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作业周期 : 2017-05-312017-06-30

作业要求 :

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根据第一次校本研修成果提交的“信息技术在本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的反思总结,通过线上学习提升后,提交一份教学案例和成果以附件形式上传。

请在培训平台“校本研修成果”处进行提交,标题须为【校本研修成果】+姓名/区县/学校。

 

标题须为:【校本研修成果】+姓名/乡镇/学校。

注意事项: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了不影响学员的考核成绩,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提交者:学员夏阳帅    所属单位:南乐县福堪镇中心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6-24 14:47:17    浏览数( 0 ) 【举报】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方式与途径

摘要: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平台,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要处理好"自由学习"与"规范学习","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等关系,当前,要加强管理,保障质量,从可控和可测的角度,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有效途径包括:教学设计分享,主题学习资源网站建设,主题研讨,视频案例的教学观摩与研讨,文本阅读与网络指导结合,定向搜索和网络求助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   校本研修   途径

1.问题的缘起
1.1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也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用信息化促进教师教育现代化正在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潮流。
1.2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
  进入21世纪,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已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向和任务。"总结起来,似可把学术界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归结为如下的三类取向: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intellectual perspective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实践——反思取向教师专业发展(practical-reflective perspective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ecological perspective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① "在实践——反思取向那里,教师专业发展带有了更多的主动探究成分。""校本培训的优势在于学校提供了中小学教师专业生活的实践基地,教师实践的经历有了,如何引导教师通过反思将经历转化为经验,并通过行动研究等方式提升经验,是校本培训必须考虑和实践的问题。""学校是教师专业生涯的主要环境,同事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主要合作伙伴,学校组织和学校同事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学校要研究学校组织和学校同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途径和方式,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1972年英国的《詹姆斯报告》提出‘教师的在职进修应从中小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方式,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正成为一种新的方向。" ②
  "‘校本'有三方面含义:一个为了学校,二是基于学校,三是通过学校。" ③"为了学校,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基于学校,意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 ④ "通过学校,意指学校是推进校本培训的主体:决策的主体、实施的主体、管理的主体。‘通过学校'突出了决策、管理在校本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校本不是本校'。" ⑤
  校本研修是学校层面组织和实施的,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相关活动。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其内涵和实施要求有以下发展变化:"(1)目标定位的变化。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培训的理念和实践中,容易导致直面中小学教师实际问题的不足,从理论到理论‘空对空'。教师不能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帮助,容易失去对培训的信任,失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修在强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突出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和专业发展目标有机统一。(2)话语主体的变化。在培训中,培训者是培训中的主体,培训者决定了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掌握着话语霸权,中小学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处于‘失语'状态。研修要求改变中小学教师的‘失语'状态,强调中小学教师是研修活动的主体,是话语的主体。传统意义上的培训者,将从单一的话语者角色向研修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等角色转变。(3)话语内容的变化。从培训到研修,意味着从学科中心向问题中心转移。教师参与就是实践话语的参与,中小学教师的问题、经验和体会将成为话语的主要内容,它将改变过去培训中理论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4)话语方式的变化。培训主要还是‘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单向信息传递的方式。与培训比较,研修更加强调对话与交流。在研修中,参与主体围绕共同主题,彼此敞开,共同对话,彼此分享和帮助。在解决问题的对话和交流中,获得对自己、自己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事物更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实现新的专业成长。" ⑥
1.3新技术新环境提出了新的实现途径和管理方式研究任务
  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了新的条件:它提供了更加丰富和优质的学习资源,网络信息的"海量"特点提供了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实现根本意义的个别学习和自主学习。但校本研修从本质上讲首先是组织学习,它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它必须指向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这样,任何形式的校本研修都必须有质量控制,以免流于形式,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也不例外。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实现途径和方式,目的在于"自由学习"与"规范学习"、"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有机统一,以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更好地实现校本研修的目的。
  "网络学习需要更强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我个人认为,一定程度上,自觉的学习者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更有效,而不自觉的学习者在常规的组织学习活动中更有收获。" ⑦一方面,要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意识,增强学习自觉性。另一方面又要现实地看到人性中懒惰的一面,看到教师自觉学习意识不强等现状,以有效的途径和方式组织教师,加强管理,通过"他组织"促进"自组织"。校本研修要区别管理和区别实施,但在目前的背景下,首先要考虑可控制的行为和可检测的学习效果,以保证教师教育质量,适应学校发展。
  基于此,本文将主要从可控和可测的角度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组织和实现形式。
2.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主要方式与途径
2.1教学设计分享(电子集体备课)

