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抵制不良诱惑

  发布者:张丽双    所属单位:清丰县柳格镇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7-06-08    浏览数( -) 【举报】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姓名:张丽双

单位:柳格乡初级中学

 

 

 

 

 

第三课 远离违法犯罪

第三课时  抵制不良诱惑  远离违法犯罪(上)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独立思考、自我控制的能力,避免违法犯罪;

3、知识目标

知道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情境体验法  自学法   指导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铁窗泪》歌曲

改革开放的大潮催生了物质富足、多姿多彩的生活,也夹杂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诱惑。有多少花季少年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经不住不良诱惑而心灵扭曲,行为失范,甚至走向罪恶的深渊。同学们,我们必须明白,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做错事后就要承担应有的责任,同样,违法行为也要承担责任,犯罪行为还要受到刑法的惩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

二、展示教学目标和自读提示

由学生阅读目标了解本节内容,结合“自读提示”自由看课本

三、讲解新课

第一个环节:特别报道

介绍材料

材料1: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全国刑事作案人员中,14~25岁的青少年占总人数的60%以上,而其中14~17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比例的89%

材料2:目前,全国未成年人在管教服刑的少年犯达1万余人,在劳教所的则更多。

材料3:如今的青少年犯罪主要以侵犯财产罪为主,涉嫌抢夺罪,抢劫罪,盗窃罪分别占37%32%22%,文化程度偏低,初中文化程度占44%,小学文化程度占22%,独生子女未成年犯罪占80%

提问:以上这一组组惊心动魄的数据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什么样的信息?

明确:它向我们展示了青少年犯罪的现状,说明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是刻不容缓。

教师小结过渡: 是的,同学们,我们必须明白避免违法犯罪是行为的底线,也就是说我们的任何行为都要严格地规制在法律的范围之内。当我们的行为触犯了法律之时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什么是违法行为呢?

   第二个环节:热点追踪

(一)违法行为就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1、指导学生阅读第一个◎第一个◆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刘某因违法受到罚款和行政拘留的处罚,他的违法事实是什么?

明确:上公交车后不买票,并且拒不补票,进而辱骂售票员,最后因不满众人的谴责而动手打人。

教师小结:刘某受罚款和行政拘留的违法事实,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违法行为”。我国法律规定,作为乘客有上车买票、保持车内环境、遵守车内秩序的义务;不得恶意辱骂他人,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更不能在公共场合动手打人,这些行为都是法律所明文禁止的,由此可见,刘某的行为触犯了法律,自然应受到惩罚。

2、讨论: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有哪些行为是属于违法行为呢?

明确:出售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抢劫他人财物、强迫他人不得信仰宗教、非法剥夺他人合法选举权、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二)违法行为的类别

同学们刚刚举到的这些都是属于违法行为,下面我们来对这些违法行为作一个简单的分类,完成表格内容。

 

违反宪法的行为

 

违反刑法的行为

 

违反民法的行为

 

违反行政法的行为

 

强迫他人不得信仰宗教、剥夺他人的合法选举权

 

抢劫他人财物、交通肇事后逃逸

 

出售质量不过关的产品

 

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教师小结: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根据违法行为的不同种类,我们可以把它分成:违反宪法的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行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任何一种行为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教师过渡: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口号“打击违法犯罪 端正社会风气”刚刚我们学习了违法,那么什么是犯罪呢?

     第三个环节:今日说法

(三)犯罪的含义和特征

1、指导学生阅读第一个◎第二个◆的案例内容。

提问:联系张某的犯罪事实,谈谈你对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的理解。

明确:张某之所以被认定为犯罪,是因为他的行为符合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这三大特征是紧密相连的,缺一不可的,只有三个特征都具备了才能确定为犯罪。

2、教师过渡: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那么二者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第四个环节:画中寻理

(四)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1、指导学生阅读第一个第三个的案例内容 。

多媒体播放:取得不义之财的事例

提问:①徐某的一般违法行为有哪些,犯罪行为是什么?

②图中人物及徐某一步步走向犯罪的过程,告诉我们的教训是什么?

明确:在生活中我们要坚决杜绝不良嗜好的滋生,远离违法犯罪,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2、教师小结:这一案例反映了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如果我们把违法行为按照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分类就可将其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即为犯罪,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不管从对社会危害程度、触犯的法律、应受的惩罚来说都是不相同的,但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可能就会像案例中的刘某逐渐演化为“犯罪行为”。

四、本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根据违法行为所触犯的不同法律,我们可以把它分成:违反宪法的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行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如果我们把违法行为按照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分类就可将其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即为犯罪,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可能转化为犯罪。在生活中我们要自觉地杜绝不良嗜好的形成,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中学生。

  五、板书设计

 

 

 

 

 

 

 

 

 

 

 

 

 

 

 

 

 

 

 

 

 

 

 


六、课堂作业

 

.1.中学生小A,迷恋网络游戏,还经常参加趁父母不在家,上网浏览不健康信息。后来,模仿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手段,持刀抢劫,将一妇女刺成重伤,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刑。这警示我们( )
①要克服猎奇心理,抵制不良诱惑  ②要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 ③要远离网络,避免受其侵害 ④要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A.
①②③     B. ②③④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下列几种行为中,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A
为了寻开心,一中学生多次拨打“119”电话,谎报险情
B
外出旅游,在文化古迹上乱刻乱划
C
王某参与打架斗殴,致人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D
几位年轻人在广场草地上胡打乱闹,对勿踏草坪的牌子视而不见


3.
犯罪的基本特征中,(     )是本质特征。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国家强制性  

2、未成年人小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由抽烟→吸毒→抢劫→监狱。请回答:

 

 1)在你身边的未成年人中还存在哪些不良风气?

 

2)小刚这个事例给你哪些启示?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课,在开始播放铁窗泪歌曲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了课堂上,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讲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及联系时,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我采用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认清了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犯罪的特征”理论性比较强,让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用现实例子进一步说明。总之本节最后落脚到中学生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附件

  • 抵制不良诱惑课件.ppt  下载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