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二 作业周期 : 2017-09-182017-09-30

作业要求 :

作业题目:

   学习了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之后,您认为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结合您任教的学科,谈谈教师在哪些具体教学行为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两个问题都需回答)。

 作业要求:

 1.内容要求原创,拒绝抄袭。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

3. 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吕冰华

研修作业二

提交者:学员郑乙    所属单位:鹿邑县伯阳双语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9-20 17:20:50    浏览数( 2 ) 【举报】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融合”, 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资料的来源、认知的工具和交流的平台。 

一、收集资料 

1.注意搜集地图、图片。

地图和图片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而搜集和整理地图、图片是信息化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注意搜集课本上没有的,但是对今后的教学有帮助的地图和图片,如地理景观图片:天空、宇宙、气候、地形、河流、森林、海洋、沙漠、冰川、矿藏、能源、工业、农业、城市、环境、各国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房屋建筑等图片;灾害图片:地震、泥石流、火山爆发、风灾、雪灾、水灾、环境污染等图片。注意反映自然界的美丽、壮观,人类的伟大以及环境被破坏等实际景象。

2.注意收集地理信息。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 教师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注意资料的新颖性、时代性、资料的真实性,以及资料与地理科学的相关性。

3.注意收集地理课件。

教师要善于利用现有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在网上搜集现成的地理课件,比如说许多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各种flash动画。我们要在网上游览、收集合适的地理课件,形成自己需要的课件库,这样可以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信息技术与地理知识的有机整合上。

4.学生参与收集资料。

 通过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培养“处处留心皆学问”的良好习惯,同时还锻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各种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参与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 

1.整合地图、图片。

在选择地图、图片的时候,注意地图和图片反映的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侧面、宏观与微观的内容,创造学生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整合地理信息。

在信息资料的处理上,注意资料与地理知识的有机整合,体现教师在地理教学上对信息的组织、交融和对问题的分析,而非信息知识的罗列者或讲解者。 

3.整合课件。

在编排、组织课件的过程中,注意课件和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相结合。如在学习地理事物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用语言解释,显得力不从心,这时信息技术可以演变成认知工具,通过信息技术模拟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把上千万年甚至更早以前的地理事物以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缩放在眼前,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领会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通过思维来分析过去、综合评价现在、预测未来,既锻炼了观察现象能力,又学会用地理的逻辑思维科学地分析问题,既培养了科学研究的态度,又学会了科学探索的方法。 

4.整合交流平台。

最近国际教育中流行的三句话非常形象:“你听来的会很快忘掉,你看见的就能记住,你做了的就能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交流平台,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做的最佳手段。 进行整合交流平台时,教师也要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在网上进行地理遨游,不要脱离了轨道,使教学在思考的自由性和有大方向的组织下进行。

5.整合研究性学习。把信息技术渗透到研究性学习中去。利用信息技术把研究性题目展示在学生面前,提供查询资料的网址,学生通过网站了解地理学科某些方面发展的现状以及目前一些地理学科前沿性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趣,并通过科学家的思路锻炼自己研究性的思维。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网上进行指导和交流,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课题研究。

6.整合复习课。高三的复习课和一般上新课有很大的不同。地理课的复习通常时间紧促,知识量大,在短时间做到综合复习,用过去的传统的方法效果往往事倍功半,使用信息技术常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候,可以适当地使用电子黑板,但是复习内容却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翻版。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大规模的梳理,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基础知识,整合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注意重点知识结构以及联系,关注热点、焦点,拓宽知识视野和思维能力。

例如,我校的高三综合复习,使用将近150张的ppt片把初中地理知识和高中地理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分为四大知识板块:地图知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热点问题,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圆满地完成复习内容。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后,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换。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应该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教师整合资料、整合课件的作用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把地理学科中的重点清晰、难点降低、知识面加宽,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自己去观察、理解,提高自己的认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研究,调动课堂每个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注意个别同学的学习注意力。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的整合,不仅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演示工具,而是把信息技术与地理知识、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有机地整合,整合的最终目的是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舞台和创新思维的空间!

 

 

教学行为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知识储备,扩大课堂容量。 高中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正因为地理学科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多元性,教学方法具有独特性、灵活性,所以,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创设优美情境,激发审美情趣,优化教学过程;可以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把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增加地理知识的储备,拓宽地理教学的空间,扩大地理课堂的容量。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家罗廖夫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深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声、光、影、画、特技等手段,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学生在一个新的平台中宽松、愉悦地学习,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给学习平添诸多趣味,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训练学生思维。 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仅靠兴趣是不能长久的。学生要获取丰富的知识,除了愿学和善学外,还要乐学,而学习的乐趣来自学习过程中对于成功的体验。学生能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教师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突破。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解决重点难点的目的;只有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文字直观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距离,才能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只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达到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能力、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单位时间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审美情趣,改善认知行为。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的完整形象的反映,感受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点,教师把地理课文中美的形象、美的事物通过录像、投影、计算机、多媒体交互式白板等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触动学生审美感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美好情操,直至使学生拥有鉴赏美的大脑和创造美的双手。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审美感知,地理教材中的许多篇目均可以引起学生心态的系列变化:或爱,或憎,或喜,或怒,或欢快,或沉闷……这些情感色彩的印记,在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和改善学生认知行为上具有微妙的功能。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想象训练,培养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科学的发展,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躯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教师如果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经常进行想象训练,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9-22 08:47:13

附件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