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业周期 : 2016-12-292017-02-28

作业要求 :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一定有所提升。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我们的大脑,提升了课堂知识的容量。让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纵深度。教师的智慧体现在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和设计规划能力,这就对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请分享一下您所任的语文学科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精彩教学设计,我们一起来行动吧!

作业题目:
    本次网络培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请根据你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融合的理解结合自己任教的经历,完成一份应用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设计提交到平台。
作业要求:
1.
教学设计方案要体现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
2.
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3.
字数要求在1000---1500字之间。

4.请务必在作业的截止提交日期之前提交,逾期将无法提交。

5.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为了不在线丢失作业,最好先在word文档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提交的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温馨提示:

在培训平台“学习中心”—“研修作业”处进行提交,标题必须设置为“【作业】题目—姓名/班级名称/县(区)”。例如【作业】题目—张三/小学语文2/某某县

发布者 :张玉桥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提交者:学员毛同俊    所属单位:韩庄镇武洼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2-15 14:53:33    浏览数( 0 )

【作业】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毛同俊/小学语文1/汤阴县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教学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多媒体计算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 

1.引入新课时,创设情境。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CAI课件创设情境,出现课文情境的氛围,让学生在声音、图形、文字的效果下,学会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运用文字的技巧,效果会好很多。 

2.激情练笔,读写结合。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必须转化为运用能力,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练习、提高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的时候,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的针对性练笔才能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3.技术辅助识字教学。汉字是十分有趣的,一个汉字,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的信息。如果能直接地观察汉字的起源、意义等就能提高识字效率,一种可行的办法是追溯字源,并引进多媒体技术。例如,“日月山水羊牛犬刀”等字,从字源来说都是象形字,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显示这些字所代表的形象,并给出甲骨、金文、隶书、楷书的演变轨迹;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每一个字的笔画或间架结构上的特点以及笔顺的先后次序鲜明地动态表现出来,会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信息技术辅助阅读教学

多媒体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以及多媒体软件以其形、声、光、色、意相统一的优势,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利用计算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更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事物,进行阅读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实践,探索出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创设情景引发求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精思深究文意——精读语言文笔赏析——体现情景拓展迁移。该模式符合阅读规律的意义建构过程,按照“初读——细读——精读”的建构过程进行阅读,把多媒体的运用与情境教学贯穿于阅读的教学过程中的勉力。

5.技术辅助作文教学。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写是一种相当重要的素质要求。计算机多媒体不仅仅为阅读理解提供技术支持,与此同时,它还以其特有的优势为学生作文配备相关环境。一般来说分属于不同题材的记叙文,说明文,散文等文学形式,在写作手法或技巧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范文所设计到的活动场景,事物形象等置于同一个屏幕上,向学生讲述写作的先后顺序以及观察与描写的不同侧重点等,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景,让学生练习写作,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在描写一个人物的形象时,用多媒体技术放映某一个人物,可以是外貌特点突出的爱因斯坦、拿破仑等,都可以用直观的画面或影像刺激学生的视觉细胞,使其仔细观察,生动地描写。 

6.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网上丰富的声像图文资料,是小语教学取之不竭的源泉。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之后,学生对桂林的美丽风光赞叹不已,恨不得马上能到桂林游览一番。教师可适时从网上调出相关资料,做知识拓展。让学生一边欣赏桂林山水的录像,一边听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郭沫若的《桂林登月牙楼》等诗歌的朗诵,使学生在录像和诗歌中对桂林山水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7.生在新型模式的学习中,创新与信息能力得以提高。 

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计算机网络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因而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最佳的空间。创造性是网络学习所具有的本质特征,网络空间不仅可以使学习者从中获得经验和体验,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使学习者从中设想可能的,不存在的世界,而这和可能世界又可通过他本人在网中活动将它具体化,在网络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设想和设计使之于现实,从而形成一种不断创新的思维模式。 

8.创新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精神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特点,在网络环境下,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经过阅读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运用媒体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发表创造性的见解。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2-22 15:11:13

附件

  •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下载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