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三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作业周期 : 2017-01-172017-02-28

作业要求 :

       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提交一篇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相关的反思和总结,不可与第一次和第二次提交的校本研修成果内容雷同,建议在word文档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到编辑框内。请在培训平台校本研修成果处进行提交,标题须为【校本研修成果】+姓名/区县/学校

注意事项: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了不影响学员的考核成绩,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第三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提交者:学员任顺平    所属单位:五陵镇第二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1-20 12:50:01    浏览数( 0 )

【校本研修成果】任顺平/ 汤阴县/五陵镇第二初级中学

《苏州园林》信息技术应用反思总结

 

《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利用信息技术在《苏州园林》课堂应用我觉得这堂课有以下优点:

1、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生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写的一篇介绍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典型说明文。文章先指出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全国园林的标本。接着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___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从四个大的方面指出体现图画美——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依次对应文章36段。79段又从注意角落美、门窗雕琢美、色彩搭配美细部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的特征。主体部分采用从总到分的结构方式,分部又采用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文章结构井然。教学中仅靠语言的理解既枯燥又难懂,往往构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利用相关的视频资料演示说明性文字中比较难懂的原理与程序,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可轻易的突破这些难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语言的分析与品味上。很显然比起空让学生想象要容易得多,而且,学生的理解要更深入,记忆要更持久些。

2、利用多媒体配合教学,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更利于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文章还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如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等。文章的36段,应该透过语言文字,如关键性词语,说明方法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就会给学生提高广阔的思维空间。因为这里的学生都没有去过苏州园林,让他们只是读课文根本就不能有什么收获,想象不到园林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只有通过欣赏苏州园林的图片让学生在脑海中对此有个直观的了解,这样对上本课有很大的帮助。课件里的图片丰富,且基本上能配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苏州园林的美。合理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做到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语文课堂得到极好的优化,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3、学生配乐选段朗诵,赏佳音、品美文,充分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准确性的句子已是水到渠成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开语文教学,灵活多变的知识呈现方式和异彩非常的课程内容足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重新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4、利用信息技术大容量、高速地提供背景材料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时代背景,提供给学生,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扩大学生文学积累。如果只是单纯的读课文,学生是难以把握作品种主人公内心如火山爆发的激愤的感情的。

不足之处:

 1、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还是太少。《苏州园林》是一篇美文,应让学生多读,在美读的过程中领略苏州园林的美。由于担心时间不够,所以在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时有点犹,如走马观花,没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欣赏美景美图,或许再留多一点时间给学生,效果会更好。

  2、重视人机对话,而忽略了师生对话。有的教师的多媒体课往往是这种模式:教师把指令输送到多媒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进行思考、学习,然后教师又通过多媒体画面来提供答案。这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发挥语文人文特点,忽略了教师生动的演示作用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能力培养。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1-23 16:13:07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