出,在天空久久地盘旋。

7月27日深夜,一位老大爷正在熟睡,他养了一年多的一只猫硬是隔着蚊帐把老大爷挠醒。还有一家养的一条狗,为了把沉睡中的主人唤醒,竟在主人腿上咬了一口。

动物界以及其他方面的异常情况,都只是间接地传递着灾难将临的信息,而且观察者看到的往往只是个别的、孤立的事件,因此,就很难确切地理解这些自然信息的真实涵义,大多数人只是感到不可思议,压根儿意识不到自然界的异常情况就是临震前兆。

人们投入了极大力量、持续10年之久的地震信息追踪,竟在最后关头功败垂成!

很多从唐山的废墟中死里逃生的人,在痛定思痛之时,才猛然醒悟到,原来大自然在灾难到来之前已经发出过那么多的警报。假如当时有一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巨人,能够把唐山地区来自大自然的种种预警信息尽收眼底,并迅速加以综合,准确地作出判断,也许就不会出现那样的悲剧了。(摘自《信息世界奇观·张正育·1990》)

2、书籍刊物

(1)陈运、周亮、陈新编著:《信息论与编码》,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2)王吉庆编著:《信息素养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2版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3-30 10:51:49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