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指导方案 > 正文

指导方案

  发布者: 彭海艳    所属单位:周口市川汇区教师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2-12-22    浏览数( -) 【举报】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

整校推进规划

 

 

 

 

 

 

省/市/县: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

学校名称:

 

周口市川汇区教师发展中心

学    段:

 

其他

负 责 人:


联系电话:


 

 

 

一、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

学校教学信息化基本情况分析

(请结合本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和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描述当前本校教师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教育教学方面,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分析

1.从网络条件来看,学校接通互联网,校园网络全覆盖。

2.从硬件环境来看,学校希沃教学一体机教室占比61%、交互式鸿合电子白板占比39%;没有配备平板等学生终端教室;每个教师配备1台办公电脑。

3.从软件平台来看,学校无教学平台;无阅卷平台;众多功能待开发。  

4.从教师队伍来看,学校45岁以下教师比例85%及以下;教师达到本科学历87%。  

5.从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意愿来看,大多数年轻教师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学校信息化教学维度分析

1.从学情分析来看,教师主要依靠检查学生作业、课堂观察、提问、访谈等方式进行学情分析,不能利用调查软件进行学习前测。  

2.从教学设计来看,90%的教师都能初步运用这些硬件和软件设施。特别是PPT的使用,每个年级组都有整册教材的PPT课件供全组教师使用,每位老师能够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但在PPT中的动画设计、微课的开发设计、数据的可视化分析、白板的交互性、各科软件资源的运用等方面还有所欠缺。

3.从学法指导来看,60%的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动画等导入手段进行课堂情境创设;80%的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实物展台等进行平台教学;新的网络教学手段也有部分年轻教师在使用但占比不高。缺少与学生及家长的网络互动平台。

4.从学业评价来看,无测试平台,无法对学生成绩进行可视化分析,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的发展性过程评价。

 

 

 

 

 

 

 

 

 

 

 

 

 

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愿景

(请根据学校基本情况和核心诉求,明确本校在未来三年中的发展愿景。)

总目标

 

1. 建立校级优质资源管理库,购置教学、教研、网络阅卷平台,开设空中课堂,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实现现代化办公管理。  

2. 90%教师制作高级PPT辅助微课的制作和创新开发,创新课堂模式。

3. 80%的老师能设计PPT中的动画、进行微课的开发设计、白板的交互性、提高各科软件资源的运用能力。

4.  教师能实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设计并组织实用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探索创造智慧学习环境。

 

年度目标

第一年

1.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混合式校本研修方式,完成提升工程2.0项目研修。100%教师会全平台、全网盘、全网站下载资源。

2.建立学校各学科信息技术课例校本资源库,语、数学科课例分别至少达到50节,英语学科课例至少12节,综合学科课例至少10节,确保课例学科全覆盖。

2.学校力争实现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全部更新为希沃教学一体机。

3.100%教师能初级制作、运用PPT;45岁以下教师能制作微课。

 

第二年

 

1.建立校级优质资源管理库,购置线上阅卷等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软件进行常规管理。

2.70%教师能中级制作PPT、10%教师能高级制作PPT。

3.10%教师能创新开发、制作微课,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第三年

 

1.加强智慧校连平台、人人通平台等的使用,初步实现网络办公和网络教研,平台利用率达100%。

2.校级优质资源管理库、各种教学教研平台进入常态化管理使用。

3.家校合作,完善校本资源库内容,各科各类教学资源形成体系。

4.全体教师信息化考核。PPT课件比赛、微课制作比赛、数据分析比赛等。

 

 

二、整校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计划

信息化环境选择

þ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项目绩效目标

(根据上述发展愿景,结合能力提升工程2.0的要求,确定本校工程2.0项目实施的绩效目标,绩效目标要围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制定,要具体、可操作、可达成、可检测。)

指标类型指标名称数量负责人产出目标教师信息化与学科融合教案汇编3李海珍教师能力点应用案例汇编3李顺德教师信息化教学研课磨课记录汇编3各学科教研组长教师提升工程2.0培训总结汇编1苏久侠教师信息化应用课堂实录100陈辉、李顺德效益目标学校信息化制度汇编1张永强学校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1李海珍学校信息化教学校本应用考核方案1张永强各学科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汇编3彭海燕满意度目标教师对提升工程2.0培训效果的认可度90%陈辉

研修主题

(依据学校信息化环境,结合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础水平,聚焦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围绕优化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项目学习模式、数据驱动教学和在线教学模式等,分层分类设定研修主题,供教研组和教师参考选用。)

