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 作业周期 : 2016-12-232017-02-23

作业要求 :

研修作业(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

信息技术的运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解放了我们的手,丰富了我们的脑,提升了课堂知识的容量。让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纵深度,趣味与智慧并现。教师智慧体现其一就在于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和设计规划能力。这对于我们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请您分享一下您所任科目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精彩教学设计,一起和我们分享属于您的那份精彩!

      要求:

      1.作业要有完整的题目,请注明所使用版本、年级、单元、篇目名称及课时。

      2.字号宋体四号字,要行节清楚。教学设计要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关键点要有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的相关说明文字。

     3.教学设计要原创,教学环节要齐全,设计要有亮点。如可以在您同课异构的教学诸多思路中选取最佳的教学设计方案来设计如此一节精彩纷呈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课。

     4.字数在1000字——1500字之间。

     5.不得复制或者粘贴我坊其他学员老师作品,要原创。

     6. 务必在作业的截止提交日期之前提交,逾期将无法提交。


温馨提示:

      1.在培训平台学习中心”—“研修作业处进行提交,标题必须设置为【作业】姓名/班级名称/县(区)。例如【作业】张三/语文1/某某区。

发布者 :王海侠

研修作业(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

提交者:学员李凤梅    所属单位:五陵镇第二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1-19 16:16:37    浏览数( 0 )

【作业】—李凤梅/语文4组/汤阴县

人教版六年级(上)第八单元《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3、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3、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叙述故事:《伯牙学琴》(配乐出示相关的图片)

2、听完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3、伯牙学琴多么艰辛呀,弹琴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他为了一个人,却从此不再弹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伯牙绝弦》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吧!(板书课题)

 二、解题质疑  

1、“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绝弦”呢?  

2、许多古文都能从题目上了解课文大意,看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古文主要讲——生:(A:伯牙再也不弹琴了)(B:伯牙弄断了琴弦)的故事。  

3、学到这里,听了《伯牙学琴》的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联系《伯牙学琴》的故事提问:伯牙学琴那么艰难,为什么就这样绝弦了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以前学过《杨氏之子》,回想一下,文言文应该怎么读呢?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2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3、师范读,配乐。  

4、生再读课文,注意停顿恰当。  

5、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读正确、读流畅。

、深入学习  

1、伯牙为何要绝弦呢?(钟子期死了)(板书:钟子期  死)  

2、为何钟子期死,伯牙要绝弦呢?好不容易苦练学会的琴技就这样断了?(他太伤心了,他失去了知音)(板书:知音)  

3、什么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4、从哪里看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划出相关句子。(2——4句)[课件出示句子]

5、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课件出示句子]

6、了解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指导读好赞叹的句子,深化理解。  

7、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回答: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出示课件词语]于是你怎么赞叹?  

8、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课件出示句子]

理解这句话,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9、 指导朗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欢聚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欢乐!的确,多么欢乐的相聚,多么难忘的时光!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0、 知音之死: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指导朗读)  (3)你能通过读体现伯牙与知音相遇的喜和痛失知音的悲吗?指名同学分别“喜”和“悲”。[课件出示全文]  

七、熟读成诵。

1.播放《高山流水》乐曲,齐读课文

2.背诵课文

八、总结

    自古以来,“良朋易求,知音难觅”,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至今仍为世人津津乐道,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课件出示句子]

老师评语

很认真,很用心,拓展很到位啊

评语时间 :2017-01-23 15:44:57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