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如何深入挖掘幼儿兴趣点投放适宜的美术材料提升幼儿学习品质

发布者:孙素雅     发布时间:2017-01-25 浏览数( 0)

皮亚杰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主动地去探究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部分强调,实施《指南》时应“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并明确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缺乏经验、动手能力较差、想象力处于萌芽阶段、刚刚进入到幼儿园中对区域活动缺乏规则意识,在活动中不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主动分享材料,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并有效实施,以下是我在工作中的实践研究与浅显的见解。

一、创设色彩鲜艳有艺术氛围的区域环境。

艺术不仅仅停留在纸张与画面中,利用环境中的美让幼儿学会欣赏美是幼儿园教师实施艺术熏陶的有效手段,《指南》中指出,环境应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注意体现教育的进程及幼儿发展状况。环境既是幼儿教学的重要资源,以丰富且富有美感的环境给予幼儿启发与支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同时也是幼儿赖以生存的基础,从对环境的视觉感官、思维刺激及隐形对话互动中获得满足与发展。

1、环境的选择安静且有艺术氛围

学期初我们将美工区放置在了离卫生间较近的活动室中,为方便幼儿及时清洗弄脏的小手,但是实施后我们发现活动室中会有其他区域的幼儿走动影响美工区中幼儿的注意力,因此我们将美工区的位置调整到了睡眠室的一个活动角中,安静的氛围更有利于幼儿的活动,活动中幼儿能够安静的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

2、在环境的布置上大胆的运用各种颜色

    在环境的布置上,我们不仅将一个巨型的调色盘放置在了墙面上,还运用各种颜色装饰墙壁,让幼儿只管的感受色彩,感受美工区的艺术氛围。引导幼儿在色彩的运用上要更加大胆、多重选择。

3、吊饰的选择让幼儿充满好奇。

    吊饰的小彩瓶中每一个颜色都是我们用彩珠打碎注射到瓶子中的,孩子们总是入神的望着这些在灯光的映衬上彩虹般神奇的颜色彩瓶,感受不同颜色碰撞在一起的美丽。

4、从细节入手、让幼儿感受美。

在环境的布置上我们大胆加入了枯树枝等材料,将树枝刷白挂上手绘的彩色区域标识,当幼儿选择进入美工区时就能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5、以幼儿的作品为重点装饰环境,让幼儿学会自我欣赏、产生自信。

    整体环境中充斥着幼儿的作品,让小班刚入园的孩子们学会对自我的认可,对同伴的作品进行欣赏,在活动后感受自己的进步、成功的满足、内心的强大、足够的自信。

6、加工幼儿作品,紧密围绕主题。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在家教园地、主题墙上我们也会粘贴幼儿作品,如在以拼图为主题的活动中,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剪成拼图的图案进行张贴,让幼儿感受到活动的趣味性。

二、研究幼儿年龄特点、发现班级幼儿兴趣爱好

幼儿园小班幼儿一般年龄大约是3岁左右,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身体处在一个柔弱的、不完善的未成熟的阶段,充分挖掘和发展这一年龄段的幼儿的绘画潜力,能使幼儿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开发,也为幼儿能更好地接受幼儿园体、智、德、美各方面的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小班幼儿喜欢手拿笔在纸上涂鸦。但由于观察力较差,手的肌肉极其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还不能有意识的用绘画来表现事物。他们喜欢的是绘画过程,对于画什么他们并不感兴趣。在图画过程中对偶尔出现的一些形象产生联想,而且容易改变。他们绘画的技能还不能完全表达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经常用语言和动作来补充绘画的内容。

班级幼儿的发展特点:

