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的整合

  发布者:赵志喜    所属单位:台前县孙口镇中学    发布时间:2017-06-15    浏览数( -) 【举报】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的整合

台前县孙口镇中学  赵志喜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主要论述了整合的必然性、整合的模式、整合的方法三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信息技术;整合

【正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              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这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语文学科改革,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就必须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

    一、整合的必然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学科。语文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眼、耳、口、脑、手等全部感觉器官,最大限度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学习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受到尽可能大的效益。“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它的出现和普及,不但促进了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的改革,重要的是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为语文教学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是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整合的模式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注重传授语法和词汇知识,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追求的是:

1、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语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革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4、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三、整合的方法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1、          激发兴趣法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 多媒体的运用,能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面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加活跃。一堂40分钟的语文课,导入工作做好了,整堂课就易于成功,在这里,导入扮演了凤头的角色。那么如何塑造好课堂的凤头呢?这其中采用多媒体导入是方法之一。如教《黄河颂》这一课时,课前播放《黄河颂》flash课件,屏幕上出现波涛汹涌的黄河活动画面,上课时,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一边欣赏波涛汹涌的黄河,一边倾听老师激情澎湃的导语:同学们,你们见过黄河吗?黄河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它与长江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样的导入新课,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是成功的导入,也就是课堂教学的凤头   

    2、渲染情境法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运用多媒体教学作文,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例如:写景抓不住特点,写不出意境和内涵是学生不喜欢写景的重要原因。人们往往把这归结于学生对周围的景物不够留心,缺乏丰富的联想,加之谴词造句的火候不到所至。而实际上,老师指导学生写景时仅仅纸上谈兵,没有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融入景物才是学生对写景作文倍感头痛的关键所在。比如作文《家乡的四季》,我给学生展示了家乡四季的图片,并在观看的过程中播放腾格尔的《天堂》,这样学生自然就被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课堂上巧妙的用音乐和画面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课件意境美。有了表达的欲望后,再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捕捉习作素材,帮学生成功的跨越写景作文这道难关。学生在课堂上同时受到音乐、美术、文字语言等多种媒体的熏陶,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因此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学生习作题材较广,感情真挚,能写出一定的意境,文章颇富新意。再如,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原来教学起来总是干巴巴的说教,现在可以截取一些视频,让学生观察后进行描写,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细节描写能力。

3.首尾呼应法

首尾呼应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前有铺垫,后有呼应,设计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

古罗马奥维得说:“凡事的收尾贵如皇冠”俄国托尔斯泰说:“好的那种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他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读一遍。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语文课也是如此,在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要给学生留下回味的东西,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如在教学《社戏》时,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鲁迅的思想感情,我在导入阶段就注意将学生的思绪引向童年美好的回忆中去。我借助多媒体演示浙江海边农村纯净优美的田园风光,突出社戏片断。我在导入时指出:“被誉为民族文化瑰宝的戏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韵味,为大家所喜爱。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社戏》,就是鲁迅先生记叙童年看社戏的一段经历,文中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么,是一场什么样的好戏,让先生这样倾心呢?让我们走进作品去看个究竟。”经过一节课的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再次展示平桥村优美的风光、平桥村淳朴的村民和平桥村一群活泼、健康、可爱的少年,进行课堂小结,与导语遥相呼应,篇末点题:是什么那样吸引人呢?哦!是因为有乐土、有美景、有趣事、有玩伴。作者采用写意的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渲染描绘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给读者以冲击,而产生精神愉悦,富有美感。这样结尾,从多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总结。与导语相互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教学整体。

4、利用网络,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

 比如我们在校园网或教师的个人主页上,延续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答案。许多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围绕选题,或个人或结合成学习小组,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这样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所以,网络环境下开放的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较灵活,能够支持和帮助学习者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

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直观演示法,合作调查法、激疑问难法等,要视具体的课文而定。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相结合时,还要注意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过分依赖,否则容易走入误区。

    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而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也必然会将语文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相信,“语文新课程改革”这朵红花在“信息技术”这片绿叶的衬托下,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为语文新课程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百法百例》

[3]  《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2期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