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一 作业周期 : 2017-09-132017-09-30

作业要求 :

请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谈谈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本学科的作用

要求:1、内容要原创,严禁网络下载和抄袭。

         2、各位学员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3、结合自己学科特点。

发布者 :吕冰华

作业一

提交者:学员刘雪萍    所属单位:鹿邑县伯阳双语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9-21 22:26:49    浏览数( 0 ) 【举报】

                                                                       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摘要】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己经被广泛应用到地理教学当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辅助教学,既节省了人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其直观性、趣味性、大容量等优点是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无疑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试从五个方面来谈谈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地理教学   辅助教学   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为适应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要努力探究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使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地理活动中去。”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地理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 一、激发兴趣,活跃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才能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讲“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时,可先打出绘有黄河未形成“地上河”时的河道横剖面,接着课件展示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年复一年的的沉积,不断抽动绘有向上凹的泥沙沉积带投影片,说明河床不断抬高,进而造成水位不断升高。这时可向上抽动绘有河水横断面的水位线投影片,于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涨的水位而不断加高堤坝,再向上拉动绘有不断加高的堤坝投影片,这样,就展示出河床高出地面的清晰画面。一步步的演示,配合教师的讲解,就把“地上河”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发挥优势,提高效率 由于地理时空的广远性和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使得某些地理教学内容的时空跨度很大。许多地理现象无法或很难看得到,又不宜演示或实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容易,记忆更牢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如:在讲地球公转一课时,利用动画展示,地球不停地以地轴为中心自转,同时又时快时慢地绕着太阳公转,在公转时,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这时学生则被课件的内容所吸引,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提出问题:“为什么近日点时琼海为冬季,而远日点时琼海是夏季呢?琼海冬季时太阳直射在哪里?夏季时太阳直射在哪里?”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就很自然的把重难点掌握了。 三、提高读图,巩固认知 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现代信息技术地理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再如:在分析“中国年降水量图”时,我们将1600mm、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进行设置,在讲到以上每一条等降水量线所经过的地区时将该等降水量线设置成闪烁状态。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等降水量线的概念,等降水量线经过哪些地区,同时还从这四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上,更清楚地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 四、灵活运用,特破难点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按照现代教学理念,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因而,新教材中大量活动内容成了一大亮点,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供保证。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法,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组织学生探索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得到张扬,初步形成学会学习的良好素质。 如七年级上学期,在教学“地震”这一节时,同学们会联想到“5·12”汶川8.0级的大地震。这次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学们纷纷上网查寻资料,了解到这次地震发生的地点、地震产生的原因、世界上地震频繁的地区、地震发生时应该采取哪些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地震发生后如何救助受伤人员以及如何预防地震等等,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上网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和交流,加深学生对地震的认识,同时也学习到地震发生后应该如何救助受伤人员以及应该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真正学习到了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五、运用技术,注意问题 一是现代信息技术要根据课程需要进行设计,不能喧宾夺主,或只限于形式,内容却不够科学。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为了赶时髦,好像不运用多媒体,就会略低人一筹,结果反而一塌糊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它不能取代教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影响必然造成教学过程事件的非可预见性。课件设计不可能把对这些事件作出的“反应”纳入可控流程。 二是如果整堂课都在用,处理得不好可能会没有传统教学来得扎实,像看电影一样只是对整节课的情节都知道一些,却不能突出重点和难点。优秀的地理多媒体课件,应该是精良的教学工具,是精确的地理信息集合。地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程是一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以计算机系统为工具、通过计算机程序提供的技术支持、对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等教学信息的一种认知和实践过程,它构建于地理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应用以及艺术等学科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方面存在欠缺,都会使课件的使用效果受到影响。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使我们在知识传授过程中,集音质清晰、画面形象、影音统一等诸多优点于一体,使教学由抽象到直观、文图并茂、声像毕具、形象生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也拓宽了课堂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类比和联想能力。在21世纪的今天,只给学生一杯水已经远远不够,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我们应熟知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让自己的知识由一桶水变为源源不断的长流水。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9-22 08:59:51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