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住在文字里的童年

  发布者:马亚娟    所属单位:清丰县巩营乡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17-06-28    浏览数( -) 【举报】

群文阅读之童话

---------文字里住着的童年

    单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整本书阅读,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种阅读方式。为了让学生学会多篇文章的阅读,开展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有效地更新了教师阅读教学的意识,改革了阅读教学的模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有强烈的阅读兴趣,能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学生群文阅读的指导最主要是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使孩子们形成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根本中,童话占了很大一部分内容。生动的故事情节、夸张的想象、丰富的语言以及拟人的手法,让学生对童话故事情有独钟。面对极富情趣的童话故事,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还原童话故事的童真、意趣,教出儿童情趣。让学生正真喜欢上童话,喜欢上阅读。

一、快乐与童真并存

   阅读一篇童话故事,我认为老师先不要记者去分析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怎样组织教学等等,而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用学生的眼光,用学生的心理,反复朗读和体会:故事中最吸引学生的是什么?他又是如何体现童话所具有的独特味道?也许这正是我们教学童话重点难点的突破口。

   有些童话在成人看来活血是不符合生活逻辑或是不屑一顾的,但他是儿童所独有的,是儿童心理、性格特点的体现,是他们真情的自然流露,并通过语言、情节、结构、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在教学前,教师应系新体会和品位,发现童童话如:《风娃娃》(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导入,我们可以这样做——

师:“风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风)

师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来自风家族的一位小成员——“风娃娃”。(师板书:风娃娃)“风娃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蛋,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真可爱。”(师边叙述,边板画“风娃娃”图像)

请学生独体后,老师接着问:想和风娃娃交朋友吗?那就和风娃娃打个招呼吧。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我们的教育应该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体现童话的教学的游戏精神,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只有这样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读懂童话,陪伴孩子走进童话世界,与孩子一起分享其中的喜怒哀乐,帮助低年级学生实现心灵的成长。

   不同的童话故事有着不同的内涵,即使同一个童话,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也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冲突。如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能把同类型的童话整合在一起,组成群文阅读,引起不同的体悟和感念,让“快乐”和“童真”成为童话教学的主旋律。

二、情趣与语言共生——转换角色,体验情趣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唯有努力我学生搭建体验平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获得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同化和人格的升华。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同化的情趣是能有在童话中发现自己,这就是体验。正是基于这种体验,让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因为有了生活的体验,所以教学只需要轻轻地唤醒。

1. 角色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指导学生讲述自己学习的童话故事,通过角色转换进行对话,让学生站在故事主人公的角度去感受,无需教师任何讲解,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已蕴含在充满情趣的角色对话中。

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可以这样组织“讲故事”活动:

(教师包房课文动画,但是没有声音。学生欣赏。)

师: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不过这个故事里的小动物都没有声音。动物王国电视台台长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读书、表演特别棒,想聘请小朋友做动物王国的配音演员,瞧,还特意寄来了招聘启事!(出示招聘启事。生读启事内容。)

师:你们想给这个童话故事配音吗?那可要仔细看哟!

指导朗读字词句,粗浅的理解课文。

学生根据插图试着给画面配音,互相评价。

学生根据动画课件的画面,给动画配音,创造性地加上动作表演讲述。

   每一个环节,学生都既紧张又兴奋。教师正是利用“给动画配音”这一语文实践活动——角色对话,一到学生讲述童话故事,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同时也培养了听说读等多方面的语言能力。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将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酸的和甜的》介入这里,组成群文阅读,加情感体验。

2. 角色模拟

   儿童之所以喜欢童话,是因为童话的幻想性的强烈的游戏精神最能满足儿童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有时候让学生走进故事,使他们成为故事的主人公,让他们走进角色从而较为理想地完成对故事的解读。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是这样设计的——

   教学伊始,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玉米、桃、西瓜等模型教具和小猴子、小白兔的头饰,告诉大家今天要演一个童话故事。先指导学生读课文、分角色、教表演,接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练习表演,再找两个学生分别戴上小猴子和小白兔的头饰扮演小猴子和小白兔。“小猴子”按照书上的五幅图画的情景,表演扛玉米——扔玉米摘桃——扔桃摘西瓜——扔西瓜追“小白兔”。