研修主题一: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PPT的优化、希沃教学一体机的灵活运用、资源的下载)

研修主题二:微课的开发与制作(手机录屏、电脑录屏软件的运用、音、视频的编辑;尝试微课的制作并学会至少2种教学APP且熟练使用。

研修主题三: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

研修内容

(依据研修主题,结合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同水平,匹配不同的研修内容,明确不同的研修任务要求。)

1-1.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问卷,有效分析学生已有基础、学习需求和学习困难。(A1)

1-2.结合学情分析,根据教学需求,从网络中获取各类教学资源,有效筛选并修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并依据教学设计制作课件。(A2、A3)

1-3.整合各类有效资源,建立校级资源库,实现资源分类存放。(A4)

1-4.有效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和方式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A5、A6、A7)

1-5.使用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和硬件设备进行课堂教学。 (A8)

1-7.利用微课、学习类 APP 等各类教学资源实施教学。(B2)

1-10.利用各类测试平台编制学业测评试题,进行学业测试,高效搜集整理测评数据(A11

混合式校本应用活动设计

(请说明混合式校本应用研修的教师能力点选择、研修实施流程及研修活动设计。)

一、能力点选择:A1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和评价、A3演示文稿设计和制作、A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B2微课设计与制作。

二、实施流程:学校发布方案→教研组选择主题→教师选择能力点→教师线上学习→组内开展教研活动解决疑难问题→线下运用→交流、反思→再运用→校本应用考核→成果分享、总结推广

三、研修活动设计

时间研修阶段(活动)研修流程研修形式预期成果组织者2021年4月25日-2021年4月29日前期调研       项目启动1.      利用“问卷星”调查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2.      学校信息化团队根据调研情况制定信息化整校推进的发展规划和信息化校本应用研修方案并确定学校能力提升范围。3.开展第一次集中培训活动:张永强校长启动项目并发布愿景,开展信息技术2.0提升工程培训内容的学习。  问卷调查   集中培训 全体教师能够明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道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和需求 信息化团队  2021年4月30日-2021年5月7日   学科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确定要提升的能力点1.      开展第二次集中培训:各学科教研组根据学校前期确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点范围确定本教研组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点范围并制定本教研组的研修方案。2.      学校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所在教研组确定的能力点范围选择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点并提交自己的研修清单。集体培训、研讨      自主选择1.      各学科教研组年度研修方案。  2.各教师研修清单。各学科教研组   教师个 人2021年5月8日-2021年6月7日 线上学习  听课评课     1.开始线上学习。掌握方法,聚焦能力突破点,形成教学实践计划。2.结对学习,保证共同进步。3.各教研组长协调组织开展利用希沃教学一体机小组听评课活动,并组织教师开展研讨交流。5.问卷调查制作中的困难,由陈辉主任解答。自主学习 交流研讨 专业指导1.教学设计2.课堂实录3.听评课记录、案例4.研讨记录各学科教研组2021年6月8日-2021年6月14日线上学习全面结束、测试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1.PPT的制作。2.微课制作。3.评选优秀课例。 独立制作 交流研讨  100%教师能初级制作、运用PPT;45岁以下教师能制作微课。 各学科教研组2021年6月15日-2021年6月20日案例分享、总结推广开展第三次集中培训:1.组织开展本校优秀课例和能力点案例的分享展示,督促全校教师开展案例观摩与学习。2.反思总结提升。展示分享示范观摩 优秀案例和能力点认证材料观摩学习笔记与反思总结达到100%教师合格、80%教师优秀信息管理团队 各学科教研组

 

 

 

校本应用考核办法

(确定本校教师在本年度校本应用考核办法,如,能力应用教师自评、教研组观课互评、学校总评等方式;确定考核指标,如研修活动参与度、校本研修任务完成情况、研修成果数量和质量等。)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依据《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周口市川汇区教师发展中心校本应用考核办法。

一、基本原则

1.坚持立足岗位、全员参与、整校推进的原则。

2.坚持发展为本的原则。

做到学校发展与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相结合,将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制度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发展目标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相结合。

二、考核方法与措施

1.教师互评、校本自评与上级考核相结合。

教师互学互评是指教师完成要求学时后,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

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职责借助一定的平台工具。通过考核平台对教师提交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2.研修过程考核与实践应用和研修成果考核相结合。

教师的能力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要严格证据的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的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应视为无效证据。

在组织能力考核过程中,要对信息技术应用证据进行综合评分。得分在80-100分的,可评为优秀等次;得分在60-80分的,可评为合格等次;得分在60分以下的,应为不合格等次。

