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研修体会

  发布者:刘晓明    所属单位:郏县城关镇东街学校    发布时间:2017-05-03    浏览数( -) 【举报】

吃透教材、巧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共同活动,
教师的教对于学生来说,又居于主导地位。
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把教材吃透,
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识的来龙去脉,
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的编者意图,对这些,
教者只有仔细琢磨,深入钻研,做到胸中有书,才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同时,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还要研究教材内容与现时生活的最佳落脚点,
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知。
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识,也只有这样,
才能解决怎样教学的问题。
掌握知识的系统性,才能统观全局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
知识之间联系非常紧密,
任何新知识都是在已学过的旧知识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所以,教师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学时才能做到瞻前顾后,
将前面的知识为后面的新知识做好铺垫、搭桥;
学后面的知识又能有计划地复习和运用前面的知识。
如果教师没有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学中就可能把完整的内容零敲碎打,
分成许多部分独立地去教学。这样不仅教起来费劲,
费时间,学生学起来也不好懂,难以记忆,
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因此,能不能系统地掌握教材,有没有统观全局的思想,
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怎样钻研才能系统掌握教材,
又能统观全局呢?我的建议是:
第一,要注意抓住反映事物本质的概念进行教学。
第二,研究各单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找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
第四,要了解知识引申变化的情况,
掌握教材的深度。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透彻地理解,
灵活地运用,要在立足教材和超越教材上研究引申的练习题,
但不要超越编者的意图,掌握教材规定的知识范围和所学的知识难度,
加深钻研,细心琢磨教学目标,就不能偏离教材的要求,
盲目地加大题目的难度,甚至搞题海战术,这样做既浪费时间,
也影响教学效果,还会增加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
2、只有教师理解得深,才能深入浅出 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授业和解惑,
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学效果的好坏,
对疑难问题是否清楚,主要是看教师对知识是否能正确、深刻地理解了。
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对所教学的内容一定要做一番认真的研究、分析,
以达到透彻理解,熟练地掌握,才能在课堂教学时做到深入浅出,
如:在四年级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节时,
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道理,
可先提出四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己进行探究,
学会弄懂,找出每个问题的答案,搞清它们的来龙去脉。
(1)为什么一个小数中的小数点位置一变,小数的值就变了呢?
(2)为什么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就变大了呢?
(3)为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变小了呢?
(4)一个小数的小数点每移动一位,小数大小的变化,为什么是十倍的关系呢?
这些问题如果课前教师对这部分教材做了研究,理解得比较透彻,
在课堂上才能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点拨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只有领会了编者的意图,才能重点突出 
在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的准备题和例题进行分析、研究,
努力理解编者这样安排的意图,分清例题的主次再确定教学重点;
同时,还要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例最佳结合点如何在开篇的教学情境中体现出来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分析,领会意图,如何运用最佳情境进行教学,做到心中有数,
如:在教学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一节内容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作为教学的开篇,
提出的问题是,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几种你能赢?
这样,学生把生活中有趣的游戏与本节的搭配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
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几年来,教学研训工作的实践,
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系统地掌握教材的内容,认真地研究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
透彻地理解编教材编者的意图,那么他们在教学时,就能从教材的全局出发,
重点突出,深入浅出,教学效果一定会好的。


?总之,在教学和研训的实践中,
我深深地感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
最重要地一环是改进课堂教学。但改进课堂教学的关键又与能否吃透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
只有教师对教材的系统性掌握得好,又善于体会理解编者的意图,
再有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那课堂教学一定会生动活泼。
我相信,只有我们教师肯于动脑,能花力气,
不断学习,勇于实践,一定会掌握课堂教学规律和教学艺术。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