    这样的表演,满足了学生喜欢玩的天性,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勇气,还锻炼了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既顺应了儿童的天性,又适宜童话的特点。

    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适用于后一篇宣读课文《象鼻桥》,让学生俩人一组弯下身子,伸直手臂,模拟大象搭桥,学生就这样静静地站着,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象鼻桥”开始摇晃,逐渐支持不住了。通过搭桥模拟体验,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大象在河边静静地站了好几天,是多么不易、多么伟大。这样的组成群文,可以加深对童话的理解。

三、情感与文本齐飞——整体把握,感受情趣

   学生在阅读作品时,往往偏重于直观感受,注重作品中的形状、色彩以及声音,对新颖、奇特、富于动感的人物形象和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非常感兴趣,而对作品只是进行大体的把握,对文本只是火的一种朦胧的感受,这真是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新理念所追求的“语感”及“整体性”。教师要明确儿童阅读的这种的特殊性,有时是低年级的童话教学,更是不能破坏其完整的故事情节。

    有的教师一味地在字词句上纠缠不休,把文本肢解得只剩几根“筋”,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的新颖,从故事的某个段落入手,绕来绕去,反而把简单的故事绕得极其复杂,使学生如堕云雾,不知所云。还有的教师喜欢拎出某一关键词或关键句,然后辐射全文,让学生通读全文,找找有几处地方写出了这一意思。学生东找找西找找,找到一处学一处,找完了也就学完了整个故事。这就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

    既然一个故事是完整的,就应该从整体入手。只有整体感知才不会批坏故事的完整性。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小鹿的玫瑰花》一文中含有两条主线:一是玫瑰的成长,二是小鹿的心情。小鹿的心情是伴随玫瑰的成长由惊喜到失望再到高兴,逐步发生变化,故事也随之跌宕起伏。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童话故事的情境中,一边感受玫瑰的变化,一边体会小鹿的不同心情,在故事中经历一次完整的心路历程。这时候的学生,一定会陶醉其中,被故事深深吸引。

有结构地呈现文章,让群文有机组合起来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个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优化要素的结构就能提高整体的功能。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结构,才能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举一反三、分组递进、反复重读等群文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地呈现文章。

   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如“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师生共画文章的情节结构图;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一组文章,自己画一画每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分组递进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组文章,再读另一组文章。如群文阅读《太阳·石头·风》,先指导学生读两首有关太阳的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想象的丰富性;再指导学生读两首有关石头的诗歌,在学生感受诗歌想象的丰富性的基础上,发现诗歌语言的有趣性;最后引导学生阅读三首有关风的诗歌,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想象的丰富性和语言的有趣性。这种教学结构,一组一组地呈现文章,学生始终在多个文本共读中进行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反复重读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组文章,再重读这组文章。如台湾赖玉莲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对友情多面向的探讨》,先指导学生从《我喜欢你》《阿贵只有九岁》《打过架那天的夕阳》《等待》《赠汪伦》等五首友谊诗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两首诗读一读,写一写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再指导学生小组合作,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出五首诗中所传达的有关朋友的想法,如朋友之间有快乐、有争执、有生离、有死别等。如台湾陈易志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石头汤》《雷公糕》《南瓜汤》《敌人派》《肉丸子汤》《兔子蛋糕》,先让每个小组各自阅读一篇文章,每个学生整理出本小组阅读文章中的角色、困难、结果等信息,写在便利贴上;再重新分组,新的小组里坐着读不同文章的学生,请他们把自己写的便利贴贴在海报上,重述自己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一节课时间内每个学生相当于读了六篇文章。这种教学结构,充分利用文章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

    童话所能引起儿童的各种不同情感,使儿童愉快,使儿童感到有意思、有吸引的特征,都源自“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我们应该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努力让学生走进童话,推开低年级学生群文阅读之门,让每个学生心中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

参考文献:

[1] 陈玉芸 《加强指导 让课外阅读更有效》[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7

[2] 潘亚聪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践探索》[J] 2009.04

[3] 黄红云 《书香萦绕童心 阅读点亮童年——低年级课外阅读培养之我见》[J]发展研究. 2007.04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