  从2001年开始,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验,新课程改革涉及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各个方面,改革力度之大、动员之广、内容之全、程度之深,是建国以来历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未有的。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改革的根本在于教学方式的改变,在于课堂教学面貌的改变。这样,如何教新课程成了所有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老教师老办法,新教师没办法"(顾泠沅.2004.11)是教师在新课程面前所处困境的真实写照。校本研修必须重视对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研究,解决"重构课堂"和"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等一系列问题。基于信息技术分享新课程教学设计,是运用集体智慧,从教学中学习教学,从课堂设计中改变课堂,从而顺利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
  成都市新华路小学从2002年开始信息教师环境下教学设计分享(电子集体备课),他们总结和实践的电子集体备课流程是:"自主分工——通读教材——教材及学情分析——单元重点备课——合并教案——集体备课——个性修改——教学实践——教学反思"。他们认为,集体备课必须建立在独立钻研教材(上网查寻相关资料,放入资源库)和进行个性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必须保证充足的研讨时间(学校每周安排3个课时集体备课时间);必须确立集体研究的主题,由主讲教师讲教学目标、教学环境的设计,讲对教材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的有机整合;参研教师(包括行政人员)对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发表看法,开展真正的研讨交流,进行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火花,共同创造、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成果。个性修改是在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班级实际,对前期的电子备课进行个性化修改,最后进入学校教学资源库共享。强调教学反思是基于教学设计只有经历教学实践才能检验其实效性。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他们倡导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课前理性审视教材、课中审视自身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课后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并做好反思记录,及时进行分享交流。
  教学设计分享的方式任务明确,针对课堂,实用性强。以其实用性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而且参与面广,可以有效地进行教学经验分享和传递。另外因为放在校园网上,具有公开性和永久保存性,共享的教学资源将减轻教师资料查阅的负担,使教师更加深刻和全面地思考某一个更为集中的主题或单元。这些都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成就感和责任心,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设计,提高质量。从保障质量的角度看,电子集体备课必须以真实对话、讨论为辅助,从而使同伴能理解分享设计思想,并使设计者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设计的认识,进行设计反思和进一步改进设计。另外,集体成果最终需要个体实现,个性化调整和补充至关重要,他们提出的"个性——共性——个性"总体思路,体现了集体智慧与个体创造的有机结合。同时,教学后记和完善是不断提高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2主题学习资源网站建设
  主题学习资源网站建设主要为了组织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为了避免学生在信息海洋中无所适从,过滤网络中的无关信息、垃圾信息,提高教学实效,主题学习资源网站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途径和手段
  主题学习资源网站建设需要教师搜集大量资源,并将它们组织起来。建站的过程是参与教师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学习过程,是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它不仅对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具有意义,而且对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突出意义。但目前因为受到时间、技术、意识和视野的限制,许多教师都还难以独立建设资源网站,所以除了公开课,实践中运用还不普遍。
2.3主题(任务)研讨(校园网建设)
  一般而言,目前校园网建设任务主要是计算机教师承担,这使得校园网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也没有从校园网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就。组织更多的教师参与校园网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校园网建设水平,而且有利于教师参与,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成就感,增强他们的反思意识,形成合作精神和交流分享的习惯。成都市高新实验小学强调校园网建设是全体教师的事,50%的教师有自己的固定板块建设和更新任务,规定每个教师要定期上传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学校网站人气很高,教师很喜欢参与网上交流与研讨。
2.4教学反思与Blog
  教学反思实际上主要是要求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心得放在网上,相对纸笔书写的心得,网络上的心得具有公开性,它增加了教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教师将更加认真,更加负责的对待,使教师得到更自觉的自我锤炼和提高。
