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作业周期 : 2017-05-312017-06-20

作业要求 :

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根据第一次校本研修成果提交的“信息技术在本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的反思总结,通过线上学习提升后,提交一份教学案例和成果以附件形式上传。

请在培训平台“校本研修成果”处进行提交,标题须为【校本研修成果】+姓名/区县/学校。

 

标题须为:【校本研修成果】+姓名/乡镇/学校。

注意事项: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了不影响学员的考核成绩,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提交者:学员王顺泽    所属单位:南乐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5-31 17:34:39    浏览数( 12 ) 【推荐】 【举报】

【校本研修成果】+王顺泽/南乐县城关镇/北关小学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                 

          南乐县城关镇北关小学  王顺泽

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基于“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将课堂民主化、兴趣化、生活化,让课堂真正充满生命的活力?”的思考,以及本课的特点,力图运用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的策略来激发课堂活力,使本课教学的课堂最终成为师生、生生彰显活力的理想课堂,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呀!请听一个小故事吧:

德国有一个很著名的大诗人,他的名字叫歌德。有一天,他到一条很狭窄的小路上去散步,这时候,对面走来了一个尖刻的批评家。那个批评家,向来都反对他,两个人就这样面对面地站着,谁也没有给谁让路的意思。批评家很傲慢地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批评家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让学生说一说。)你们想不想知道歌德是怎么说的?歌德赶快让到一边,微笑着说:“先生,我正好跟您相反。”歌德的话你们明白吗?(又让学生说一说。)

同学们,在这个小故事中,谁被动?谁潇洒?

歌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真是妙啊!可见,巧妙的语言可以使一个人转败为胜,由被动走向主动。

(设计意图:学生受到语言巧妙的故事的感染,就会极大地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无需老师指令,就会迫不及待地进入文本。)

今天让我们走近一位很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他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他在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他就是春秋末期齐国的大夫晏子。(板书:晏子)请跟老师认真地写他的名字,并大声地读出来。

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说起晏子,谁知道他的一些故事?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去看《晏子春秋》。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的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大声地读一读,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想不想马上走进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这两段导语,既提出指定要求,又明确书写规范,还进行读的训练,同时也很自然地渗透情感熏陶,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一下子知道晏子这个名字,会写、会读好这个名字,并在心里留下晏子这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这样设计,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巧妙地统一到了一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的读音,读通顺课文。

3、朗读“接力”,相机正音、读通顺课文:一名同学站起来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一旦发现读错字音或读不通顺句子,马上帮助正音或提醒,再由另一位同学站起来接着朗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完、读正确、读流利。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5、组织学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来显显楚国的威风,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屡次获胜,这是故事的经过;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最终结果。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就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们跟文本从容对话。学生在不同方式的反复读中,达到整体感知,并弄懂课文的顺序以及课文开头、中间、结尾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的要求。)

三、再读课文,了解楚王

1、俗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思想便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了解楚王到底有什么样的思想使他三次侮辱晏子?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在屏幕上出示这几句话: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4、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楚王的行为、神态、表情、语言来体会,并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体会。

5、你能读出你的体会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屏幕上出示的这几句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白:人物有什么样的思想便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人物的行为、神态、表情、语言等便可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到人物的品质。为后面体会晏子的特点做好学法上的铺垫。)

6、楚王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

7、学生汇报后问:从三句话中都有“只好”一词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各抒已见。)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8、最后的结果是──(生齐答: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2)快把这句话划下来,再齐读一遍。(师写板书)

3)“尊重”换个词可以换成什么词?(让学生充分地说:尊敬、敬重、敬佩……)

4)“不敢不”可以换什么词?(让学生充分地说:不能不、不得不。)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读一读。问:这是什么句式?(双重否定句。)

5)换成肯定句还可以怎么说?(楚王必须尊重晏子了。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突出“工具性”,就是重视语文形式的理解运用的训练。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要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挤进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品读课文,欣赏晏子的语言艺术

教师描述: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没想到每次都被晏子巧妙回击,最后不敢不尊重晏子。那么晏子是怎样巧妙回击的呢?让我们跟随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

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找出晏子的话,放开声音读一读,想一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个环节让学生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喜欢的来自主探究,就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3、汇报交流:

(一)第一个回合

 在屏幕上出示:“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让学生讲一讲:晏子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承认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就必须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2)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还没见到楚王就给他来了当头一棒。读一读,再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这话妙在哪里?

