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优秀成果展示 > 正文

【工作坊成果展示二】小学语文49坊

  发布者:孟国芳    发布时间:2017-11-05    浏览数( -) 【举报】

校本研修成果标题:【第六次】校本研修成果要求

提交者:刘瑞丽提交时间:2017-10-1220:26:51浏览数:0评论数:0

校本教研+刘瑞丽郾城区许洼小学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展示现代信息技术的魅力、谈谈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生习作中搭建想象的空间。

魅力一:激发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主动获取、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而现代信息技术的显著特点是它的新颖性和感受性。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等,形象逼真,生动新颖。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图文并茂、情景相融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处于一种强烈的感受之中,并迅速转化为一种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如在教学《桥》一文时,笔者就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入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学习、理解、体会。揭题后,播放录音(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山洪倾泻的声响音效),此时,教师在这样的一个声响刺激下,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插入叙述:“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山洪突然暴发,凶猛的洪水眼看就要吞没美丽的小村庄。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个可怕的黎明。(放暴风骤雨、山洪咆哮的录像。)洪水的狞笑声越响,死亡离村民们就越近。他们纷纷出逃,可是,到处都是洪水,这出路在哪呢?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桥。(指课题)这座窄窄的的木桥,一头连着生,一头连着死。走过它就有生的希望,留在这头就有死的危险。现在,全村一百多号人一起拥向这窄窄的木桥,木桥怎能承受得了呢?正在这危急的关头,人们看到了谁?(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看到了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他是怎样组织村民跨过生命的希望之桥的呢?”声响的急促、山洪的咆哮一下子紧紧地揪住了学生的心,营造了一种“欲知原委,请读课文”的心理效应。这样,多媒体课件引发的兴趣就及时把学生诱导到研读文本上来了。

魅力二:提供合作探究的源泉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学生缺乏了课程资源,何谈自主探究呢?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领域的运用就是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生动、具体与真实、形象而又立体的课程资源。因此,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现代信息技术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一些知识,文章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内容浅显、主题鲜明,“呼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教材对本组课文提出了这样的阅读要求: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查阅工具书和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做到有资料互相交流、有问题共同探究,通过集体努力加深对课文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的就是“情境激趣,引入课文――自己读文,提出问题――借助网络,选读探究――利用网络,质疑辩论”的学习方法。

上课伊始,笔者用带领学生遨游太空的形式引入课文,激起学生探求地球知识的强烈愿望。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地球美景,配以优美舒缓的音乐,教师用诗意的语言深情叙述,将学生带入一个清新美丽的境界,感悟地球的美,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为本课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如有的学生提出了“宇宙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有的提出“地球提供给人类的有哪些资源?”有的问:“人们破坏了哪些地球资源”,“宇宙中那么多的星球,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地球的美、地球的易碎性、地球的唯一性。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充分利用课前收集的网络资源深入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对于“地球的唯一性”这一主题探究时,笔者则引导学生采用辩论的形式进行学习。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地球妈妈本是年轻美丽,而此刻却是千疮百孔、蓬头垢面地向你走来,不断地哭诉……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是躲开,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还是留下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最相信哪种说法?这时就激发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各自发表意见。因为有课前的搜查资料。学生就此展开了讨论。

有一个学生说:“我认为人类可以到火星上去居住。首先是火星的引力场和气候与地球相似。火星和地球一样拥有多样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和峡谷。最重要的是火星上有冰和水。其次是火星的地理条件与地球相似,甚至可以说一样。第三是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类地球行星。第四是火星上没有过多的人为干预,更能体现出行星的自然环境。第五是火星上的矿藏没有被开采过。”这就是学生的自主探究,笔者马上对该生表扬一番,就势引导其他学生激起思维上的碰撞:“你们相信他的说法吗?不相信的话请说出你的看法?”这真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

“不对,火星与原始地球环境差别太大,根本不可能做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土星是目前科学家们比较关注的星球,它的大气环境与科学家想象的四十亿年前的地球极为相似,它才是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一个学生反驳道。

