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截止日期 : 2017-02-23

作业要求 :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一定有所提升。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我们的大脑,提升了课堂知识的容量。让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纵深度。教师的智慧体现在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和设计规划能力,这就对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请分享一下您所任的语文学科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精彩教学设计,我们一起来行动吧!

作业题目:
    本次网络培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请根据你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融合的理解结合自己任教的经历,完成一份应用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设计提交到平台。
作业要求:
1.
教学设计方案要体现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
2.
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3.
字数要求在1000---1500字之间。

4.请务必在作业的截止提交日期之前提交,逾期将无法提交。

5.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为了不在线丢失作业,最好先在word文档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提交的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温馨提示:

在培训平台“学习中心”—“研修作业”处进行提交,标题必须设置为“【作业】题目—姓名/班级名称/县(区)”。例如【作业】题目—张三/小学语文2/某某县

发布者 :张玉桥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提交者:学员于天娇    所属单位:白营一中附小    提交时间: 2016-12-29    浏览数( 3 )

【作业】诗海拾贝教学设计——于天娇/小学语文1坊/汤阴县


群文阅读《诗海拾贝》教学设计


单元概说: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的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筛选优秀诗篇,拓展课堂阅读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以知识树为主线,整合课内外知识,指引学生自主学习,欣赏诗歌,引导学生背诵经典作品。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2.
在交流吟诵中感受诗歌的特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背诵经典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诗歌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浩瀚的诗海里,有无数的珍宝熠熠生辉。出示《诗经》、屈原《离骚》、陶渊明《饮酒 其五》、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苏轼《水调歌头》、马致远《秋思》……
   
今天,我们就到这诗歌的海洋里去撷取那颗颗闪闪发光的贝壳吧!
二、主题回顾
   
我们已经轻叩诗歌的大门,踏一路馨香,领略了古诗美的意境。学习了书中的四首古诗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诗经.采薇》思乡
《春夜喜雨》喜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热爱
《天净沙.秋》清肃
三、阅读概览
(一)初读诗歌
   
今天我们来学习老师为大家收集到的四首古诗词《诗经
· 硕鼠》、刘禹锡《竹枝词》、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李叔同《送别》。请在小组内开始交流学习。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
.组内合作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合作解决,读通顺诗句。
2
.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3
.比一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能读出古诗词的韵味来。
(二)学生汇报
1
.这四首古诗词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首?先读一读,再说体会。
总结回顾诗歌特点:
   
语言凝练 

音韵和谐

 节奏鲜明 

情感和想象丰富(板书)
2
.结合学生汇报引出主题。
 
《硕鼠》 
愤恨统治者,向往美好未来 

《竹枝词》“晴”即“情”,一语双关

闻鹊喜·吴山观涛》  讴歌壮丽江山
《送别》  离情别绪

四、名句分享与赏析

通过诵读,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相信你有了很多收获。那些千古传诵的诗词,定能让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情感,看到诗人眼前曾经出现过的景象。你能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吗?
要求:先吟诵诗词句,再说感悟。
1
.《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问题:何为“乐土”?当时的农民为什么要去寻找“乐土”?他们能找到理想中的“乐土”吗?
理解:(1)、“三岁贯女”: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多年,贪得无厌。“逝”简短、凝练的语言表现了农民对统治者沉重剥削的怨恨与控诉,寻找乐土只是空想罢了。
  
2)、“鼠”、“黍”、“顾”、“女”、“土”押押韵u韵,让我们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2
.《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题:说说你在阅读时犹如看到和听到了什么?眼前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小结:“道是无晴却有晴”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3《闻鹊喜·吴山观涛》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全词细致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和作者心中对壮丽江山的讴歌,在众多观潮诗词中独树一帜。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首两句说钱塘江的秋水好像染成“天水碧”的颜色,指的是潮水未来,风平浪静的观感。

4.《送别》

问题:这是一首送别词,回顾我们曾学过的送别诗,你会想到那些?(《送元二使安西》、《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这一类诗中诗人是怎样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对朋友的劝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对友情的珍重。

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首歌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的离别“集体无意识”。所以,《送别》也就成为中国人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小结: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诗人的情感。
c
、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主题拓展

通过刚才的吟诵,我们进一步感悟和理解了古诗词,走进诗人内心去再现当时的场景。诗词,用凝练的语言,传递了无限的情感,留给我们遐想的空间;吟诵着这些音韵和谐的句子,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字的魅力。同学们,泛舟诗歌的海洋,你还有那些体会呢?(学生自由交流)
六、 总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诗歌犹如一朵奇葩。让我们走进中国古典文化,诵读这些千古名篇,愿我们能与经典相伴,陶冶我们的情超,积淀我们的文化内涵。

 

板书设计

                 语言凝练 

   音韵和谐    诗海拾贝   节奏鲜明

                情感和想象丰富


老师评语

立足文本,适度拓展。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