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由教师互评、研修培训团队评价两个部分构成。通过校本应用考核的教师在省管理平台中自主打印校本应用考核证书。

3.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

线上要完成规定的学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完成上传的学习实证;线下要完成规定的学时,包括积极参与研修活动、立足岗位应用,最后形成研修成果等。

三、考核管理

要以校本应用考核为契机,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1.依据平台管理考核评分细则,对教师的线上学习成绩实时督促,定期通报相关情况。

2.积极配合教师进修学校学校做好参训教师校本应用考核工作。重点做好教师学习记录与评价、校本自测、教师互学互评工作;要加强教师校本应用考核与所选课程模块的一致性管理,确保有效选学。

四、考核制度

为规范学校校本研修管理工作,使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能正常、有序、有效地开展,通过校本研修活动设计,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信息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特制订如下制度:

1.确定学校领导小组、培训团队,学科研修团队,职责分工明确,健全校本研修制度、考勤制度,对教师的信息技术2.0校本研修实行学时学分制管理。

组 长:张永强,校长,负责全面部署、统筹规划。

副组长:彭海燕,教学副校长   落实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陈辉  总务处副校长负责全校信息化工作的后勤保障,信息化设施管理与维护。      

成员:李海珍 教务处主任  负责沟通协调工作,督促落实,实现全员参与和达标。

苏久侠、李顺德,教务处副主任,协助教务处完成各项工作,培训组织工作。

陈 辉,业务骨干,负责技术支持,指导教师使用信息化设备。

各科教研组长,负责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导、调研和学科校本测评等工作。

2.严格考勤管理,每次集中培训均采取签到制度,且必须由本人亲自签名,严禁由他人代签,一经发现,本人和代签者本次培训作缺勤处理。凡在集中学习、分组培训中无故缺席或因其它事情缺课达总课程三分之一以上者,均不能取得该项学分。

3.如必须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活动而无法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则必须于事后补习相关内容,否则作缺课处理。

4.培训的相关作业、培训反思,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教务处,逾期不交者实行点名通报并扣分处理,与年终责任制挂钩。

5.能把所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成绩突出者记入优秀学员档案。

6.积极撰写教学实践相关联论文及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每课一反思,记录真实完整。

五、考核细则

 

考核类型活 动安 排考 核项目考 核标准考 核分 值备注      过程性考核1.问卷调查活动问卷调查提交调查问卷 5 2.线下第一次集中培训活动(启动仪式) 参与培训参与5 3.线下第二次集中培训活动(教研组分组培训)1.参与教研组集中培训参与5 2.确定能力点确定能力点5 4.线上课程学习完成相应的在线学习任务学习优秀,合格优秀:10合格:8 5.线下校本研修1.上一次公开课是否运用能力点,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优秀:10合格:8 2.参加教研组听课活动听评课次数不少于3次9 3.自评,互评,总评至少完成3个评价9 4.制作一节微课是否突破能力点15 成 果 性考核6.研修成果提交2个能力点测评成果制作质量,应用效果15 第三次集中培训(成果展示,推荐优秀)案例展示制作质量,应用效果,富有创新12 

 

 

机制保障

(描述整校推进的保障机制。)

组织保障(领导小组、信息化管理团队)、制度保障(激励、奖惩)、经费保障(硬件设备、教学、教研、管理平台的建设)、监管保障(整校推进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等方面。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部门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带头学习,运用信息化组织、规划、管理、评价等;

领导班子各司其职,责任到人,为信息化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二、制度保障

1.建立完备的数字校园管理规章,包括校园网络管理、多媒体教室管理、校园广播管理、教师培训管理、经费管理等;

2.制定鼓励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政策,落实信息化教学的常规化;完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室资源库等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的管理制度、信息化教学教研制度、校本研修制度。

3.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各学科要管理到位,严格执行,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三、经费保障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经费列为学校教育事业专项经费;  

2.经费预算中应包括必要的运维经费,教师的激励经费。 

3.硬件、软件(含资源)和运维(含培训)的经费投入要比例合理。要加大软件资源应用和   运维培训方面的经费投入。积极参与省市区级有关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四、监管、激励

1.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评估检查和督导力度,学校要把此项工作列入教师教学工作专项考核。

2.培训的50学时纳入到继续教育学时中。

3.表彰并奖励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优秀教研组长,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骨干教师认定等条件。

4.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监督和质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校量化考核和评先选优工作。

 

 

 

 


指导方案

最新指导方案

热评指导方案

热门指导方案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