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一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作业周期 : 2017-05-122017-06-15

作业要求 :

作业标题 :【第一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作业周期 : 2017-05-12— 2017-06-15

作业要求 :

      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反思自己在实际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交一份“信息技术在本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的反思总结,建议以附件形式上传。请在培训平台“校本研修成果”处进行提交。

标题须为:【校本研修成果】+姓名/乡镇/学校

 

注意事项: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了不影响学员的考核成绩,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

发布者 :石红利

第一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提交者:学员李彩锋    所属单位:南乐县寺庄乡中心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5-18 15:16:12    浏览数( 0 ) 【举报】

【校本研修成果】李彩锋/寺庄乡/小学语文

   

 

      随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它必将是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深的魅力,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也给语文教育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恰当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语文课中的“僵”化为“活”。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注意力又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把学生不集中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呢?多媒体计算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

  1、利用多媒体技术,一手抓“激趣”。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有故事情节,有故事情节的文章可以通过动画展现给学生。没有故事情节的文章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制成连续的画面真实地再现给学生。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全文朗读。活动的画面形成了现场气氛,配以富有感染力的高水平的朗读,将无声的文字描写变为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故事情境中,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最佳情绪地进入课文的学习。《海底世界》一课写的是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如果能借助多媒体技术编制集画像、音乐、语言解说为一体的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述的神奇的境界中去,那么课堂上一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绝好教学效果。上课时,关上教室的灯,拉上窗帘,打开电脑,啊!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伴随着优美悦耳的配乐朗诵,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中,他们随着镜头欣赏了瑰丽无比的海水,丰富的水产,美丽的贝壳,各种各样的海鱼,笨重的海龟,还有树林中的海鸟。他们似乎正在侧耳倾听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学生们已经充分融进了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对美丽的海底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美丽的画面促使他们想去继续了解,主动探索,这就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利用多媒体技术,一手抓“创境”。在理解一段课文前,创设课文情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低年级的阅读课文,一般比较生动、有趣,情境再现十分容易。例如讲授《桂林山水》等一类写景抒情的课文。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完全可以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可以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它所能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极大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能很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二、恰当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语文课中的“难”化为“易”。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有难易之分。多媒体电脑教学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以直观、形象、具体等特点弥补言传之不足,成为突破难点的“爆破筒”,增强学生的兴趣。

  1、利用笔划变形突破字型教学中的难点。

  如《美丽的公鸡》一课有个生字“啄”,是本课字形教学上的难点,学生受先前所学“家”的影响,在书写时往往会漏掉一点。于是我在教这个字时,先联系课文提问:“啄木鸟为什么不跟大公鸡比美?”学生回答:“啄木鸟要给老树治病,啄去老树身上的虫子。”我接着说:“请同学们看清楚这个虫子在哪里?”这时将屏幕中出现的“啄”字中间那点变成小虫子,与点轮流闪烁出现。这样既形象又直观,学生书写时再也不会忘了写这一点了。

  2、借助动画演示突破理解课文中的难点。笔者还见过一堂计算机辅助教学课,所上课文是《詹天佑》,老师并没有将课文搬上计算机,而是重点制作了几张动画片,帮助学生理解京张铁路修建当中的技术性问题以及詹天佑的解决办法,形象、直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虽然这节课计算机的使用并不多,但却恰到好处,解决了文字、语言、挂图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这时的语文教学便已延伸到了课堂外,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

  3、借助动画形象突破字义教学中的难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理解重点字义词义是读懂课文的关键。例如《小壁虎借尾巴》课文中的三个动词“摇、甩、摆”分别写出了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动作,但学生不易分辨它们的细微区别,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这时,借助动画,使抽象的文字与形象的动作结合起来,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双向交互作用,学生学得愉快,记得牢固。

  4、借助多媒体教学突破朗读教学的难点。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内容。语文教师不仅要充当“师”的角色,同时又要是“朗读家”和“表演家”。但是语文教师要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即使能勉强能够做到,但由于教师表现方式和方法的局限性,仍然难以达到多媒体计算机的信息传递效果。但是,如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一方面,朗读录音是朗读大师们给予我们的优秀作品,它用响亮、清晰的语言转换了书面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语言、节奏、格调乃至蕴含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气和语调等方面的示范。同时,录音教材,还具有可重复的特点,因而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朗读训练,效果颇佳。另一方面,配乐朗读,可创设意境,调动情绪,对学生领悟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具有积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美的意境。从内容上说,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无疑可以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泼,教学艺术化、多样化,这也是一种美的形式。它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不当利用信息多媒体技术,无助于小学评语文教学。

  多媒体课件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教学下的语文教师在备受指责的困窘中似乎看到了曙光,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的应用中,效果极佳,无可挑剔。但是,也有个别语文教师走向了极端,不能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似乎离开了多媒体就无法教学,以下是笔者对某些热现象的冷思考。

  1、用得过当。我们看到不少老师,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把一堂公开课,用图文声像几乎武装到了牙齿,恨不得课堂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一举手、一投足,都有声像、图文来配合,本来用几句话、几张图片或简单的手势语就能让学生清楚、明白的地方,却不分青红皂白,非要用多媒体替之,好像没有了这些现代化手段就不能称之为一堂课了,只是一味追求直观性,追求缤纷华丽的效果,由于过于花哨,实际的效果却是干扰学生注意力。当每播放一首曲子,每闪现一幅图画,学生都会新奇好几十秒,甚至半分钟、一分钟。而学生本应放在课文内容本身的注意力却被转移了、耗散了,电脑成了插足的“第三者”。学生除看到了几个好看的画面,记住了某个事物个别的、零散的特征外,一无所获,根本没有思考活动的参与,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依赖性”“惰性”,从而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2、盲目“拿来”。当前,真正能经常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教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现在市场上、互联网上的课件很多,有心者自然可手到拿来。平心而论,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起步的初级阶段,能主动拿来,应该是值得肯定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有些教师对制作课件缺乏必要的认识,一个成功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以上就是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对当前处于发展阶段的现代信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认识,虽然在实践中,这种辅助教学形式还有一些不足,但这种不足是发展中的不足,前进中的不足,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就一定能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6-12 16:30:04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