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五柳先生传

  发布者:袁令真    所属单位:清丰县巩营乡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7-06-29    浏览数( -) 【举报】

案例名称   五柳先生传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七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学者  袁令真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初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熟读全文,理解文中语句的意思,理清思路,感知全文。
  2.体会学习本文的写人的方法,学习通过分析人物遭遇,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情感志向。
  3.分析重点语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和“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体会作者高尚的节操人格。  


三、教学重难点
 
分析重点语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和“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体会作者高尚的节操人格。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学习古诗文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准备
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由《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歌抒发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和高尚的节操,表现在“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此愿就是:辞官归隐,寄情田园。
 二、作者与背景简介:
 1.作者介绍
  陶渊明:字潜,名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他年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闻,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写出了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优秀诗篇。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其生平大体上可分三个时期:二十九岁以前为居家读书时期;二十九岁至四十一岁为时仕时隐时期;四十一岁至六十三岁为隐期。 东晋末年的思想学术是以老庄思想为主体的玄学盛行,佛教、道教亦广泛流播,传统的儒家思想虽受到冲击,但并未完全泯灭。陶渊明的思想既有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有道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济世救民的入世精神、道德人格修养、安贫乐道的心态,在他的思想中均有所体现。而道家的追求个体自由和超脱世俗的出世精神,以及崇尚自然、追求反朴归真的思想,又深深地嵌入了他的灵魂之中。
2、时代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世族豪门形成了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富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一代雄豪曹操也未能摆脱对豪门的依赖。
  魏晋时期,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与读书人的自由个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直之士深受压迫,往往借酒浇愁,在醉乡中使波澜的心灵获平静。这是他们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


  东晋末年,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社会上充满了虚伪和欺诈,这就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
  三、初读课文,扫除文障:
  四、探究课文:
  1.分析课文结构:
  第一段: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家境、习性及其志趣。
  第二段:用史传的结尾格式加了一个赞语,集中陈述了传主安贫守节的性格特征和卓尔不群的理想。
  2.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 “文眼”、 “字眼”、“词眼”、 “句眼”、 “段眼”等。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有何关系?
  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接着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
  ①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②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特立独行、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③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④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⑤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读“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我们看到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⑥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小结:全文有9个“不”字。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赞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小结:
  《五柳先生传》的五柳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怪人”:不知道姓氏,不知道住处,以五柳为号;好读书,而不求甚解;爱喝酒,见酒必醉,不发酒疯,“弹”了就走;写文章,自娱自乐;住的是茅屋,穿的是粗布,吃不饱,穿不暖,却安然自若。这样一个人你说怪不怪!     



八、教学反思  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理解字义,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自主性。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