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设计一篇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7-04-202017-06-15

作业要求 :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现代信息技术还没有很好地融入教学领域,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单纯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要为教学服务,而没有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所以造成只强调教育技术有形的媒体技术,而不重视教育技术无形的系统技术,忽视了数据处理及媒体资料利用等功能,违背了教学规律。因此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是极为重要的。这也就是课程整合的问题,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问题……

请根据你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理解,结合学科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一篇教学设计并提交。

作业要求:

1.作业不准抄袭,否则取消评优资格并将被退回重新提交。

2. 作业不能以附件形式上传,应在word中编辑好后粘贴在培训平台作业中,避免掉线造成作业丢失。

3. 为了不影响学员的考核成绩,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

4. 根据作业要求进行提交,在培训平台“研修作业”处进行提交,标题必须设置为【研修作业】+姓名/工作坊。

发布者 :孙艳娟

设计一篇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李社民    所属单位:南乐县福堪镇中心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4-30 22:32:10    浏览数( 0 ) 【举报】

《白杨》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本课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撤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轻易,赞扬了中超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那段历史比较陌生,教学时可从介绍抗美援朝战争或播放《英雄儿女》《上甘岭》电影片断导入,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进而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初读课文,交流: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感受到他们是“亲人”?从而读懂课文叙的事,初步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再读课文,通过体会最令人感动的语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升华一的情感,体会前三个自然段共同的写法──先叙事,再抒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

    1、理解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感知白杨的形象美和精神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领悟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部分生字。

教学重点: 

    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的心愿。

教学难点:

    体会白杨的品格和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入茫茫“戈壁”

    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最恰当的词描述戈壁的景象。(生可能会说荒凉、恶劣等。)在这茫茫的戈壁滩上,看不到山,看不到水,看不到人烟,天地浑黄一体,辨不了东南西北。如果是你此时也置身在此,你可能会有哪些感慨?(生可能围绕“荒凉、恶劣”谈自己可能有的感受。)有了这些感慨,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相信会有更深的体会。(生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为理解白杨的品格和建设者的无私奉献打下基础。

二、聚焦问题:白杨在爸爸心中的特点是什么?只是为介绍白杨吗?

   (一)明特点,了解“借物喻人”

    特点一:直——抓住重点读

   (课件出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师提醒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比方:“从来”。)

    特点二:适应性强——前后联系读

出示句子:“哪儿需要它,它……长出粗壮的枝干。”(课件)

    让我们一起回过头来,想想白杨生长在哪儿?谁能根据前面的学习来说说大戈壁什么样?那里环境如何?(生交流)

    让我们再次走进那茫茫的大戈壁吧!(齐读第1自然段—课件)

    想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树呀?(适应性强)大家想象一下,咱们把这里的“哪儿”换成一个具体的地方好吗?这是怎样的一种品格呢?读出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并前后整合,读懂白杨的适应性强。进而启发学生多角度去想象: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白杨的身影。让学生充分理解白杨还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

    特点三:坚强——带着想象读

读文,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用心灵去感悟,用我们的想象去补充,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

    想象一下,在那茫茫的戈壁上,风沙、雨雪、干旱、洪水,白杨树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比方,会遇到怎样的风沙呀?什么样的雨雪?什么样的干旱和洪水?(生在想象中反复读这句话。)

    汇成一句话,那就是:(齐读)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课件)

这是一种怎样的品格呀?(坚强)

[设计意图]:为了解“物”的特性,在反反复复阅读中贯穿思维训练,鼓励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从而升华学生的理解,推进学生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也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断提升。

   (二)明心愿,了解“托物言志”

    1、爸爸只是为了介绍它、赞美它吗?

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孩子们知道吗?(课件)“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那孩子们不知道什么?(生交流)

    请同学们看当年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边疆所付出的一切吧!(课件播放建设边疆的资料:看,有许许多多的建设者奔赴新疆。50年代初,这些女兵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代母亲……)你明白了爸爸的心愿吗?(师板书: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 无私奉献)

    2、他看见火车……成长起来。

理解“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爸爸的心愿,领悟建设者的精神美,从而在心底里钦佩那些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建设者。

、学文练笔,巧用“借物喻人”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无私奉献的人们。通过读文和拓展阅读,你能用“借物喻人”的方式来写一段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1、可尝试运上本文中学到的关联词“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2、也可根据拓展阅读《松树的风格》中的第一段运用这些关联词语“不管……不管……也不管……还是……也不管……还是……只要……就……既……也……”

   (第2个小题有难度,让学生二选一来做,在运用关联词中体会“借物喻人”的妙用。)

    例句:松树总是挺拔的、苍翠的。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安家。不管风吹还是雨打,不管严寒还是酷暑,它总是那么绿,那么直,不弯腰,也不低头。守卫祖国的边疆战士,就像松树一样尽职尽责,长大了,我也要做一棵坚强的松树。

[学以致用,学文及时练笔,并给学生提供例句,降低写作的难度。]

五、写字教学,着眼“扎实”

     1、根据前两课中学到了写好左右结构字的基本技巧,写好本课生字。(写“戈”时和“弋”区分。)

    2、范写“疆”字,提醒“祖国的疆土一寸都不能少,弓字里有个土。)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6-05 17:12:24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