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23-01-16 — 2023-07-3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教学设计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您应用课程所学设计上一节课,完成一篇教学设计。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建议:优质课例文字版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教务
提交者:学员朱祥意 所属单位: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 提交时间: 2023-07-11 11:54:36 浏览数( 0 ) 【举报】
七年级下册第15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5.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
学
设
计
课题 | 《明朝的对外关系》 | 年级 | 七年级 | ||
上课人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授课班级 | 3班 | |
教材分析 | 本课分为“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三个子目,根据教材内在联系可以整合为“明之荣光”和“明之落寞”两个篇章。 | ||||
核心素 养目标 | 1. 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的相关史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2.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反侵略斗争的性质。(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以史为鉴,从明朝的对外关系中获得对今天外交的启示。(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 ||||
教学重点 | 郑和下西洋。 | ||||
教学难点 | 国家力量与对外交往的联系。 | ||||
教法学法 | 讲授法;史料分析法;情景、问题探究法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教学环节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 | 1.观察图片,设问:同学们,这四张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追问:影响国家对外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 引入新课,引发思考。 | |||
教学流程 |
一、明之荣光--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事。 郑和:原姓马,回族,深得明成祖器重,赐姓郑。西洋: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区称为 “西洋”。 路线及沿线国家: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课件呈现的图片说出) 2.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思考: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 哪些?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二:明初造船技术和船只生产量,都居于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 材料三:教材P71的“相关史事”。 材料四: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具有一定航海、造船知识。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分析材料,思考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3.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思考: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牙、奇珍异兽等等。 ——苏明阳《郑和下西洋漫谈》 (学生活动:根据材料直接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4. 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思考:我们如何评 价郑和下西洋? 材料一:郑和宝船图片。 材料二: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派出使者随行,如第6次返回时,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使团共1200余人随船队来到中国。 材料三:郑和航海图。 (学生活动:分析图片,讨论交流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影响) 二、明之落寞--倭寇猖獗1.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内容,说说什么是“倭寇”?明朝 中期为什么会出现“倭患”?戚继光抗倭的主要经过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从视频和教材文本中寻找答案,自学完成为主) 2.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说说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大肆毁掠,……杀人无算(计算)。 ——《倭变事略》 材料二: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鲁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戚家军”名闻天下……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学生活动:分析材料,阅读教材,理解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3.阅读教材和材料,思考回答问题,这些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4. 《七子之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澳门是怎样离开祖 国怀抱的?(学生活动:根据教材内容直接回答问题) 三、拓展作业 大明王朝从郑和下西洋的无限荣光,到倭寇猖獗侵犯东南沿海,再到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昔日的盛世辉煌走向了落寞的夕阳西下,国力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王朝的对外关系,在这一起一落的历史更替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说说、写写你的感想。 |
培养学生通过解读历史文本,识别历史地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和时空观念。
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教材史料和材料阅读中理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提高学生在不同史料中提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历史史料中理解戚继光保家卫国的高尚品质和痛失澳门的悲情,从而使学生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深化学生家国情怀学科素养。 | |||
学习效 果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