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三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作业周期 : 2017-01-172017-02-28

作业要求 :

       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提交一篇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相关的反思和总结,不可与第一次和第二次提交的校本研修成果内容雷同,建议在word文档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到编辑框内。请在培训平台校本研修成果处进行提交,标题须为【校本研修成果】+姓名/区县/学校

注意事项: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了不影响学员的考核成绩,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第三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提交者:学员李小元    所属单位:五陵镇屯庄中心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1-19 17:19:17    浏览数( 0 )

   【校本研修成果】+李小元/汤阴县/屯庄中心学校

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认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这门科学已经运用在了各个领域。其中,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小学英语,兴趣第一。正如英语中说的:You  can  lead  the  horse  to  the  river,but  you  can  not  make  it  drink.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求知欲望。

 (二)能调动学生多样感官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如果单用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忆获知的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记忆中留存72%3天后降为20%;如果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则3小时后保存记忆85%3天后仍存留记忆65%。可见,在教学环境中广泛使用能使学生视听并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种感官活动的综合运用过程。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能促使教学过程四要素关系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环境教学下,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过程。它能突破过去那种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生跟着读的旧模式;能改变过去只注重音标、语法的传统英语教学方式。通过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以促使教学过程四要素的转变。即变教师“主讲”为“主导”,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媒体“教具”为“学具”,变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为“教材加生活”。通过转变,强化“学”的环境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四)能创造真实语言环境,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教学,可以使教师通过设计真实任务型活动(Taskbased  Activities),让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心理驱动下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语言材料,保证输入量,把“习得”和“学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五)能增加学习语言的机会,提高学习频度

  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什么每个人都会讲母语?为什么一个中国儿童到了说英语的国家很快就学会了英语?其实无非是他们有大量接触语言的机会。由此看来,学习语言,接触语言的频度比长度更重要。目前,校园网的建成,家庭电脑的普及,使学生有更多机会用多媒体课件或通过网络来学习英语,从而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得到更多的锻炼。学习频度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外语的感知和掌握。

(六)能促使教师更多地进行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对教师本身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教师在自身的职业发展中,信息技术应是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选准起点,瞄准目标,不断探索,勤于反思,使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对教育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当然,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的整合教学并非是常规教学的全部,也不是每课都适宜使用,如何根据教学目标来更有效地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使之为教学服务,还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探索、去研究、去努力!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2-06 09:06:17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