(让学生充分地说,再归纳小结出:晏子将计就计,绵里藏针,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有了“狗国”之说,自然就必须大开城门。)

(设计意图:“你认为晏子的话妙在哪里?”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处,是领会其巧妙应答之根源。“让学生充分地说,再归纳小结。”既看重学生各自的独特体验,又民主而集中。)

3)透过晏子说的这句话,你体会到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4)你能把你感悟到的读出来吗?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呢?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晏子说的这句话。(晏子的话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积累语感,在读中感悟。这个环节,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地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反复读,读出不同的感悟,读出不同的语感。)

(二)第二个回合

在屏幕上出示句一: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1)让学生讲一讲:晏子的这段话是要告诉楚王什么?(齐国人多)

2)后人在晏子说的原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谁能对号入座把它们一一送到课文相应的句子里?谁能快速把它们记住并写下来?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样设计,既让学生理解晏子说这段话的目的,又有效地积累的三个成语——会读、会写、会意思,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巧妙地统一到了一起。)

3)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

(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4)感情朗读:怎样读晏子的这段话才能让楚王听了真正感到齐国人多?

在屏幕上出示句二: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1)让学生自由地反复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的国家”。

2)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他的话妙在哪里?

先小组讨论,然后组织在班上交流(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3)在这段话中,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既然有“所以”,就必然会有“因为”。请你把“因为”送进去,再来读读这句话,看看有什么感觉?

4)透过晏子说的这两句话,你体会到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先独立思考,再各抒已见。

5)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需要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训练需要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升华情感及认识有机结合。这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这个要求,而且继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三)第三个回合

 在屏幕上出示:“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让学生自由地反复地读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设计意图: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2)再反复地读读这几句话,联系武士及楚王的话边读边深入地思考,相信你一定有所发现,或者有问题要问问大家。

3)学生自主思考后进行充分交流。

(设计意图:反复地读读——深入地思考——有所发现——充分交流——体会巧妙——有感情地读——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学生的学习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新课程倡导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再度有效整合。)

4、小结:

晏子运用夸张、打比方等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五、品味细节,感悟晏子的超群智慧

1.从晏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们还能从一些细节看出他的智慧呢,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其中的细节描写。

2.学生交流。

1)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只是看了看,就想出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思维敏捷,智慧超群。)

2)晏子严肃地回答……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

①晏子在楚王面前说这一段话时为什么要严肃呢?

②后来为什么要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呢?

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①“面不改色”是什么意思?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

 ②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3、至此,晏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给晏子一个评价: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思维敏捷、能言善辩、智慧超群、爱国、维护自己与国家的尊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通过品味细节来感悟晏子的智慧,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白:读书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情等细节进行品味,可以体会人物的品质;习作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情等细节进行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这种表达方法的习得既不露痕迹又印象深刻。)

六、话剧表演,迁移创新

1、晏子的机智、聪明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他用智慧维护了个人和国家的尊严,又不得不令人尊重。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编演成话剧的话,你们说,一共有几幕?给每一幕起个名字该起个什么名?同桌合作探究探究(先让学生各抒已见,再集中讨论确定出最简练的:入城  会君  赴宴)

(设计意图:看似不起眼的这个小环节,却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定会根据故事的年代、故事的内容进行探究,思考怎样起个更加合适各幕的名字,然后各抒已见,再集中讨论确定出最简练最理想的名字。这样,课堂便民主化、兴趣化,充满活力。)

七、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晏子如此能言善辩、热爱国家,真让我们敬佩!请同学们再欣赏一段晏子的故事:(大屏幕出示)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故事,你觉得哪些地方体现出晏子能言善辩、热爱国家?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晏子的形象在我们心中立起来了,让我们来夸夸晏子吧,你会怎么夸呢?

做一个—— 有尊严的人!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阅读的全程中去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在教学《晏子使楚》这一课时,根据本课的特点,力图运用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的策略来激发课堂活力,使本课教学的课堂最终成为师生、生生彰显活力的理想课堂,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6-02 09:16:00

附件

  •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docx 下载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