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23-01-16 — 2023-07-3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教学设计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您应用课程所学设计上一节课,完成一篇教学设计。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建议:优质课例文字版在word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至编辑框。
发布者:教务
提交者:学员邢文 所属单位: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提交时间: 2023-07-19 14:32:10 浏览数( 4 ) 【推荐】 【举报】
《声声慢》教学设计
原文:
声声慢(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品读诗词的方法,通过意象来深入品味诗词的意境和意蕴;掌握古诗词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2.通过诵读法把握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的认同。
二、教学重点
通过意象来深入品味诗词的意境和意蕴;掌握古诗词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作品的影响。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设计
历史上的才女群芳竟秀,远有创作《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续写《汉书》的班昭、巾帼宰相上官婉儿、近有文学洛神萧红、小说天才张爱玲、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但只有一个人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同学们可以猜一下是哪一位呢?对了,正是李清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声声慢》。
2.回顾复习
我们在初中就学习过她的一篇词作,大家还有印象吗? 学生齐声背诵《如梦令》。
(二)作者介绍
1.李清照(1084---约1151),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2.李清照创作的两个时期:南渡前安定优裕,词作多闺阁生活,别离闲情,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颠沛流离,词作多悲叹身世,去国怀乡,词风凄婉哀怨。
(三)整体感知
1.朗读
(1)播放名家朗诵,学生正字音
(2)学生有感情地齐声诵读,思考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2.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这”代指什么内容?可以看到,全词都围绕着“愁”字在写。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李清照是怎样写愁的,她到底在愁什么?首先我们来探寻第一个问题。
(四)文本探究
1.手法—情感
(1)作者在词中表现“愁”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叫直抒胸臆。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二是间接抒情。简介抒情根据作者抒情时所借用的对象,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如托物言志),借事抒情等等。)
明确:直接抒情,借景抒情等。
(2)思考:哪些句子是直接抒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首先我们来看词开篇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句是怎样抒发情感,从哪些角度在描写?
明确:动作、环境、心理
(加强情感,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b.看见大雁飞过,引发愁绪。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们刚刚已经说过,“愁”字是这首词的词眼。全篇围绕这这个愁字来展开。在词的最后,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概。难言之痛,欲说又休,全词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3)叠词
可能刚刚大家已经注意到了开篇的十四个叠字。实际上在后世有很多人都在模仿这种写法,但都不能用的这么绝妙。那么大家认为这种叠字的使用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好处?
明确:明确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ppt)
2.意象解读(以意象串联解读全词)
(1)李清照在词里面用了很多的意象,大家找找看。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首词里面意象的使用。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物象。(解释意象的概念)
明确: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淡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晚风:渲染愁情,环境凄清,衬托心境凄凉。
过雁:视觉,听觉。物是人非,怀乡怀人。(“鸿雁传书”是古典诗词里常用的典故,它可以传递书信,寄托相思之感。李清照早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赵明诚外出为官的日子里,鸿雁是两人传递情感的桥梁。那是带着甜蜜相思之情的雁。如今故人已去,锦书难寄,相思之情化作了阴阳相隔的悼亡之悲。古人还常用鸿雁作为故乡之象征。北雁南飞,伤神伤心在于是过去的相识。北雁可以回巢,而词人只能客居南方,徒增天涯飘零之感。作者其实写了家破夫亡、漂泊江南、无所依傍的悲剧心境。)
黄花:喻词人憔悴的容颜、青春,孤苦飘零的晚境。顾影自怜,黯然神伤。更加深层地是在表现青春和生命的失落之感。
梧桐:a.凄凉、凄苦、悲伤。如“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b.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象征。相传梧桐雌雄异株,一雄一雌,同生同死,所以诗词中常用梧桐来比喻爱情、相思和悼亡。“贺铸: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细雨:绵长、冰冷,正与愁相似。
梧桐细雨:视听结合的画面,是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雨滴敲碎人心,衬托环境之静。
(2)词中的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氛围?(解释意境的概念)
明确:冷清、凄苦、哀愁,此景在这种氛围之下,作者的愁苦确实浓得无化解。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悲凉落寞、孤寂愁苦。
3.探因:愁从何生?
结合身世遭遇人生脉络,总结:少年历经繁华,中年饱经离乱,晚年漂泊孤苦。
明确:《声声慢》溢满了情感孤寂之愁、南渡漂泊之愁、国运不堪之愁。
(五)小结
1. 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2. 作业:运用抒情的方式,借助意象描写“你眼中的春天”。
(六)作业布置:运用抒情的方式,借助意象描写“你眼中的春天”。(要简单的分析作业,比如这节课学习了雁、黄花、秋风等秋天的意象,可以运用“小草”“春花”“春风”等春天的意象表达欣喜、期望或者是忧愁的情感,写300字左右的片段)。
评语时间 :2023-07-22 17: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