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业周期 : 2016-12-292017-02-28

作业要求 :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一定有所提升。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我们的大脑,提升了课堂知识的容量。让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纵深度。教师的智慧体现在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和设计规划能力,这就对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请分享一下您所任的语文学科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精彩教学设计,我们一起来行动吧!

作业题目:
    本次网络培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请根据你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融合的理解结合自己任教的经历,完成一份应用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设计提交到平台。
作业要求:
1.
教学设计方案要体现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
2.
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3.
字数要求在1000---1500字之间。

4.请务必在作业的截止提交日期之前提交,逾期将无法提交。

5.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为了不在线丢失作业,最好先在word文档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提交的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温馨提示:

在培训平台“学习中心”—“研修作业”处进行提交,标题必须设置为“【作业】题目—姓名/班级名称/县(区)”。例如【作业】题目—张三/小学语文2/某某县

发布者 :张玉桥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提交者:学员于金林    所属单位:韩庄镇武洼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2-15 14:35:38    浏览数( 0 )

【作业】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于金林/小学语文1坊4组/汤阴县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巨大的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传统的教学领域由于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正出现令人振奋的崭新局面,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这种集文本、图形、影像、动画、视频、声响、音乐等多种信息符号于一体的功能,以及灵活快速地综合处理和控制信息的特点,更显示出现代高科技应用于教学领域的强大优势。以下浅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及培养学生能力的优越性: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教学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多媒体计算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 

1.引入新课时,创设情境。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CAI课件创设情境,出现课文情境的氛围,让学生在声音、图形、文字的效果下,学会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运用文字的技巧,效果会好很多。 

2.激情练笔,读写结合。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必须转化为运用能力,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练习、提高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的时候,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的针对性练笔才能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二、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基本能力 

1.技术辅助识字教学。汉字是十分有趣的,一个汉字,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的信息。如果能直接地观察汉字的起源、意义等就能提高识字效率,一种可行的办法是追溯字源,并引进多媒体技术。例如,“日月山水羊牛犬刀”等字,从字源来说都是象形字,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显示这些字所代表的形象,并给出甲骨、金文、隶书、楷书的演变轨迹;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每一个字的笔画或间架结构上的特点以及笔顺的先后次序鲜明地动态表现出来,会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

多媒体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以及多媒体软件以其形、声、光、色、意相统一的优势,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利用计算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更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事物,进行阅读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实践,探索出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创设情景引发求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精思深究文意——精读语言文笔赏析——体现情景拓展迁移。该模式符合阅读规律的意义建构过程,按照“初读——细读——精读”的建构过程进行阅读,把多媒体的运用与情境教学贯穿于阅读的教学过程中的勉力。

 3.技术辅助作文教学。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写是一种相当重要的素质要求。计算机多媒体不仅仅为阅读理解提供技术支持,与此同时,它还以其特有的优势为学生作文配备相关环境。一般来说分属于不同题材的记叙文,说明文,散文等文学形式,在写作手法或技巧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范文所设计到的活动场景,事物形象等置于同一个屏幕上,向学生讲述写作的先后顺序以及观察与描写的不同侧重点等,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景,让学生练习写作,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在描写一个人物的形象时,用多媒体技术放映某一个人物,可以是外貌特点突出的爱因斯坦、拿破仑等,都可以用直观的画面或影像刺激学生的视觉细胞,使其仔细观察,生动地描写。 

三、发挥技术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奥秘。而多媒体就能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轻松的音乐所造成的氛围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课前“激趣”。例如,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的开始,教师可以先以动画形式出现话题:动画中,几条鱼在水里欢快地游着,游着游着,竟游到了一张白纸上。这时,画面打出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动画中,生动的画面再配以有趣的音乐,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此时,教师便向学生宣布: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鱼游到了纸上》。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读题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你想从文章中知道什么?”这时,学生活跃起来,纷纷提出问题。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悬念,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急于从课本中探个究竟。 

2.练中“持趣”。练习时,多媒体更充分地显示出它无与伦比的优势。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可以让学生用鼠标点击选择答案,当答案正确时,除了在荧屏上显示出来,还可以配以热烈的掌声;当答案错误时,也可以配以其他声音,提醒学生重新再找。甚至可以让学生用鼠标拖动的方法选择答案。

 四、轻易突破教学难点 

1.恰当而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直接形象与抽象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突破课文的难点。 

2.利用笔画变形突破字形教学中的难点。

五、信息技术辅助讲解与习题训练 

(一)多种形式的习题训练。传统的习题训练都是学生与书本之间的对话,几乎没有什么个性色彩可言。学生在枯燥无味的讲解习题中渐渐丧失思维的活跃变动,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多媒体技术可以基于自身优势,进行适合小学生的动画、游戏制作。这些制作是同小学语文教育相关的。其目的是对学生掌握的字词进行训练。例如,给出活动的景物,让学生为一些相关的句子填空,以便考察他们对于某些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或者是给出声音,让学生制作动画等。

(二)学习中穿插游戏,皮亚杰认为在学校教学中要重视儿童的游戏,尤其是低年级,游戏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有利的杠杆作用,应将阅读、文学欣赏利用多媒体技术改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真正有益的知识。要使多媒体技术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比如,教师可以设计“闯关”的游戏。读正确拼音可以进入下一关,读正确词语又可以进入下一关,回答正确课文中的问题进入下一关,这种“闯关”的游戏可以大大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较快的掌握所学内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但要注意的是“游戏”不可时时用,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依赖性,反而使长期的教学目的无法实现。 

六、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网上丰富的声像图文资料,是小语教学取之不竭的源泉。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之后,学生对桂林的美丽风光赞叹不已,恨不得马上能到桂林游览一番。教师可适时从网上调出相关资料,做知识拓展。让学生一边欣赏桂林山水的录像,一边听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郭沫若的《桂林登月牙楼》等诗歌的朗诵,使学生在录像和诗歌中对桂林山水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七、学生在新型模式的学习中,创新与信息能力得以提高。 

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计算机网络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因而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最佳的空间。创造性是网络学习所具有的本质特征,网络空间不仅可以使学习者从中获得经验和体验,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使学习者从中设想可能的,不存在的世界,而这和可能世界又可通过他本人在网中活动将它具体化,在网络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设想和设计使之于现实,从而形成一种不断创新的思维模式。 

1.创新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精神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特点,在网络环境下,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经过阅读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运用媒体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发表创造性的见解。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怎样体现主体性原则呢?首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自学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读,去理解。通过人际交互,可以为学生开辟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可以在这样的交互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习空间。《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构建灵活开放的语文教材体系,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一是课内提供资源,进行有机拓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1)在上网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不良信息甚至垃圾信息,教师及时加强了上网的思想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及时、自觉、有效地抵制,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网德和网络观。这将影响学生一生的网络价值取向。 

(2)网络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根据确定的主题自主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归纳、概括,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及处理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在网络上怎样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比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都重要。 

5.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充足发展。 

(1)由于电脑允许无限次纠错,又不产生任何增额成本,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胆量,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在学习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2)在各种整合课和项目作业的完成过程中,由于操作的平台是电脑网络,教师只能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每个学生直接面对的是电脑,不再缩手缩脚,在信息的收集、处理、运用方面,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充足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造教学的愉悦环境,增强教学信息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开拓学生思路,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2-22 15:04:20

附件

  •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下载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