  "‘博客'(Blog 或 Weblog)一词源于‘ Web Log (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十分简易的傻瓜化个人信息发布方式。让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如果把论坛(BBS)比喻为开放的广场,那么博客就是你的开放的空间。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的特点,在你"不停息的网上航行"中,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也可以将你个人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发挥您个人无限的表达力;更可以以文会友,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交流沟通。" ⑧"教师博客是教育博客(edublog)中的一种,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blog)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博客中国认为,随着教师博客的大规模普及,将在传统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堂式教育模式'之外,催生出真正开放的‘集市式教育模式',推动人类教育事业的进步。" ⑨
  Blog作为一种网络的新应用形式,是网络提供的一种私人空间,它可以让你随意的写下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实现与他人交流,在写作、记录、交流中,作者会调动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并且在交流获得支持帮助,产生成就感,这反过来又激励自己的表达创作热情。写的过程无形中又加深了作者对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含义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建构。透过每日的资料整理与书写,作者不但会改善写作能力,也会改善思考能力和生活方式,形成一个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
  Blog先行者探索和实践的成效蔚为壮观,它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校本研修形式,其推广价值和实际意义已经充分显现。
2.5视频案例的教学观摩与研讨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这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的丰富和更新的多方面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各种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 ⑩教师运用的知识是实践性知识。
  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实践性知识具有以下的特征:(1)是有限语境下的经验性知识,缺乏严密性与普遍性,但极其具体生动,是功能性的、弹性的。具有借助重新发现或重新解释既知事件所获得的"熟虑的知识"的特征;(2)是作为"特定儿童的认知"、"特定的教材内容"和"特定的课堂语脉"(原文如此)所规定的"案例知识"加以积蓄和传承的,因此,教学案例研究(临床研究)的方法有助于这种知识的形成;(3)是不能还原为特定领域的综合性知识,是旨在问题解决而综合多种学术领域的知识所获得的知识。进言之,是超越了已知学术知识的框架,深入探究不确定状况,求得未知问题解决的知识,是洞察该情境所蕴含的多种可能性,探求更好方向的知识;(4)是作为显性知识,也作为隐性知识在发挥作用,更多地是教师的"缄默性知识"在发挥作用;(5)是以每个教师的个人经验为基础形成的个人性知识,因此,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仅仅进行知识的交流是不够的,必须保障相互共享实践经验的机会。11
  "随着时间深入,我越来越发现教师的知识和智慧所具有的建构性、个体性、情境性、实践性的特征,也就是说教师对于其专业活动的认识、理解和信念,不是从外部‘获得'的,而是从内部‘建构'的,建构的途径是通过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反思'实现的;一个老师不可能在实践中完全照搬照用另外一个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没有在任何教育情境下都管用有效的教育手段,‘课堂是不能复制的';教师知识与智慧的形成需要经历实践,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与发展,教师知识获得、智慧形成具有不可‘灌输性'和不可替代性。" 12理解教育不能脱离教育背后的教育情境,不能离开教育背后的教育故事,理查特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案例具有的实践特性使观摩案例、研究案例成为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手段。
  教学案例是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景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与视频案例比较,平常教研活动比较真实但可重复性差,而且主题不集中,视频案例具有典型性,它的典型源于对普遍教育教学现象的真实抽象,典型还在于主题集中;文本案例、口述案例在再现真实情境方面也明显不足。视频案例的比较优势使其不断受到教师教育工作者和一线中小学教师的追捧和青睐。
2.6文本阅读与网络指导结合
  必须看到,网络阅读不能取代文本阅读,读书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另一方面,要看到,在我国许多地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条件还很差,组织校本研修必须因地制宜,而文字传输速度与图象、声音传输速度比较,受技术水平限制要小得多。
教师读书活动主要是个体学校活动,保证个体学习活动必须有有效的管理手段和途径。比如,我们需要评估:教师是否阅读,阅读效果怎么样?还有就是阅读时有了问题怎么办......将文本阅读与网络指导有机结合,是配合读书活动在网络上建立读书的管理和指导平台。教师读书时进行注册登记,根据读书提示,完成相关作业,并提出问题,接受专家(包括作者)辅导。这样将声音和图象传输转换成文字传输,降低了信息技术的设施要求,降低了运行成本,既对教师读书活动有监控和管理,又使教师能及时得到专家指导。
2.7定向搜索与网络求助
  带着明确的问题到网络中搜索相关资源,这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和学习的重要途径,此外,网络求助和讨论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将这种学习方式纳入校本研修管理和考核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由研究者提交搜索的相关文稿和讨论交流的相关资料。
但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自觉上网搜索资料和习惯,或者已经学会在网络上求助的教师一般已经有了较强的自觉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过多而低级的监管往往会影响学习者的情绪,降低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所以,让他们交流成果比检查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6-27 16:15:11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