一个学生说:“人类除了在地球上生活外,别无他法。地球是我们人类生息繁衍的唯一场所,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个头不大不小的适中条件,使地球具备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所有的必要条件:温度、大气、水分等等。正是因为地球为人类及其它生物提供了一个优越舒适的生存环境,才使它成为人类的故乡、生命的摇篮。(同时还出示了无法移居的资料,拿出来给同学们分享。)因此,我们只有留下来,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在地球上生活。因为,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就因为有信息技术的参与,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来发现问题,利用信息资源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

魅力三:搭建习作想象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鲁迅先生说过,孩子的想象力是值得敬服的。凭借想象,孩子可以上天,可以人海:凭借想象,可以到达小鸟不能到达的地方。想象显示了孩子的智慧,想象带给孩子童年的快乐和幸福,可以说想象力是儿童拥有的巨大的财富,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材内容,凭借想象因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灵感自然被激发。有了想象和灵感,学生的作文才会有生命与活力。

如学生学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海底世界》等有关海的课文以后,对于没见过大海的学生,浩瀚的大海、奇妙的海底世界成了学生心驰神往的地方。笔者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集体上网的机会,有的学生在网上搜索海底的各种动物的照片,有的了解海底的植物。有的还到西沙群岛走了一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作一次综合性的练习,写一篇《畅游海底》的作文,这个题目对学生的诱惑太大了,他们简直兴奋得欢呼起来,光怪陆离的种种幻想,使他们的小作品也闪着奇异的光彩。他们有的幻想自己乘翻车鱼穿梭海底。有的幻想自己是未来的工程师和建筑家,在海底建起了一座座水下城市,还有海底田园和海底牧场。有的幻想自己带着机器人在大海深处探索矿藏。他们有的写道:海底的鱼,自从海水成为淡水之后,鱼儿就学会了人话,还会与人交谈呢,可有趣了!你们到了一大群鱼的面前,鱼儿就说:“Goodmoming!”鱼也会说英语,真是令人不敢相信。有的写自己和穿着高跟鞋的海豚一起玩耍,有的却和鲨鱼激战起来……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励和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不断地丰富想象内容,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想象思维,为习作增添了更多的精彩。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犹如一座架在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让学生在学习文本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探索精神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现代信息化的教育给了我们教师一个好的舞台,我们只有以现代教育理论作为指导。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胆创教育之新,才能够育创新之人。

 

 

 

校本研修成果标题:【第六次】校本研修成果要求

提交者:袁兴提交时间:2017-10-2510:56:04浏览数:0评论数:0

[校本研修成果]袁兴/郾城区/许洼小学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反思和总结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屡见不鲜。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的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缺点。广泛的运用也并不等同于滥用,如果不合实际地滥用,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件播放代替了老师范写。

小学低年级主要以识字教学为主,中高年级同样也有识字教学的任务。当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之后,纷繁多样的课件层出不穷,演示文稿、flash动画、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从网上下载,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尽管能吸引学生,但小学生有他的年龄特点,如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等。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老师如播放课件,就会放松对学生的组织教学,特别是一些好动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件播放完毕,还没记住生字的写法,更别说是写好字。而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时,往往会边写边提醒学生哪部分该怎样写、哪部分容易写错、哪些字容易混淆、怎样区别字形等,这样学生就会对生字的音、形、义及间架结构掌握更牢固。

二、忽视了学生的语感培养。

汉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因此,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三、录音范读代替了学生朗读。

小学生读课文,不注意重音、停顿,达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而录音范读,大都是名家的作品,声情并茂。部分教师为了给学生作示范,往往只播放录音而不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做,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老师讲课费劲不说,对好词佳句的理解体会也不到位,更别说揣摩推敲、欣赏体味了。这样说并不是否定范读的作用,关键是要适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前,要布置学生认真预习,熟悉教材内容。课堂上,可采用自由读、齐读、分组读、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读。等学生理解了内容,体会到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再指导感情朗读,播放录音,让学生欣赏体会,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奇效。

