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三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作业周期 : 2017-01-172017-02-28

作业要求 :

       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提交一篇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相关的反思和总结,不可与第一次和第二次提交的校本研修成果内容雷同,建议在word文档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到编辑框内。请在培训平台校本研修成果处进行提交,标题须为【校本研修成果】+姓名/区县/学校

注意事项: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了不影响学员的考核成绩,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第三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提交者:学员刘海良    所属单位:白璧镇第二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2-10 17:46:39    浏览数( 0 ) 【推荐】

【校本研修成果】 刘海良  安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白璧镇第二初级中学

浅议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及缺陷

 

     在新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几乎都能感觉到素质教育的精髓就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意识、精神、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不容易实现。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以教材为世界,受视野的影响,创造力不能有效发挥。随着现代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创新学习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普及过程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2000年10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向全国教育界提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2004年,河南省投资上千万元建设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在各中学建好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和卫星接收系统,并于2005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为农村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和化学学科的整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学生可以以世界为教材,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在分析、综合、处理的过程中,创造性和实践性必然的就可以培养出来。也正因为如此,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就成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成了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过渡的纽带与桥梁。对于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承前启后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学科中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1、 丰富了信息容量  

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控制,成为多种信息通道的集成体。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它抓住了人类获取知识的两条最重要的途径——视觉和听觉,而人类所获取的信息94.5%来自于视觉和听觉。因此它的信息传输量比其它单一的传媒的信息传输量要大的多。

2、 提高了信息的接受率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能将信息处理成生动活泼、富于变化的动态形象,因而增强了信息刺激的新异性、趣味性。而新异刺激容易使人产生朝向反射,促使注意指向和集中于教学信息,从而提高了信息的接受率

3、 有助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可以通过人际交互式会话向学习者传递信息,收集学习者的应答信息,实现教学过程的控制,更有利于对学习者进行引导和学习评价。这就改变了过去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客观物质条件,促使教学方式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现代信息技术借助超文本链接的方法,把化学教学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兴趣、任务要求、偏爱和认知特点来使用信息,任取图、文、声等信息表现形式,再根据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征重新组织信息,增加、删除或修改节点,重新建立链接。这样有助于学生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和化学学科独特的内容和教学方式,结合化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信息技术与化学的学科整合主要包括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和延伸有关的化学概念,选择和调整化学课程的有关内容,如何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题作用相结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具体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化学学科整合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新的化学教材一改以往的编写方式,在得出结论的时候都需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或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另外,课堂教学毕竟是一个局限的空间,不能满足学生对世界的全方位的认知,而通过网络技术,就可以使学生足不出户了解所需要的知识,从而对事物和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解。例如:我们在讲专题1改变世界的化学中单元1生活需要化学时,光靠语言描述和图片展示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生活需要化学的了解。这时,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登陆“中学化学资源网”、“化学在线”、“中学化学课堂”等网站,就可以充分的了解化学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作用。

2、 形象再现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  

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是人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但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就可以将这些科学的化学“真实”(模拟)的放大,转变为人的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具体图像和运动,从而使学生更加直接的了解微观物质的结构及其运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水的分解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通过计算机动画模拟,学生可以清晰的看到分子的分割、原子的分离和结合、聚集,这样学生便很容易想象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同时也加深了对“原子是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及“得氧失氧”的理解。

3、 虚拟化学实验  

由于化学实验室硬件条件的限制,再加上有的化学药品具有剧毒、挥发性和刺激性气味的特性,而且有些化学反应比较剧烈或反应时间较长,在实验室条件下无法完成或需要太长的时间。这时可以利用计算机虚拟实验室进行仿真实验,把实验放在计算机虚拟实验室中做,既可对实验现象或过程很好地仿真而又不必担心会对学生造成伤害。

4、 进行大容量的综合复习  

化学复习课的复习容量比较大,如果仅使用板书或小黑板既浪费时间,教学容量又小,很难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如果我们将大量的复习信息和练习题制成电子文本或电脑课件,借助于计算机来展示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也可以加大课堂容量,而且思路清晰,规范性强。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既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比如:

1、学会并掌握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是化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基本操作,如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使用、气体的制取等等,都只能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逐步掌握。计算机的模拟实验不可能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更不能使学生获得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2、尽管计算机和网络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途径综合起来,但它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化学现象,一些感觉特别是嗅觉、味觉和触觉,学生是无法体验的,再加上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很容易使学生造成对化学概念、理论及元素化合物性质、变化的认识出现偏差。

3、用计算机进行化学实验的模拟,没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得到的体会深刻,如测定、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在培养学生养成科学、安全的实验习惯,诚实的记录实验的结果,正确的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等方面存在不足。

因此,我们在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时,一定注意选择适合教学整合的内容,以确保整合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且不可一贯的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乱用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盲目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减少学生的思维活动,强化机械训练,使计算机成为“灌输机”,成为扼杀学生创造性的“帮凶”。应重视多种教学媒体的配合使用,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是提高人的素质。我们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使广大教师和学生思想得到彻底的解放,使陈旧落后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得到根本改变。同时促进了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白璧镇第二初级中学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2-15 15:25:28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