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要求】小学学前综合坊 作业周期 : 2016-12-262017-02-23

作业要求 :


针对小学学前、综合教育教学特点,请根据自己对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的理解,提交一篇充分体现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并上传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的2—3张教学照片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中要突出体现使用信息技术的环节,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2.必须是自己的原创,无抄袭复制现象。二人作业相同时,后提交者为不合格作业 。

     3.教学设计字数300字以上。

     4.作业标题格式必须为:【研修作业】姓名/工作坊名称,例:【研修作业】张三/小学学前综合坊。

  5.照片不要以附件形式上传,要运用图片上传工具上传(图片上传工具在作业编辑框内上面的一排图标右数第三个)。

温馨提示:

     1.务必在作业的截止提交日期之前提交,逾期将无法提交。

     2.提交作业后辅导老师未批阅被批为不合格时,在作业的截止提交日期之前,学员可以重新编辑提交作业。

     3.防止网络拥堵造成作业提交失败,建议学员先在word文档中完成作业后再复制粘贴到平台编辑框中,不要上传附件。

 



发布者 :王丽波

【作业要求】小学学前综合坊

提交者:学员路希强    所属单位:白璧镇白璧集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17-01-22 16:43:07    浏览数( 0 )

研修作业   路希强

《窃读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窃读记》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它记叙了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到书店中去窃读的经历。一个热爱读书的女孩,因为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只好偷偷到书店看书。她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辛苦,担忧、焦急、惧怕的滋味,惊喜、快乐、满足的幸福,都在她的言语行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身临其境。正是这“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让我们看到了童年的林海音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作者善于用细致的动作描写和自语式独白来表达自己独特的窃读滋味。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这“跨、踮、挤、挤”等一系列小心翼翼地动作描写和庆幸自己“总算挤到里边来了”的心理活动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她对书的渴求,对能够读到书的满足。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把握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对知识的渴求;二是通过作者的心理和动作描写,感受作者是如何把“窃读”的滋味写具体的;三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开展综合性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激发对读书的兴趣。

4.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

通过对动作、心理活动的品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及窃读的复杂滋味。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如何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把窃读滋味写具体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第一课时,完成让学生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这个教学目标。主要通过两种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点:第一,品;第二,读。

品:抓重点词句,品出窃读滋味。围绕“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一主线,让学生默读1──4节,批划写出作者窃读滋味的句子,并简单批注。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细致的动作描写感受她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并领悟作者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读:抓特定场景,读出窃读滋味。读5──7节作者自语式的独白的心理活动描写,感受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及对读书的热爱。

第二课时,在读书交流中梳理读不同类型书的方法的教学内容,以此给学生以读书方法的指导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都在哪儿读过书?有什么感觉?

2.出示课件:林海音的照片,让学生说说对她的了解,教师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想想林海音童年是怎么读书的。

2.检测字词。(出示课件)

(重点点拨“哟”的读音、“腋下、踮起脚尖、饥肠辘辘”的意思、“檐、碗”的书写)

3.整体感知:林海音童年是怎么读书的,紧扣题目理解“窃读”。

4.找出最直接写出作者窃读滋味的一句话。

三、抓重点词句,品窃读滋味:

1.默读1──4节,批划能表现作者窃读滋味的语句,写体会。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相应课件)

预设:(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引导学生从“跨、踮、钻、挤”一系列动作词中体会作者对读书的渴望;体会作者的心理从跨进店门的“暗喜”,“头发乱了”不顾形象挤进来的庆幸以及找到书后的惊喜的变化过程。)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引导学生从“像一匹饿狼”和“贪婪”中体会作者读书的急切,想象饿狼见到食物会有怎样的表现,林海音见到书后会是怎样的表现。)

(3)指导朗读重点句段,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根本是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设计这一环节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这种方法,感受、领悟、积累语言,为以后的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抓特定场景,读出窃读滋味:

1.自由读5──7节,边读边想象是怎样一幅画面?

2.指生读喜欢的段落,其余生评价。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入情入境地读出画面感。)

3.师:林海音童年读书的经历是坎坷的,尽管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或者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窃读,甚至外面瓢泼大雨我却故作为难地读,但只要看到那本我喜爱的书,我就会── 齐读: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评读、听别人读想画面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师:同学们,可以说《窃读记》三个字中充满了作者读书的乐趣,也饱含着作者童年时代的辛酸。那么是什么在支撑着作者窃读完一本又一本书呢,请同学们浏览全文,找一找。

2.谈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的理解。(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自己读书的收获和感悟来谈体会,如平日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读书让自己有了怎样的成长等)

3.师:的确,我们身体的成长需要营养,心灵和思想的成熟则需要读书,书能丰富我们的视野,也能丰盈我们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们也要不忘国文老师的这句话:“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出示课件)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描写生动的语句。

2.练习本课的生字词。

板书设计

窃读记

快乐:暗喜 庆幸 急切 ……

惧怕:躲在大人身后

雨天故作为难 吃饭长大

读书长大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1-25 11:00:57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