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小学语文3坊 作业周期 : 2016-12-262017-02-23

作业要求 :

信息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作业题目:
在本次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请根据你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的理解和所教学学科的特点,完成一份信息化教学设计并提交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要体现教学难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3.字数不少于500字。

4、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为了不在线丢失作业,最好先在word文档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提交的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发布者 :任秋艳

【研修作业】小学语文3坊

提交者:学员于凤芹    所属单位:大寺台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1-11 14:56:49    浏览数( 0 )

教学设计表

学校            汤阴县宜沟镇大寺台小学                                                   

学科     语文        授课年级     四年级 教师姓名   于凤芹                  

章节名称

27.鱼游到了纸上

计划学时

2

课堂改革

设计理念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中悟、读中悟、议中悟

学习内容分析

(可附加知识导图)

本文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学习者

分析

一般特征

对文章的大概意思能正确把握好,对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也略知一二,但如何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深刻道理,对他们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点拨。在读写结合上需要老师的引导。

初始能力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相对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这篇浅显易懂的课文自是容易

知识与技能

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部分生字词。在品读课文中理解“泉白如玉、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运用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感受聋哑青年画鱼的“专注”,进而体会鱼游到了纸上的真正含义,从而激发学生由衷的赞美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认识到,只要用心去做,任何事都能成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并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策略的

选择与设计

  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的策略。在策略实施过程中营造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环境

□ DVD+TV                      ■ 教师机+投影(上网/不上网)

□ 教师机+投影+电子白板        □ 教师机+投影+应答分析器

□ 电脑教室+投影(上网)       □ 电脑教室+电子教室控制

其他:                                                     

资源与媒体应用分析

知识点

媒体内容

与形式

使用方式与时机

使用目的

资源与媒体

来源

认识本课生字词,品读重点词语。

课件,图片

             

课件展示

  直观形象

 

网络

 

  品析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课件

 

  课件展示               

突破重点

  网络

  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

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策略、方法

情境导入

板书课题,强调“游”的写法。齐读课题,提出疑问:鱼怎么游到了纸上呢?

5分

播放西湖花巷的图片。

看图片,带疑问朗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点拨

一. 学习看鱼部分。

1.年轻人是怎样观鱼的呢?(反复读出相关的句子。)

2.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3.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静静的、呆呆的。)

4.解释“呆呆”你能用一个词来替换它吗?5.他这样发呆只是偶尔一次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6.青年这样忘我的看鱼是为了什么呢?

二、学习画鱼部分。

1.青年看鱼这么忘我,他又是怎样画鱼的呢?  2.他用了几种技法画鱼?

3.解释“工笔细描”“一丝不苟”。  4.结合语言环境解释“挥笔速写”并与“工笔细描”进行对比。

15分

播放课件8—13

引导学生朗读、研读。分析、解疑。

带问题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

巩固练习

1. 请你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青年笔下的鱼。

2. 用不同的语气朗读“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

3. 想一想,说一说围观的人是怎样赞叹、议论的。

4. 面对大家的评论,青年有什么表现呢?

5. 理解“纸上”和“心里”的关系。

12分

播放课件14——16

巡视指导

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延伸主题

这是怎样的年轻人呢?他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你想对他说什么?

8分

播放课件17——19

讨论,写作。

激活学生思维,放飞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评价

学习目标

练习与检测

1.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品析语言文字。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

1. 根据提出的问题,品读课文,小组交流汇报。

2. 小练笔:写出你想对青年人说的话。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带问题探究。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看似无疑,其实有疑之处进行生疑,从而触及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们进入思维的高一级阶段,也就提高了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2、问题提出来以后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具体的语境中去找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自己的感悟,从而又提高了学生的解疑能力。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提出问题

  3.深化主题,达到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

  4.在教学板块的衔接上不够自然,还需要好好去设计。

老师评语

本节课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完整有序,既体现知识结构,知识点,又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计,体现教学民主、充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常规但不拘泥 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特点 从具体到抽象对教材进行处理,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评语时间 :2017-01-20 20:19:03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