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 作业周期 : 2017-04-252017-06-10

作业要求 :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 

要求:
 
环节时间:20170424-20170610
环节描述:本环节您需按要求完成作业即可。
负责人:坊主
环节完成要求: 提交作业1份物理教学案例设计
   
通过三备两磨形式,结合研修社区工具,开展区域、校际或者本校”协同备课”活动。研讨交流备课主题、备课方法、备课教案等,并形成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在平台上进行提交。
线下三备两磨流程如下:
一备:执教教师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团队其他成员就授课课题备课、收集资料;
二备(上课、观课):执教教师按照团队成员的修改意见进行再加工。团队成员进行观课分工,设计观课维度、量表;
三备:聚焦问题解决;
一磨:团队成员按照执教教师的主备思路进行深层次研讨;
二磨:根据观课维度表,团队再次深层研讨;
提交要求:

·  1.内容必须来自真实研讨过程;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 

发布者 :金磊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

提交者:学员张志刚    所属单位:清丰县高堡乡第二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5-17 22:16:45    浏览数( 0 ) 【举报】

   《摩擦力》教学案例

 一、课标要求 

    1、通过事例或者实验来了解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想

    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通过改变摩擦力的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和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手在桌子上的三个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

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所感受到的摩擦力并归纳摩擦力的概念。

3、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掌握控制变量法。

4、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过程中,会改变摩擦力的方法,能领略自然界的和谐和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做个小实验:把课本和互动逐页相互交叉,只提起课本的边缘,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事? 学生动手做实验,发现提起一本书,另一本也随之被提起。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提出解释。引出摩擦现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摩擦力呢?用实验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体验摩擦力的存在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指导学生把手放在桌上做三个实验体验摩擦力,学生会感觉到摩擦力的存在及其的阻碍作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1。)

任务二:归纳摩擦力的定义

引导学生讨论:说出你的感觉,试着表述这个阻碍作用,试着给摩擦力下定义。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摩擦力的定义。学生会提到:阻碍手的运动、阻碍手将要运动、产生在接触面上等。都要给与表扬和鼓励。教师总结用物理语言得出摩擦力定义。从而达成教学目标2。)

任务三: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摩擦力的定义思考:摩擦力的方向如何?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里?(学生会很快答出:方向和作用点)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学生猜想不全面,引导学生再做手放到桌面上的实验: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大小不同的力推或拉,感受摩擦力用什么不同力?用大小相同的力将手平放在桌面上或准备好的棉布上推、拉,感受摩擦力什么不同力?学生就很容易猜想了。)

2、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引导总结:控制变量法)设计方案和表格

猜想因素

不变因素

变化因素

摩擦力

实验结论

压力的大小

 

 

 

 

 

接触面粗糙

程度

 

 

 

 

 

运动速度

 

 

 

 

接触面积

的大小

 

 



3、探究实验,记录数据

4、分析论证交流评估。

组织全班同学对黑板上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对同学前面的猜想正确的用红笔打√错误的打×以加深印象)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处理数据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3。)

任务四: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

指导学生看课本61页科学世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方法。(通过改变摩擦力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热爱科学到科学的意识,从而达成教学目标4。)

 

(三)达标训练:导学案61页:1、2、4、5

(通过1、4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通过2题检测目标4的达成,通过5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

(四)布置作业:

观察自行车应用了那些摩擦知识?

(检测对摩擦力的认识、及目标3、4的达成)

五、设计说明

1、在关于摩擦力的认识中 2011 版课标没有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产生摩擦力的条件。主要是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以及摩擦力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而没有要求学生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所以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没有提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若说到产生条件就会牵扯到动摩擦、静摩擦,它们的产生条件是有区别的,讨论起来就非常的难。

2、关于滑动摩擦、静摩擦的概念也没具体讲,不然学生会绕进区别它们不同的误区,从初中到高中、甚至到大学,这些东西我们都很难去研究透的。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是一步一步的、循序渐进的去学习的。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5-23 10:15:13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