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做一名潇洒的老师——《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读后感

  发布者:赵向红    所属单位:南乐县杨村乡中心学校    发布时间:2017-06-20    浏览数( -) 【举报】

做一名潇洒的老师

——《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读后感

 “闲暇出智慧”,这是古希腊的格言。对于教师这一职业,“闲暇”这个词似乎与中小学教师无缘。大多教师的口头禅就是“忙”,于是有人忙得焦头烂额,有人忙得头晕眼花,有人忙得顾此失彼,有人甚至忙得过劳死。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推荐我们读了《做一个会“偷懒”的老师》这本书。读完后,深受启发,原来做老师也可以做得如此潇洒,只要“会偷懒”就行了。

如何才算做到“会偷懒”呢?结合书上的理论及自己的认识,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会“偷懒”的老师,要追求高效。

这里的“偷懒”,绝不是懈怠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是运用智慧,潇洒的工作,享受工作的一种良好地工作状态。

追求高效是“偷懒”的出发点,也是工作的落脚点。

哲人亚里士多德说过“科学与哲学来自闲暇。”每一次的科技发明都离不开气奇思妙想,而大多奇思妙想,目的都是追求高效。莱特兄弟在一次坐马车时,感觉马车有些慢,就想发明一种比马车更加快速的交通工具。偶然中从人们放风筝中得到启示,兄弟二人运用智慧,最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教育工作中,如果老师以追求高效为工作目的,就会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手段,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花少量的时间,达到最高的效率。这样,老师就有了“偷懒”的资本,当教师自然也当得潇洒!

二,        会“偷懒”的老师,要眼观全局。

眼观全局,是会“偷懒”教师的基本素质。

古语云“扒了东墙补西墙,结果还是住破房。”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要树立一盘棋思想,要提倡顾全大局。”

现实中,工作与生活,个人与集体,教学与管理,学生与家长关系千丝万缕,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
    
追求工作高效的教师,必定要遵循教育规律,从大局出发,协调好各种关系,以保证工作落实到位。

三,        会“偷懒”的老师,要分清主次。

 分清主次,是会“偷懒”教师的高效方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育工作千头万绪,要想事事完美,几乎做不到。在工作中,必定有轻重缓急之分,分清自己当务之急是什么,才不会胡子眉毛一起抓,忙的焦头烂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跳出“庐山”,换一个角度,分清工作上的主次轻重,才能应对自如,工作起来才能从容不迫。从这种意义上说,懂得取舍,也是一种智慧;懂得取舍,方能大智若愚。

会偷懒的老师,正是理清了工作内容上的主次轻重关系,才能在别人忙得焦头烂额时,,自己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地高效地工作。

四,        会“偷懒”的老师,要运筹帷幄。

运筹帷幄,是会“偷懒”教师高效的前提。

诸葛亮之所以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因为他对天下形势有了充分的了解,对人物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明确了清晰的目标,制定了了严密的策略,调度有方,赏罚分明。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诸葛亮”似的人物,但是我们借鉴他的工作方法,成为一名“会偷懒”的教师还是大有可能的。

会偷懒的老师,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对象,总是了若指掌,胸有成竹。所以比起不会偷懒的老师,多了一份从容和潇洒。

五,        会“偷懒”的老师,要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是会“偷懒”教师的高效法宝。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真谛: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

古语云:“教学相长。”学生不仅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也是我们的朋友和助手。认识到这一点,就会相信孩子越来越好,越来越棒。相信孩子,我们就多了许多小帮手;相信孩子,我们就会有了许多期待;相信孩子,我们就会收获快乐和尊重。

会偷懒的教师,会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主动性,相信孩子并期待孩子天天进步。

六,        会“偷懒”的老师,要学会反思。

学会反思,是会“偷懒”教师的高效保证。

 “反思”一词,最早源于佛学,指人们对照佛祖的规训,对自己的行为和内心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谴责,自我慰藉与自我律己,已达到灵魂升华的境界。

英国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者卢瑟福,是最早完成原子核裂变实验的科学家。有一天深夜,他看到实验室的灯还亮着,走进一看,自己的一个学生仍伏在工作台上做实验。他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干什么?”学生回答:“我在做试验。”“那你白天做什么呢?”“做实验。”“你早上也在工作吗?”“是的。”“你每天都如此吗?”“是的。”学生期待着赞赏。可是,卢瑟福却问道:“你这样天天到晚的工作,那么,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

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圣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凡人?会偷懒的老师,总是重反思,勤反思,善反思。我们教师在工作上不仅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思考:前进的方向在哪里?如何才能“偷懒”又高效?

读完这本书,我第一个想到的老师是杨希平老师。

在工作中她从来都是从容而又潇洒的。我整天忙于批改作文时,发现杨老师一两天就该完了。请教她时,她说:“作文都要看,打分,但没有必要都细改。一个班从上中下三等学生中各抽20多本,详细批改后,就明白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了。讲评后让学生针对性的修改自己的文章,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修改能力。”

备课时,她指导我从文体入手,夯实基础。授课中她指导我,一节课扎实一个知识点。有时候,课下,我也会跟她学习一两个瑜伽动作放松放松身心。每次见到她,都是看到她神采奕奕,意气风发。

像杨老师一样的老师,我们十中还有很多。优秀的教师就在我们身边,我来到十中两年时间里,受益匪浅。在与这些老师共事中,愿我们也逐渐成长为会“偷懒”的老师,做一名潇洒的人民老师。

最后我借鉴作者也改写《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作结尾:

从明天起,

做一个会偷懒的老师

既智慧性地备课,上课,

又注重娱乐休息

 

从明天起

做一名会偷懒的老师

想象自己的办公室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位亲人互通信息

告诉他们,

我要做一名潇洒的老师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