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三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作业周期 : 2017-01-172017-02-28

作业要求 :

       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提交一篇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相关的反思和总结,不可与第一次和第二次提交的校本研修成果内容雷同,建议在word文档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到编辑框内。请在培训平台校本研修成果处进行提交,标题须为【校本研修成果】+姓名/区县/学校

注意事项: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了不影响学员的考核成绩,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第三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提交者:学员段相蕊    所属单位:实验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1-18 11:26:30    浏览数( 0 )

校本研修成果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初探

段相蕊汤阴县城关一中

 

 1.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教学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又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要求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是无法实现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的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掌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如讲中国近代史《红军长征》内容时,对于中央红军和红四、红二方面军等红军长征行军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各路红军的长征行军过程。特别在中央红军长征路经的重要地点,课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途经地点的名称,重大历史事件并配以历史图片和文字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自然效果好,大多能听清楚工农红军艰难险阻的行进路线。
        
如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难点,可以播放了电影《西安事变》中的五个片断:(1)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2)宋美龄及蒋介石的顾问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3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4)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5)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进而提问学生: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庆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是中国共产党最凶恶的敌人,为什么共产党还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也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学生联系五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弄清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了难点问题。
        2
.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讲古代中国《万里长城》内容时,先播放有关介绍万里长城的录像及照片,引导学生观察:万里长城像条巨龙盘在崇山峻岭之上,外观宏伟、庄严;整体结构复杂;工程坚固耐久。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万里长城作什么用?
        
在地处高山峻岭地区、没有机械设备的前提下,万里长城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发言,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建造方案。


        
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
.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

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如讲《抗日战争》这一章节时可播放有关抗战的电影片断及人物照片资料,如电影《狼崖山五壮士》、《台儿庄战役》、《地雷战》、《地道战》等,使活生生地民族英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与民族英雄后喜共悲,与历史脉搏一同跳动,在激昂的气氛中于心灵深处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烈感染.
        
又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拒毒的教育。
        4
.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他的特点
        
辅助性、长期性、实用性、共享性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相当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不应忘记他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和传统教学法不应该忽视,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有的教师害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
        
在教学中应该长期坚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目前,在多媒体教学初步开展起来的学校,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为了一场公开课,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甚至请人代做,方才磨出一个课件,而在平时教学中则敬而远之了。这种做法带有很大的普遍性,他绝对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诸多裨益,只不过是成为教师装点门面的一种手段,也不利于教师计算机水平的提高!
        
教师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来完成课件制作;也可由教研组或备课组教师分工合作,各自制作一定量课件,而后资源共享;也可以直接在网上下载;学校也可利用教研经费适当购买一些,这样使用起来就方便了。当然所有采取拿来主义的课件、现成的课件不一定适合教者的教学意图,这时可利用抓图、抓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或者溶进执教者的意图,在充分考虑学生素质的基础上,重新组合与加工,才能达到真正有利于教与学。

老师评语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评语时间 :2017-02-23 10:22:51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