四、课堂实录代替了教师讲解。

远程教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名师讲授”、“同步课堂”等视频教材,部分教师便抱着“自己讲远不如名家讲”的心理,将自己的课堂交给了名家、名师。录像中的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活跃,而下面的学生只是被画面所吸引,对于名师所讲的重点、难点一无所知,同时也放弃了动脑思考、分析、回答问题的机会,对所学内容理解不透,印象很浅。回头复习时,总会发现凡采用课堂实录授过的课,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尤其是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更是糊涂,老师只好采取补救措施以“查漏补缺”。

五、淡化语文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

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而不是把预先设计的教案表演得如何淋漓尽致。纵观教育名家的实践操作,无不体现了一个“活”字,表现出非常高妙的教学机智和导控艺术,即教师的导控、学生的学思,不断优化重组,形成重心始终在学生的动态调控。滥用多媒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课堂上的“人气”、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

总之,要恰当地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不要过滥过频,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而不是教学的全部。

 

 

 

校本研修成果标题:【第六次】校本研修成果要求

提交者:李会芹提交时间:2017-10-1917:21:13浏览数:0评论数:0

研修成果李会芹郾城区许洼小学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启发性、互动化的学习已经步入师生的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查阅资料,进行电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上农村孩子见得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可是,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教好几个学科,工作量大。备课手写麻烦,于是把好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有的教师纯粹就是照抄以前的教案。备课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电子教案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种各样,一课有好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比如:我在备苏教版第四册语文《雨后》这课时,就参考利用网上的六种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用插图,学文用投影,朗读用录音,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件,让学生体会雨中孩子的欢乐,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一直坚持电子备课,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们获取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口、耳、舌、鼻等)将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特别是眼、耳、脑的学习功能,增加学习效率。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组其他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因此,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好奇心强,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课件,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问银河》一课时,学生对于天文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激不起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导入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银河吗?银河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银河就像一条大河,有的说银河像黄河…...我利用形、声、色俱备的教学课件,展示有关银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欣赏。播放课文录音,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银河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课件中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学习《2008,北京》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申奥成功时天安门广场的一片欢腾。我利用远程教育中的课件,让学生欣赏人们听到申奥成功那一刻的视频录像。影片展示的图像、动画、声响效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了申奥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对“四面八方”“人山人海”、“潮水一般”这些词语有了深刻的理解。可见,多媒体的运用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启发了学生情感的投入,达到了求知和愉情的双丰收,优化了课堂效果。一部优秀的教学影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会起到促进作用,这些正面效果远比枯燥的说教要好得多。例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部影片,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其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被影片中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为掩护几千群众和八路军的后方机关,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的行动而深深的感动了。当看到王二小被敌人挑起摔死在大石头上时,学生流泪了,握紧了拳头。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反应非常激烈,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进学习效率。

教育教学信息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刺激强度和频度,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企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多媒体传授给学生。例如,在《台湾的蝴蝶谷》一文的教学中:插图上的蝴蝶五彩缤纷,十分壮观,为什么说它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我们农村的孩子,对于蝴蝶,只见过黄的、白的,多彩的根本没见过。对于书中描写的情景,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这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蝴蝶谷的录相一放,学生一下就明白了:蝴蝶谷中的各种各样的蝴蝶五彩缤纷,上下翻飞确实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这是不言自明。总之,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以其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等许多优势而大有用武之地。

4、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多次适时地用磁带录音的播放替代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跟着试读、复读、跟读,收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我在教学《我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时,利用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录音,再配以精美的课文图片,同时出现文字,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反复让学生听读,跟读,比读,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课文内容教师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学生自然就理解了。

5、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创新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引发争论,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