1、不拘泥于单一的绘画方式,喜欢各种新鲜有难度的活动材料。

2、动手能力较强,喜欢尝试各种类型的活动。

3、想象力一般、表达能力强,能将自己的作品做以各种描述。

4、喜欢观察、模仿教师艺术表现形式。

5、有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在活动前喜欢与同伴交流商量共同选择一种活动材料。

三、不错过身边的每一种材料,活动就在幼儿身边、活动就是幼儿的生活

    传统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绘画方式、绘画材料单一,而且面对同一主题教师都会给孩子们提供一样的画笔、一样大小的纸张一样范画,要求孩子都用同样的绘画方式去完成作业。每一次的美术活动孩子门都如车间工人在“工头”教师的指挥棒下毫不思考的被动的亦步亦趋机械进行照搬照抄。每次全班作品的布局、形象、内容都一模一样。使用新颖的美术材料和丰富活动形式也可以让幼儿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如利用铅笔屑、蛋壳、废铅笔头、布包棉花球、纽扣、吸管、纸盘、积木等为作画材料,调动孩子的兴趣,使他们在熟悉、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讲述的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的创作欲望和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美术创作。 美术材料的创新倡导教师首先要广泛掌握运用各种美术表现方式并打破各种方式的界限进行有机的融合,用自己不受羁绊的操作理念带动孩子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有创意性的去表达同一主题。鼓励孩子大胆尝试采用独立运用、混合运用多种美术材料。让孩子在摆弄、操作中体验感受剪纸、撕贴、水粉、水彩、油画棒、泥工、折叠、拼粘、版画、点画、吹画、印画、布贴画等等不同画种的不同魅力,在丰富幼儿感知表象的基础上启发幼儿明白:自然界的很多物品特别是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可以用来表述美术作品例如:石头、瓜壳、各类废旧、树叶、树枝等等。鼓励幼儿打破各画种的界限将其随意组合完成作品。鼓励幼儿突破绘画材料的限制、不拘泥于线条的负累、不得担心象不象、不受布局的束缚大胆作画。

四、投放适宜的区域材料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

    1、形象性:材料的特点是具体形象的,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所以美术材料的提供便天造地设的成为小班幼儿简要表现自我的最佳手段。

2、开放性:材料的提供是由幼儿自由拿放,自由运用发挥的具像实物,将材料有序分类,幼儿能够在进入区域后明确自己的目标选择适宜的材料。

    3、自主性:这种是通过小班幼儿想表露于众、表现于外的内在信息。这样的表达基于自身的内在需求,处于自发的行为倾向,因此只能有主题自己做主不应该受到教师强加的干涉和控制,但应用上材料就会很不一样。并在活动中教师适宜介入鼓励幼儿自主的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联想和想象以及与这些内容之间的交会与综合。使之作品画面丰富,活动中大大的提高了自主性。

五、通过丰富区域材料、展示幼儿作品等手段提升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事物的带有积极主动倾向的心理特征。“自主”明确了孩子是美术活动的主体,但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于抽象的事物难以接受,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就应该在具体的事物上下工夫,丰富美术活动的材料,提高幼儿绘画兴趣,兴趣是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直接动力。美术教学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浅层兴趣引申,并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这叫“动机呼唤”。动机呼唤就是把儿童原有的兴致导向内化,将表面热情转化为主动从事的推动力,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加者。

2、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观认为:幼儿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幼儿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以线条造型为主,以简笔画临摹为入手,掌握物体基本形的画法。注重幼儿美术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孩子在绘画过程中认知发展、情感体验、个体表现。而创新幼儿美术教学观则认为:应尊重幼儿的原始学习能力即:运用幼儿的双手、双眼及至其他感觉器官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去感知、去触摸、去反映世界,其美术作品必须是幼儿主体对世界的自我认识、感知领悟的富有个性、独立的、富有创意的内化反映。它强调幼儿美术作品首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产物、强调在认识事物中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注重幼儿在认识事物中的情感体验。也正因为它强调美术作品中主观能动性,而其主观能动性的差异就决定了幼儿美术作品独创性。因此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幼儿美术教学观不是线条教学而是造型教学、是感知体验教学。教师的评价观由注重评价幼儿美术技能的掌握状况、临摹照抄照画的象否,转变为注重幼儿美术作品是否体现了幼儿自己对事物的感知,是否体现了幼儿自己的愿望、是否与众不同。这就决定了教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角色由填鸭式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了根据幼儿个体差异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求教师要创造性的工作,提供丰富的环境外在刺激,解放幼儿的双手、双眼等感觉器官,激发调动幼儿的兴趣性、主动性去感知、触摸、体验外部世界,并引导幼儿用力所能入的独特方式进行表达,用正确的评价方式让孩子明白:只要是表现幼儿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表达了幼儿自己的愿望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结束后对自己的作品不能够认真收放,我们在活动后首先会对幼儿的作品在区域活动总结时做以欣赏评论,之后会在班级的各个位置上做以张贴用来布置班级环境,幼儿在各个角落中都能够感受自己是班级中的重要成员,对小班幼儿的情绪也有着很好的积极作用。

