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业周期 : 2017-03-272017-03-31

作业要求 :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一定有所提升。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我们的大脑,提升了课堂知识的容量。让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纵深度。教师的智慧体现在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和设计规划能力,这就对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请分享一下您所任的语文学科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精彩教学设计,我们一起来行动吧!

作业题目:
    本次网络培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请根据你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融合的理解结合自己任教的经历,完成一份应用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设计提交到平台。
作业要求:
1.
教学设计方案要体现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
2.
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3.
字数要求在1000---1500字之间。

4.请务必在作业的截止提交日期之前提交,逾期将无法提交。

5.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为了不在线丢失作业,最好先在word文档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提交的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温馨提示:

在培训平台“学习中心”—“研修作业”处进行提交,标题必须设置为“【作业】题目—姓名/班级名称/县(区)”。例如【作业】题目—张三/小学语文2/某某县

发布者 :张玉桥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提交者:学员郭福来    所属单位:岳飞小学    提交时间: 2017-03-21 15:17:12    浏览数( 1 )

案例名称

《七律长征》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五年级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者

 郭福来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用词凝练,气势磅礴,笔力雄健,节奏感强,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及关键字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资源,经历朗读感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及关键字的含义。 

四、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自学生字词,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诗句的能力,但是学生长征知识的缺乏,会给学生的词句理解和感悟带来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习本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采取“自读诗文——明确诗意——探悟诗情——进入诗境”的教学流程,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读得入口、入耳、入心、入情,在书声琅琅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情感得到提升,素养得到提高,从而实现高年级阅读教学“以自学为主,读悟结合,入情入境”之目的。 

六、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  

2.生词卡片。

3.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2)“长征”从字面上讲什么意思?关于长征大家了解多少,课前查阅了资料,说一说你对长征的了解。学生交流资料。   

  (3)师小结,看红军走过的路线图。看完路线图,你有什么感受?

 

 

 

2. 初读文本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文,你可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渗透律诗特点,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划分的节奏自由试着读一读?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全文。

指读。

 

3. 自读质疑,交流启思   

 (1)师: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把它圈画出来,我们过会交流交流。先小组交流。       

 (2)交流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4. 师生互动,录像材料辅助,精读诗文   

  (1)用“只等闲”一词切入诗文。板书“只等闲”,师引:“等闲”在字典中有以下三种解释:(课件)那结合诗句应该选择第几种?   

师点拨:其实在许多古诗文当中,等闲都有平常的意思,拓展两句诗,齐读。    

 (2)诗中红军把什么(课件)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板书远征难)  

 

 

 

  (3)具体从那几句看出红军把远征难看成平平常常的事情呢?带着问题,默读诗文,画出相关词语,写写你的体会。   

     

(4)重点理解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句中处处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红军将远征难比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课件出示“五岭、、、”指生读   

比较理解“逶迤”和“磅礴”。    

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结合你查阅资料,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岭?什么样的山?   

试想,红军在过这悬崖峭壁的时候都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指导朗读。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面对着山,红军不怕。面对着水,红军也是毫不畏惧。(课件出示上句)。   

诗中这一暖一寒,你们又是怎么理解的?   

A. 先说这暖,生说。说说你对金沙江的了解。出示金沙江图片,补充“巧渡金沙江”材料。   

那理解了这场战斗,我们来看这个暖字,大家如何理解的?   

指导朗读。  

B.理解“寒”:那这个“寒”,大家又是如何理解的?  

简介泸定桥,出示图片,此刻你站在上面,会有什么感受?生说   

我们一起来看22位勇士,在枪林弹雨中飞夺泸定桥的悲壮场面(播放视频)   

小结:此时透过这两场战斗,一暖一寒(课件)又让你们看到了一支什么样的红军队伍?(板书大无畏)     

   ③学习最后两句:   

岷山,你们了解吗?   

理解“更喜”,理解“尽开颜”( 联系全诗)。   

此时,透过词语,你看到一幅怎样的情景?  

 

 

 

教师总结。   

仅仅56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的乐观无畏精神,相信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应该都背过了吧!   

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起背——(全班背全文)

5. 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①介绍学生阅读写一写对长征的认识和感受。

学生交流对长征的了解。

 

 

 

 

 

 

 

学生看路线图 

 

 

 

 

指生读诗,读生词,注意正音,特别是“逶迤、磅礴”。   

 

 

 

学生读课文,小组交流。

 

 

 

 

 

 

 

 

学生读诗感悟

 

 

 

 

 

学生画诗句,师点拨。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读书成果。

 

 

 

 

 

 

学生交流理解感悟。朗读诗文。

 

 

 

 

生读“金沙、、、”谈诗句意思

 

 

 

 

 

 

 

 

学生回答“寒”

 

 

   

学生看视频,谈感受。

 

 

 

 

学生回答

 

 

 

全班一起读全诗(放视频)

 

 

 

学生一起背诵全诗。

以回顾领袖与长征的内容,巧妙地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迅速地将学生带入那段历史,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 

 

 

 

读通读顺课文,是披文入境悟情的基础。

 

 

 

 

 

让学生先由自学到生生交流,既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钻研文本的空间,又增强了学生间的交际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效的拓展既有利于学生对词语、对文本的体会,还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形成内容更加丰富的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理解从“暖”能体会到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之情。

 

 

两处及时为学生提供视频,采用音乐渲染以及创设情境等手段,容易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八、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整首诗是以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诗。本课例,教师在教学中紧扣 “远征难”和“只等闲”,运用情景教学法,简笔画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但本诗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要学生深入了解诗文是非常困难的。本课,教师还作了大胆尝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以直观的体验,达到与文本对话目的,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指导朗读,以读代讲。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大量的拓展资料中,学生领悟到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感情不断升华。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3-29 23:23:24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