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三、有效运教育信息技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现代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的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寻找春天”为例,当学生到大自然观察了春天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话导入:“同学们,春天已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了,她生机勃勃,清新可爱,你们瞧见了吗?”顿时,学生纷纷发言.“你们还想看看吗?”“想!”一按键,屏幕上显示出各地春天的美景。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陶醉在其中.“呀!怎么有这么多漂亮的地方呀?”“真美呀!”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景色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描述的最美。”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有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任务完成了。课外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农村条件有限,学生不能上网查找资料。在课后,我利用网络查找了课外补充材料,打印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让学生阅读欣赏。如在教学《鸟岛》一课时,为了理解作者对鸟岛独特的风光以及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鸟类与鸟类和谐相处的意识,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

1.继续搜集有关鸟岛的信息,举行“鸟岛知识知多少”的宣传活动。2.写一些保护鸟的标语。

3.画一幅展现鸟岛风采的图画。

4.创作或填写保护鸟的歌曲。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索成果。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总之,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多媒体永远只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必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并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轴心,这样,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

 

 

 

校本研修成果标题:【第六次】校本研修成果要求

提交者:赵红涛提交时间:2017-10-1919:13:41浏览数:0评论数:0

 

信息技术参与教学的反思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许多教师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取得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很不一样。不是谁辅助谁了,而是二者要逐渐融为一体。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会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语文学科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信息技术简单“拼合”,或勉强“掺合”;如果信息技术不屑于观照语文教学的特点,就会成为累赘,成为勉强“贴”上去的负担。所谓“整合”,就是必须有所“整”,而后才有二者的紧密融合。我在教学中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效果显著。

一、巧用CAI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引起人们无意注意的条件有以下几个:刺激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等。在这方面,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制作的CAI课件就有粉笔加黑板这种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因此,选题得当,制作精美的CAI课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语文课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而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课件制作和运用要注意灵活性,要以是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出发点,否则就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扩大获取信息量,改善语文学习环境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且网上信息繁多,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是有利于学生阅读面的拓宽,作文素材的积累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同时,这也能有效改善语文学习环境。传统的语文学习环境,往往局限于课堂内,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以外的语言表达技巧很不理想,因为学生缺少适当的示范和练习机会,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它可以创设情境,从而扩大了学生语文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

可以说,信息技术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它的运用注意适度,切不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否则,那又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校本研修成果标题:【第六次】校本研修成果要求

提交者:高文娟提交时间:2017-10-1609:08:18浏览数:2评论数:0

 

【校本研修成果】高文娟郾城区许洼小学

 

第五课《对韵歌》教学反思

 

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尤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信息技术走进了日常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小学信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现对《对韵歌》做出以下反思:

《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句式整齐,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背诵自如,通俗易懂,文道结合,便于儿童理解,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本课中的生字大部分学生都会认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放在教会学生利用生活进行识字,激发学生生活识字的兴趣。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授课教师要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式各样,一节课有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比如:我在备人教版第一册语文《对韵歌》时,就参考利用网上的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用插图,学文用投影,朗读用录音,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件,让学生体会老羚羊怎样以自己的身躯搭建了生命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组其他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因此,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好奇心强,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2.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生活中在看电视,看书,广告等经常会在孩子身边出现,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字达到识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途径。那么激发学生利用生活进行识字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本课的重点。本课中,有意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认识的字,利用学生非常喜欢读绘本的特点,老师出示:《天生一对》、《风到哪里去了》、《花婆婆》、《法布尔昆虫记》这四本绘本书名,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圈画出本课需用认读并且书名里有的:对、风、花、虫这四个生字。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实生字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多认多读,就会掌握更多的生字。这个活动的设计,除了考虑识字,还有引导学生看书阅读的作用,这是为后面语文园地里的“亲子阅读”“快乐读书吧”做准备。 

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课件中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在本课需要认读的生字中,云、雨、鸟,这三个生字都是象形字。我充分考虑本单元识字认读之间的关连,对这三个字的认读上,让学生利用象形字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达到利用象形字进行识字的巩固。

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3.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多次适时地用多媒体播放替代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跟着试读、复读、跟读,收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我在教学三、有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多媒体永远只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必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并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轴心,这样,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

 

优秀成果展示

最新优秀成果展示

热评优秀成果展示

热门优秀成果展示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