六、发现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不同的材料,因材施教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幼儿操作、探索、学习的工具。教师为每个幼儿所提供材料的适宜性决定了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欲望、积极性等。我们知道,即使在同一班级或同一年龄的不同班级之间,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的兴趣与需要也不可能会完全相同,而会有千差万别的差别。为了让每位幼儿都能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进步与发展,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幼儿之间的各种差异,为每位幼儿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发展程度、需要等方面的材料。一直以来我们也常常致力于探讨区域活动材料的层次性的问题。如在美工区中我们投放了创作“青花瓷”的材料,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直接在纸上画出青花瓷瓶的轮廓再进行创作;能力一般的幼儿就选择教师事先已提供的硬纸板青花瓷样板在纸上沿着硬纸板轮廓来进行描边;而能力再弱些的幼儿则可以直接选择已经剪好的青花瓷轮廓来进行创作。材料的多个层次的准备关注到了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使每个幼儿都成功和快乐的体验机会。

七、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结束音乐一响孩子们急于收拾材料回到活动室中,收拾后的活动区不是非常整齐,为此我们将材料做了明显的标识,幼儿能够在收拾材料后仔细按照标识来进行区分收纳,养成还好的美术常规。

八、善做阶段性总结,每半个月将材料进行调整,按照主题及幼儿兴趣点结合生活中发现的新鲜事物做以改进

九、加强欣赏活动。

寻找适宜小班幼儿欣赏的大师作品,多欣赏,多观察,可以帮助小班幼儿很好的提高审美情趣,开阔视野,帮助他们积累表达的方式和经验。欣赏名家名画、自然界中的美应该从小班时期就开始。小班幼儿的欣赏活动要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欣赏是提高审美的手段,但不能光以审美、谈话为主,还要辅以有趣、活泼的活动。

幼儿对美的理解与表达都不同于成人。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对小班幼儿多理解,多包容。我们应该重视小班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幼儿愿意画,想画;重视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感受与体验,敢画、会画;重视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操作性与探索性,不是为画而画;重视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成长,以美促美。

十、家园互动,对家长提出可行性指导意见,提升家长对幼儿艺术活动的正确理解。

1、在家教园地中张贴育儿文章引导家长阅读后正确理解幼儿动手能力培养专注力学习品质提升的重要性。

2、对家长提出可行性指导意见:

欣赏生活中的美、观察大自然中随季节变换的色彩。

周末在幼儿参观极地海昌世界或动物园等活动中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动物身上的色彩及花纹。

ƒ日常中多对幼儿的作品进行鼓励,而不是一味的要求相似度和色彩缤纷。在幼儿的创造过程中不要过于干涉和过度的指导。对幼儿的成果进行肯定收藏或粘贴在家中专门幼儿作品展示的地方。

    通过本学期对美术区域的设置和调整,吸引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活动中对幼儿的个别指导、幼儿对美术活动兴趣浓厚、能够在活动中自主的选择材料、大胆的动手操作,提升了对美的认识、对美的表现。在活动中注意力集中,专注认真,学习品质大幅提升。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