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初中数学课如何关注“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并逐步完善 作业周期 : 2016-12-302017-03-15

作业要求 :



在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受教学观念、教学设施、教学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少,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产生“正迁移”的影响小。教学中关注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课标》在其总体目标阐述中写道:“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请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写出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发布者 :周毅

初中数学课如何关注“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并逐步完善

提交者:学员许志燕    所属单位:菜园镇第一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1-01 19:27:03    浏览数( 3 )

                                                                                            浅谈让学生在活动中乐学

菜园一中:许志燕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正在酝酿出台的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双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在继续保证“双基”的基础上,还必须启发学生领会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因此,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过程的教学,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做游戏”——让学生“玩”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 “玩”数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学习主体处于愉悦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主动自觉地去“做”。教师应尽量把适当的内容设计成学生的游戏学习活动,把数学知识教活,使课堂变得更有生命力,更有活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数的整除 ”时,有的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在下课铃快要响的时候,老师对全班50多名学生一边出示写有2的卡片,一边说“请学号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先走。”接着又出示卡片0.5,让学号是0.5的倍数的同学走,有几名学生站起来欲走,后来又坐下了。教师追问:为什么大家都不走呢?让学生结合整除应具备的条件,说明理由。教师再出示卡片3、5,让学号是3或5的倍数的学生走。最后还剩下学号是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的学生。此时,问学生,老师出示哪一个数,大家都可以走?学生们略加思考,异口同声地说“1”。新颖有趣的“动脑筋离课堂”的游戏设计,巩固了知识,检查了效果,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2“文本阅读”——让学生在“读”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交互作用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消化这些信息,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在读的过程中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去读,读完后再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目的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读的过程中主动地去体会,去发现所读的内容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积累数学经验,而不是仅仅按照老师的要求仅仅读书而已。

3.“实践操作”——让学生“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儿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会指导儿童的双手更灵巧地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灵手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象。

4.“自主探究”——让学生“悟”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要求教师要加强开放式问题的教学,提倡探究式学习,强化合情推理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实验、类比、归纳、猜想得出结论,将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在平行四边型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学生不仅仅是理解和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它的面积,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这样一个数学活动经验: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可以通过转化,把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运用以往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去了解、认识新知识,探索、解决新问题。当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时,学生会自觉地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割、补、拼、移、转等方法把三角形、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在学习圆、圆环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会借鉴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时的经验,独立探索圆、圆环面积计算公式。这说明学生能运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探索、学习新知识,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启发,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5.“解决问题”——让学生“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现实生活中采撷教学实例,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培养“用数学”的能力,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在“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要具有超越时空的穿透力,对学生长远发展产生影响。因此,作为学生数学学习初始阶段的小学数学,除了重视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应该重视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等数学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2-22 15:47:02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